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直接带来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点信息,观点在于知识的学习是将一些基础性概念内容作为根基。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往往是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造成的教学效果没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语文课要追求有效性教学,应该从抛出问题入手,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的处置方式,渐渐引入自身的兴趣关注点,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教师的授课混为一项工作,有助于互相提升、共同进步。语文课的具体教学方式并非将学生兴趣的某个切入点作为课程的导入或者开始,而是选取了学生在身边常见的实例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将实例以问题的方式抛出,让学生们带着以往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的答案,将这种答案与课程知识相连接,共同维持兴趣的持续性和专一性。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讀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红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2):160-160.
[2] 孙伟霞, 严增晓.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6(10):99-100.
[3] 郭艳艳. 试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 学周刊, 2017(6):218-21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直接带来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点信息,观点在于知识的学习是将一些基础性概念内容作为根基。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往往是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造成的教学效果没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语文课要追求有效性教学,应该从抛出问题入手,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的处置方式,渐渐引入自身的兴趣关注点,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教师的授课混为一项工作,有助于互相提升、共同进步。语文课的具体教学方式并非将学生兴趣的某个切入点作为课程的导入或者开始,而是选取了学生在身边常见的实例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将实例以问题的方式抛出,让学生们带着以往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的答案,将这种答案与课程知识相连接,共同维持兴趣的持续性和专一性。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讀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红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2):160-160.
[2] 孙伟霞, 严增晓.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6(10):99-100.
[3] 郭艳艳. 试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 学周刊, 2017(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