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的故事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的四哥


   我出生在山东临沂最南端的一个村子,村名叫大埠子。四哥大约两年前加我为微信好友。此前他给我打过两三通电话,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他是谁,讲述他与我的童年往事。他热情地说起他与三叔喝酒的时候常常谈起我,我也很热情地回应着。
   四哥也姓韩,但与我没有血缘关系。我自打成年之后,脑袋里装的东西太多,许多童年记忆都被覆盖了,自然也不太记得同村的四哥。但在他一把抓住我的肩膀和手的时候,一股熟悉又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属于大埠子的味道。
   四哥带来了大埠子的故事,也将那个在我心中逐渐淡化的村庄复活了。

死亡的阴影


   四哥比我大四五岁,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饥荒年代的尾声,家里米缸空空。有一天四哥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堂屋门紧锁着,大人在湖里(耕地里)干农活。被饥饿折磨得百爪挠心的他,搬起半边门,硬生生挤开一条缝,钻了进去。
   家里任何角落都找不到现成可吃的东西,但这难不倒四哥。他眼睛一亮,发现了母亲腌制的一盆咸菜疙瘩,于是一个个吃了下去,直到吃得整个胃幾乎要被胀破。
   咸菜含有亚硝酸盐,这是常识,但很少有人相信,咸菜吃多了会要人命。四哥那时年纪小,大半盆咸菜下肚,亚硝酸盐开始侵占他的五脏六腑。直到天黑大人们回家,才发现四哥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据四哥描述,昏迷期间,他仅剩下微弱的呼吸,心脏的跳动也几近停止。村里的赤脚医生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了,没有任何效果。等待四哥的命运,是被抛弃。
   死亡从未在大埠子缺席。四哥的父亲在赤脚医生放弃治疗后,又请来邻村一位名叫张道中的中医。此人远近闻名,尤其擅长针灸。四哥的身上被密密地扎了一层银针。一周过去了,没有反应;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苏醒的迹象。
   父亲不忍心儿子就这么断气,每天用棉絮蘸水给四哥擦洗身体。他认为,这样可以让那些“咸菜”慢慢流失掉。空闲的时间,他就跪在床边祈祷。第十五天,四哥有了一些好转的迹象。第十六天,四哥苏醒了过来。
   四哥说,父亲给了他两次生命。因为这件事,他成了父亲最疼爱的孩子。

世道艰辛


   从鬼门关夺回一条命的四哥,从此知道了命运的沉重,开始学着强力扭转自己的人生。那个时代,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就是上大学。但对一个家贫如洗的孩子而言,上大学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
   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四哥的大学梦是用自己辛苦的血汗、牛马一样的付出,甚至一次次苦苦的哀求换回来的。他第一年参加高考就上榜了,分数足够读当地唯一的大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白白浪费了那张录取通知书。四哥开始了打工生涯,流浪到河南焦作,他想攒一些学费复读,准备第二次参加高考。
   1992年夏天,四哥的弟弟和同学一共三人,决定从临沂扒火车去看望在河南焦作打工的四哥。车过兖州的时候,他们被联防队员抓了起来。那时正值打击“盲流”的高峰期。那些未经允许离开乡土、盲目进入城市求生的人,常被地方政府以此名义抓捕收容,甚至发生过不少“盲流”死于收容站的事件。
   弟弟一行三人被抓后,没有立刻被送往收容站。联防队员命令他们脱掉上衣在院子里罚站,他们如果能坚持四个小时,就放他们走。在阳光下暴晒四个小时,很容易丢掉性命。弟弟问,能不能换一种惩罚。联防队员取来一桶五升装的水,说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能一口气把这桶水喝下去,他们就可以走。
   弟弟选择自己来尝试这个新惩罚。喝水之前,他哭着哀求,喝水的时候,千万不要打他的肚子,那么多水喝下去,一拳下去肚皮很有可能会爆炸。联防队员默许了。弟弟艰难地喝完了那桶水,这场惩罚也就此过去了。
   到达焦作与四哥碰面后,弟弟讲述了这件事,几个人抱头大哭。四哥说,他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世道怎么会这样艰辛,活着怎么会如此不堪。
   四哥和弟弟几个人决定回乡,又一起扒火车踏上回程,巧的是,在兖州再次被抓住了。联防队员还认得弟弟,任凭四哥怎么说自己是准备考大学的学生,怎么哭诉农家子弟出门多么不容易,仍然换不来联防队员的同情心。最终在暴晒和喝水这两种惩罚之间,四哥挺身而出,喝完了那桶水,忍着胃部的剧痛上路。
   回到大埠子见到亲人,叙说这一来一回的遭遇,所有人又一次抱在一起大哭。

成为老板的四哥


   我在上海见到的四哥,已经是一位老板。数年前,他在重庆开了一家公司,专事汽车配件经营,如今他已身家不菲。
   这次四哥来上海谈业务,偶然知道我也在上海,就改了行程,要见我,和我讲他的故事。“我愿意跟你讲这些事情,跟别人我不愿讲。”四哥说。
   成为老板的四哥讲了一些行业黑幕,以及他从一无所有闯出来的代价。
   不到五十岁的四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挣一点钱,带嫂子环游世界。
   嫂子比四哥年轻差不多十岁。恋爱的时候,四哥谎报了自己的年龄,少说了七八岁,等嫂子发现时已晚了。
   但四哥说,能骗一时,骗不了一世,如果嫂子想离婚,他愿意净身出户,把所有资产都留给她。嫂子拒绝了他的建议。理由是,他小时候吃咸菜中毒,脑瓜有毛病,担心她走了之后,四哥承受不住。不知道这算不算甜言蜜语。
   四哥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成为老板后,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代农村孩子所经历的苦难。

悲剧的烙印


   对许多人来说,乡村是一枚烧红了的烙铁,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无论过了多久,这个烙印依然会隐隐作痛。四哥一生最大的悲痛,是父亲的去世。
   在四哥的母亲去世之后,父亲的生活一下子就空了。他独自生活在村子边缘的一个小院里,陪伴他的是一只画眉鸟和一条狗。两年前,画眉飞走了,只剩下狗。    四哥的父亲去世那天,大埠子村下了一场仿佛可以覆盖一切的大雪。有人发现他居住的小院着了火,想去救时,已经无法靠近。等到火熄灭,父亲被发现倒在煤球炉上,还保持着坐姿。
   在前一天,四哥的父亲去大哥家要钱,没多要,要一百,这是每个儿子应付的抚养费。大嫂没给这笔钱,说家里太穷,拿不出来。
   父亲转身去了二哥家。二嫂没说不给,而是说,就算贷款也得给这一百块钱,可是总得把款先贷出来吧。
   四哥的父亲走了,没有再去三哥家。据村里人分析,父親回屋后开始喝闷酒,喝多了不慎倒在煤球炉上。也有人说,父亲是故意倒在煤球炉上的,因为母亲曾说过,希望去世后能不被火化,保留一个全尸,今后和父亲葬在一起。父亲觉得,这样就可以不用去火葬场了,既可以保留全尸,又为儿子们省一笔火化费。

父亲只是不想活了


   其实四哥的父亲根本不缺钱,四哥每月都会从重庆汇来足够多的生活费,逢年过节也都会寄钱、寄东西。但父亲觉得,自己有五个儿子,不能只让老四拿钱。被两个儿媳妇拒绝之后,父亲的心凉了。他也终于给自己的不想活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自行决定消失于这个世界。
   在父亲去世当夜,四哥在自己家里体如筛糠,汗出如浆,如洗澡一般。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便躲进被窝里,以为睡一觉就会好。后来才意识到,父亲曾把自己佩戴了几十年的一块玉送给他,那块还浸着父亲体温的玉,让父子之间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系。父亲用这样的方式,对他最疼爱的孩子宣布了自己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消息。
   第二天,四哥在开会时接到来自老家的电话。放下电话,他坚持开完了会,但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大埠子,而是处理完公司的大小事务,在第三天才往家赶。他没及时回,是因为他恐惧;回,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终究无法逃避要面对的一切。但是,他也因此成为家族的罪人。
   一个从小承受了太多苦难的孩子,在成年后是不会哭的,因为眼泪已枯竭。
   四哥有深深的、说不出来的悔恨,但也相信,万事有命,命运不可阻挡。
   四哥说了两件事,让我觉得震撼,甚至以为是假的、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第一件,是那只飞走两年的画眉鸟,在父亲去世的当天飞了回来。有人说,它是来给父亲守灵的。果然,画眉在父亲棺前盘旋了三个晚上,到父亲出殡那天,飞走了。
   第二件,是父亲养的那条狗,在出殡那天,只要看到戴孝的人就摇尾作揖,看见没戴孝的人就狂吠不已。以后每当四哥回乡给父亲上坟时,小狗见到四哥,第一个动作就是作揖。怕我不信,四哥翻出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条看上去很平常的土狗,真的立起后腿,用两只前腿给四哥作揖。
   四哥说,父亲出殡那天,大埠子下起了大雪。大雪又一次把整个村庄覆盖,一切纯洁如初。
   【原载《财新周刊》】
其他文献
《老舍自述》中有一篇作品,叫《最难写的文章》。其中说:“或问: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   老舍举例,他有个邻居二大爷,年过七十,无疾而终。没立过功,没立过言,一辈子吃饭穿衣,喝两杯酒,与常人无异。少年时是个普通的少年,到老年还是个平常的老人。    这个二大爷的儿子,在某机关里任职,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去世,应该有个风光的悼词,于是就来找老舍帮忙。   這可把老舍难
期刊
几天前,闺蜜老顾在朋友圈晒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前几天同学聚会在饭店拍的,一张是大学毕业照,还写了句“二十年后再相聚”。   和老顾说起来,她特别感慨:“毕业二十年,我忽然发现,自己和同学们除了同龄,几乎就没有相同的地方了,差距太大了!和有些同学比起来,感觉他们在天上飞,自己在地上爬。”   其实老顾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差,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在小城里也算岁月静好。   为了反驳我安慰她的话,老顾一
期刊
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着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排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
期刊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曾在一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大倒“苦水”:“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了财务的挑战,但我们宁可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   面对汉密尔顿语惊四座的“哭穷”相,人们理所当然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所有英国大学中,牛津大学的“吸金”能力绝对首屈一指,每年基本上就有一亿两千万英镑的捐款进账,近五年的捐助收益也高达七亿七千万英镑。既然如此,汉密尔
期刊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巡察组对市教育局和十所市属院校开展了专项巡察。巡察中发现,柳州市交通学校原党总支副书记、原校长冯明源存在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   经调查,冯明源与该校原副校长韦家壮、后勤服务科科员彭豪在学校里称兄道弟,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长期把持学校的基建和设备采购项目,在学校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冯明源还存在收受礼金、在工作时间参与打牌赌博活动、
期刊
流沙河晚年定居成都。一天傍晚,流沙河在外面散步,走到一个拐弯处,突然从前面冲出来一辆收荒的三轮车,因为开得太快,一下子就带倒了流沙河。很多人围上来,有人揪住了车主:“知道你撞的是谁吗?他可是我们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你看这事怎么办吧?”车主是位老农,一见到自己撞了名人,顿时吓傻了。这时,流沙河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活动了一下四肢,然后走到车主面前,对围观的人说:“我只是擦破了点皮,没大碍,你们放他走
期刊
兄弟三人离家在外闯荡多年,终于事业有成。他们相约回家,彼此在一起谈论着送给年迈母亲的礼物。   老大说:“我为妈妈建造了一套豪宅。”   老二说:“我送给她一辆奔驰轿车,外加司机。”   老三笑着说:“我送的礼物比你们的都好,你们两个谁也比不上我。你们知道妈妈最喜欢《圣经》,你們也知道现在她的视力已经不行了。我送她一只鹦鹉,这只鹦鹉能背诵整本《圣经》。为了教它背《圣经》,二十个修道士在修道院
期刊
在法国中部的贝拉布尔小镇上,有一所超过百年历史的两层独栋大房子,丹尼尔夫妇居住在此。这个房子是以前屋主留下的。原主人叫休伯特·罗什罗,一战时是法国的少尉。   1914年4月,同盟國境况迅速恶化,年仅十七岁的休伯特应征入伍,战火在比利时战场上熊熊燃烧。休伯特第一时间成功疏散一百名群众,为掩护另一个战友的安全撤退,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晚上,休伯特的母亲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宁静的夜晚,仍然挥
期刊
从七年级时写的作文来看,罗毅(化名)是幸福的。这个十三岁少年写道,他与父亲坐高铁去云南老家省亲,那儿有与他同岁的叔叔;距离老家六公里的“五庙村”里,住着疼爱他的外婆,还有一个能帮他收拾烂摊子的表哥。   试卷外,摆在这个世代居住在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少年面前的,则是另一番光景:忙着谋生的父亲,身有残疾的大伯,鲜有来往的姑姑,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姐姐,疼爱他的外婆也早已不在人间。   将云南
期刊
接受警方讯问时,何新宇先是承认,击打妻子苏华头部后,他没有施救,而是坐在旁边,观察了一整夜。但在2019年1月9日银川市中院一审庭审现场,这位六十四岁的宁夏博物馆退休干部改了口,说自己是醉酒后袭击了妻子,后来因为晕血,昏睡了整晚。  但无论怎样,家人们还是无法想象,这段婚姻最终以一桩血案收尾。再婚裂痕  十八年前,何新宇和苏华(化名)在宁夏博物馆相识。那时,何新宇刚离婚不久,在博物馆兼职做会计的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