“新”与“老”的对话

来源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矗立在北京东单地区的北京协和医院老建筑群一直以其独特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引人注目,历经沧桑的碧瓦灰墙更成为协和90余年历史积淀的真实写照。竣工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旧门诊楼受条件所限,当时设计日门诊量只有2000人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协和日门诊量已突破10000人次以上。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诊疗需求,北京协和医院抓住机遇,提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扩大医院发展空间的建设目标,实施了门急诊楼和外科楼新建工程。该工程于2005 年批准立项,由法国AREP公司负责方案设计,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该项目于2008 年10 月破土动工,其中门急诊楼2012年10 月投入试运行,外科楼2013 年5 月投入使用。新门急诊楼和外科楼与老式建筑群南北比邻,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印证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变迁,象征着协和人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协和精神。
  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20000m2,其中门急诊楼113000m2,外科楼109000m2,两栋楼均为地下3 层,地上11 层;日均综合门诊增至8000 人次,日均急诊可达400 人次;设有病房床位900 张,日均手术可达200 台次。该工程曾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及“中施企协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随着新大楼的投入使用,急剧增加的就医人流量与有限的交通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在方案设计中,目前的建筑风格为何没有延续传统,而选择了现代风格?外科大楼的封闭式管理如何做到闹中取静?作为医学界泰山北斗的北京协和医院,与之相匹的服务管理又是如何开展的,当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且听这场“新”与“老”的对话——
  规划设计篇
  在前期策划中,医院即本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协和员工的智慧,广泛汇集各科室的需求和建议。在门急诊楼和外科楼规划设计之初,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同时邀请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为医院新楼建设出谋划策,这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仅在外观造型的设计上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风格:古典与现代的抉择
  北京协和医院的老建筑群外形为7 开间,重檐庑殿式,以故宫太和殿为原型,绿色琉璃瓦顶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特色,而新大楼的建筑风格则成为设计的重点——如何在现代建筑上体现协和风格?协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有的专家主张应继承协和老楼建筑风格,以老建筑群为蓝本形成整体的中国古典风貌;也有的专家主张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重点体现当代医院发展的特点和协和文化;还有的专家建议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在建筑外形上既体现协和元素,又体现现代风貌。清华大学著名设计大师吴良镛让他的弟子亲临协和,考察协和现有的建筑群和文化内涵后提出:“北京协和医院老建筑群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无与伦比,所以我们用现在的眼光、现代的手法来演绎老协和的设计风格,已经不太可能。”为此他建议,“协和未来的新建筑可以脱离旧建筑,充分展现时代的变迁与沿革。”
  流程:历经数次优化
  新大楼的规划方案由国外设计公司完成后,又由承接施工设计的国内专业的医疗建筑设计公司针对人流、物流、车流等方面进行设计优化。医院安排专门人员按照患者就诊流程进行实地描述,设计人员根据描述结果反复研究、不断优化,根据科室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功能核心,功能相关科室邻近布置,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行走距离,不同功能区之间以高效的水平及垂直交通联系,缩短了患者行走路线,提高了诊疗效率,目标是让患者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设施先进和环境优美的大楼里充分体验到便利、高效、舒适的就医感受。
  布局:模块化、系统化
  新建大楼东西跨度270m,地上部分从东到西依次为门诊楼、急诊楼和外科楼,各设有临街的独立出入口。首层设立楼内主街,贯通东西,方便人员楼内通行。三个相对独立分区在内部结构上相互贯通呼应,便于门诊患者危急情况下的抢救和急诊手术患者的运送;大楼的地下部分则全部连通,一部分为设备机房,另一部分为地下车库。整个建筑呈现模块化、系统化的科学布局,各部分功能分区明确而又联系紧密。
  门诊楼的功能布局是建筑模块化的一个集中体现。此次在门诊楼安排上,除PET/CT和放射治疗仍放在老楼之外,医院将全部门诊诊疗、检查功能整合在同一座楼内,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所有的门诊就诊流程。科室布局上也十分注重人性化,系统规划不同患者群的活动区域,避免相互交叉,合理安排各科室间的关系。例如,体检对象为健康人群,因此将健康医学部设置在门诊入口位置,设单独入口、独立电梯,位置安排在门诊楼相对较高的9层至11层,避免了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保证了健康体检人群诊查环境的独立性、私密性。另外,充分考虑了儿童患者的特点,儿科也有独立的入口及电梯,相对独立的空间,布局紧凑集中,方便患儿就诊。
  在垂直交通空间布局上,大楼内共设88 部电梯,包括医梯、货梯、人梯。各种车辆如救护车、送餐车、污物车、被服车、患者抢救车等的行走在优化过程作了精细的安排,保证了交通流畅无拥堵现象。
  建设施工篇
  医院新建大楼单体面积大,又位于北京市黄金地段和交通要道,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协和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举全院之力,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不到4年的时间,完成了该新楼的建设任务,并将新楼建成东单地区的地标式建筑。
  机制:两家施工方的竞争
  新大楼的建设由两家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两家监理单位分别承担,在工程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工地安全、资金管理方面全面统筹管理,总承包单位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全面管理各分包单位。依据工程进度,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和验收,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建设。
  制度: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工程建设管理,建设之初即在制度上下功夫,建立了一整套项目建设的管理制度,推行工程全过程建设跟踪审计制度,医院审计部门、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安排专人对工程的投资、洽商、招投标等进行全过程审核。工程项目各类招标全部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结果通过北京市建委招标办进行备案确认。另外,严格把控工程变更和洽商项目,因科室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工程建设项目调整的均要通过相关部门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医院还依据工程需要,设立了专管员制度,全程跟踪工程建设的具体项目,及时了解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   过程:强化控制施工
  建筑精品来自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供应商等各单位的密切配合。虽然有管理总承包,但是医院在施工管理中仍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医院从造价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出发,强化控制施工过程,要求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国家建筑规范标准进行施工。
  为使工程的基础工作得以保障,每周召开业主、设计、施工和监理四方协调会,现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提高办事效率。施工总包方实行各类工程队伍的捆绑式协调,使工程质量、进度在统一步调中得以实施。
  人性化细节篇
  空间: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大楼在内部空间设计上,特别注重环境设计,力求打造宽敞、明亮、舒适的就医环境,为就医者带来全新的就诊体验。如儿科候诊区,海蓝色的地板上画着活泼可爱的热带鱼、海星、海龟,让人仿佛置身于海洋公园;在中医科的候诊区,会看到古色古香的壁纸上挂着《清明上河图》,周围摆着精致复古的小柜子;而在口腔科就诊区内,明亮的光线透过时尚的玻璃隔断,斑驳地洒在洁净的地板上,如同走进艺术展览馆。不仅是这些特色专科,即使是平常最拥挤、最紧张的急诊科也力求通过环境美化,从细节处体现人性化关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最终都能克服”,这种积极向上的励志话语,配以色彩温馨的图片,在急诊科随处可见,从细微之处传递正向激励,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病痛、战胜疾病。
  医院卫生间设计也有很好的人性化体现,充分考虑患者的方便使用。很多患者来医院检查需要进行尿检,在最早的设计图纸上检验科与卫生间相距较远,患者将尿检试管送达检验科十分不便。从人性化理念出发,医院对这一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将检验科与卫生间临近设置,开设了检验窗口。患者留取标本后顺手就可将其放置窗口,既方便了患者,又保证尿检样本的使用。同样的便捷性也应用在取精室,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方面面的细节之处均得到了体现。
  新楼的设计不仅充分考虑到就医者的就诊、住院等需求,更如倡导注重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以往医院为让患者拥有良好的康复环境,将能接触自然光与良好通风的房间都让给患者用,而医护人员多挤在背阳甚至无窗的房间内,常年接触不到阳光。为了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此次工程在外科楼为医护人员设置了专用区域,其空间环境也经过特别设计,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使医护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且在门诊楼处特设专门的医护通道,与患者分离,避免流线交叉,提高工作效率。
  停车:有限空间内的充足车位
  到医院就诊,停车一直是让就诊者非常头疼的问题,但是如今在地处东单闹市的北京协和医院门前却很少见到此情况。新楼在建成之前,院内车位非常有限,经常造成院前拥堵,为就医者带来极大不便,新大楼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停车便利性,将地下二、三层均设为车库,在技术上实现了平层停车与立体停车的结合,共设停车位1300 余个,是原来地上地下总停车位的5 倍。而停车场入口的盘旋通道将“车辆排队”从地上移到了地下,缓解了地面车辆过多造成的拥堵现象。
  导医:分级标识指引系统
  为使就医者最便捷地找到科室,新大楼从标识系统、导诊单的设计及人工导医服务的设置等3个方面开动脑筋。大楼标识系统采用了由大区域到小区域再到本地的分层说明、逐步引导的方法。患者在任一窗口完成缴费后,电脑会自动打印出一张导诊单,标明该患者需要做的各个检查项目、具体检查时间、所在位置、到达路径等。在主要岔道口再辅以人工导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就医的折返,助患者走上“就诊单行线”。
  大楼各层设有咨询台,位置就在扶梯、电梯出口等交通枢纽区,同时每层还设有流动导医岗,随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指引服务。
  智能:体贴入微的信息化系统
  旧楼候诊区经常驻留大量的就医者和家属,且时常进入诊室问询,严重干扰诊疗秩序,这与医院沿用传统人工分诊模式有关。为革新除弊,医院在新大楼内采用了分诊叫号系统,由系统按挂号顺序进行自动分诊。在一级候诊区设有大屏幕,显示患者的姓名、牌号、诊室、就诊医生等相关信息。二级候诊区诊室门口前也设有一块显示屏,显示医生的名字及患者的顺序号,与之前采取按病历本排队就医相比更有序,让患者安心就医,真正实现一位医生只面对一位患者,从根本上保证了患者的隐私。
  在新楼内自动分药系统的应用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患者在各楼层开设的多功能窗口缴费完成后,信息自动传送至药房,自动发药机马上开始从货架上提取药物。就医者无需等待,只需在药房窗口直接拿药,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
  节能:全方位的技术运用
  医院通常是耗能大户,北京协和医院新大楼在设计之初就十分注重节能技术的运用。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技术与大温差系统的有效结合,可达到降低水流量、减少初投资、节省运行费用的目的;8层通高的大厅和贯通东西的主街是医院的空间亮点,同时也是耗能的重点区域。设计中通过CFD气流模拟分析,采用了侧送、下回及上排的方式,在保证人员舒适的基础上节省能耗;在大型地下停车库中则采用了无风管诱导送风系统,通过智能设备检测车库的空气质量,自动启停;屋面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接至室外渗水绿地,传达了“利用自然、回归自然”的环保理念;对于众多的机电设备,设置楼宇自控系统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运行能耗。
  机电: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净化手术部是医院的重点部门,洁净手术室送风采用新型阻漏式洁净送风天花装置及先进的洁净空调自控系统,气流组织采用局部层流与紊流相结合技术,使洁净房间达到各项洁净等级的要求,同时整个净化区域形成有序的压力梯度,减少空气交叉污染,确保手术的安全与高效。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新大楼采用了4 路市政电源+ 柴油发电机应急电源+UPS 不间断电源的供应方式,确保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难度:细节入手降噪减震
  医院建筑声学环境一直是建筑学科深究探讨的课题,已建成的新大楼对声环境设计的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了多番论证和考察,力求从细节入手在国家规定声环境标准之上达到精益求精。
  例如,医院内地面、墙面利用了大量的石材,但是石材吸声效果相对较弱,容易造成声音共鸣,设计通过采取拓宽楼道的方法增加空间容量达到扩散声音的目的。另外从软装入手,在花草树木、水系、家具选用等方面科学合理地组合,力求将噪音降至最低,保证医院内各个科室安静的就诊环境。
  此外,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有些大型医疗设备、医疗用房的布局也会带来院内减震问题。如医院的冷冻机房与核磁共振相距只有8m,十分容易出现噪音,但因冷冻机重量过重而移动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医院专门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制定了减震设计方案,对冷冻机包括支架、管道等辅助设施均进行了改造,既保证了核磁共振的使用要求,又解决了环境减震问题。
  独特:推行封闭式管理
  在医院新大楼建设之前,医院周边四通八达,随便穿行,如同无门管理。为了给患者创造舒适、有序的就医环境,保证院内安全,医院在新大楼建成之时,强化院区治安管理,重新规划确定医院主要出入口,在门口设置门卫值守,实行人车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自行其道,互不干扰。院区门口和院区内设有明显的指示标识,方便患者和家属进出。
  当步入协和院区时,走廊墙壁上贴着大大的“静”字,十分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协和的老传统。医院要求医护人员走路声音轻、说话声音轻、放置物品声音轻,为的是不影响他人,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就医环境。
  外科楼投入使用前,医院提出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住院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为此,医院相关部门如护理部、财务处、后勤保障处及北区综合办等协同合作,先后到多家医院取经,同时结合新大楼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封闭式管理细则。探视家属在规定时间内持卡探视,凭卡进入。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家属,医院在外科楼一层大厅设立了24 小时综合服务台,为住院患者特别是急重患者家属提供方便,同时设立了家属等候厅,24小时提供服务,等候厅内设有电子显示屏,患者家属可随时了解每位手术患者的进展情况。
  服务管理篇
  北京协和医院已走过93年的历程,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享誉全国。如今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的带领下,又提出了百年协和的梦想。激励协和人不懈努力,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软实力,目标是使协和在建院百年之际重新回到建院之初的学术巅峰位置。
  节约: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
  北京协和医院每年都要经过职代会讨论确定当年医院中心工作,要求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依据医院中心工作认真组织落实。2013年协和医院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厉行勤俭节约,为此医院后勤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精抠细算”。
  首先从能源支出抓起,将环保节能进行到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的活动,每天安排专人巡视楼内、院区各个角落,查找“跑冒滴漏”现象,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浪费现象。其次,根据协和医院建筑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及时调整室内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再次,依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控室内温度,根据每日人流量及时调整电梯运行数量和运行时间,并注重室内空调使用温度和节能细节,号召全院员工随手关灯、开空调不开窗、下班后及时关闭空调等。
  医院后勤部门按照医院总体要求,严格控制后勤人力成本,与医院人力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一道对全院外包单位逐一进行审定,核定岗位、核定工作内容、核定工作要求、核定工作量、核定考核标准;在“五核定”的基础上,后勤部门向医院支出性价比评价小组进行报告。同时,对外包单位使用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培训、考核,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员工发挥最大力量为患者服务。
  维修:全面推广预防维修管理
  医院内检修维修可谓是后勤人员的“家常便饭”,为保障医院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物业公司将现代管理经验与协和医院管理特色相结合,采取“以攻为守”的预防维修管理。
  将门急诊楼和外科大楼分为几个区域,制定总体年度巡检计划,每月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与科室主管人员制定预检时间,每次检查维修时统一使用标准化表格进行记录,检查完成后将各类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汇总,向科室出具书面报告单。全面推行一站式维修服务,设立科室维修“12345”客服呼叫中心。每月定期召开物业人员工作讲评会,重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公共的区域设有巡检车,时刻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就采取预防维修措施,使患者和医生几乎感觉不到设备的异样。对不显露在人群面前的机房等设备设施实行全生命周期维护,分解细致到每一个可以独立更换配件的维护,并对替代品的库存,补货时间,维护周期等列出维护管理计划方案,依此实施,避免因维护不当造成设备设施寿命的减少和应急维修的发生。
  标准:保障服务向“四化”迈进
  门急诊楼和外科楼建成两年来,特色的社会化后勤管理模式也愈发成熟,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和医院后勤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将先进、成熟的后勤管理经验和标准化制度引入到新楼物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并获得良好的结果。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待患者如亲人,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办院理念,在此基础上,医院后勤管理部门主动提出医院保障服务管理向“四化”迈进,即“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数据化”。据此,加大了所有后勤保障部门人员执行力度,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的工作手册、人力培训考核手册,经过不断的持续改进与完善,使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取得良好成效。
  补白
  新门急诊楼和外科楼的投入使用,是北京协和医院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当代中国医疗建筑树立了一个“新典范”。它不仅使就医者体验到就诊的便利性,更让其体验有尊严的舒适就医感。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医疗服务水平还是运营管理水平,协和人以高度严格的要求、至上的品德、传承的协和精神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恢弘一笔。今天,与时俱进的协和人正以只争朝夕的速度大踏步向未来迈进,相信通过全体协和人的共同努力,协和的百年梦想在当代协和人手中一定会变成生动的现实。
其他文献
6月28日,北京市援建和田市的最大单体工程——和田市北京医院封顶。该院工程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其主要功能为门诊、急诊、医疗技术和办公用房。和田市北京医院工程将在7月底完成二次结构的砌筑,8月份开始进行精装修及机电安装,今年底完成90%的施工任务,明年5月份开始进行专项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湖北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例,从其“三区一园”独特布局、中式特色装饰、人性化空间设计、环保节能设计等内容出发,探讨了现代化医疗研究基地的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中医院;地域性;节能技术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base
期刊
始建于1932年的仁济医院西院住院楼,由上海市政府投巨资,经过两年多的修缮改建,于近日重新启用。该楼再现了当年英式建筑风格所特有的庄重与典雅,同时在内部功能与设施上跟进了现代医疗的服务模式及功能需求。  西院住院楼共有7层。除设常规的氧气和吸引阀门外,患者信息标识系统、呼叫系统在这次修缮中都得到了改进。除普通病房外,西院住院楼还设置了手术室、监护室、产房等对硬件设备和环境洁净度要求更高的治疗单元。
期刊
7月1日,由沙特基金会贷款灾后异地重建项目、海南援建康复理疗中心项目、以色列政府贷款购置医疗设备及辅助用房建设项目,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49589m2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门诊大楼、医技楼、第二住院楼竣工投入使用。此次投入使用的门诊大楼设置有30个诊室,开设25个专家专科门诊。
期刊
智能化系统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其宗旨是服务于各种业务应用。医院因涉及专业多,流程复杂,服务人群各有不同,其智能化系统相对其它公建项目复杂性、专业性更强。因此,在医院建设项目中,其智能化系统项目也不能等同于一般项目,需要由专业的医院智能化设计与智能化建设单位来完成。  医院智能化系统专项设计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本身的内容多、系统复杂,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医院智能化系统包含了7大块内容共计20多个子
期刊
6月29日,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揭牌及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开诊仪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举行。  作为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颐和医院规划用地359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郑东新区首家大型非营利性综合医院。一期开放床位1000张,二期开放床位将达到3000张。  建成开业的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除加盟河南大学,成为河南大学附属医院外,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
期刊
医院智能化系统已由过去的智能建筑、单纯的机电设备管理,向越来越宽的领域拓展,如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智能化建设已迈入了人们的视线。医院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发展迅速,是医院改扩建和医院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设置和实施医院智能化系统,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医院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医院智能化内涵  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崇德介绍道,医院智能化系统内涵
期刊
近日,广东佛山明城华立医院二期扩建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投资约1亿元的新项目由住院部大楼和老年康复中心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其中,住院大楼面积为1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50多张,并设有外科、内科等多个科室;老年康复中心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床位500多张,配备二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备。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a作者医院建设管理实践及经验,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4个方面,介绍了各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意义、重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院建设 投资 控制 管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hospit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decision-
期刊
医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技术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科学,其系统庞杂,功能复杂,实施难度大。除了设有一般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外,还应备有满足医院建筑特殊要求的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如果加上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则更为复杂。目前,很多新建、迁建或扩建的医院项目,其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虽然经过正规的招标程序,但工程竣工时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工程联系单繁多而不系统  医院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