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应该对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思考,高校培养的不仅仅只是有技能有专业素养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更应该在思想政治这一领域把好关、抓好思想政治的主流,对于成长中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定要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依靠科学依据,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70-02
自畢业以来,我一直战斗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线,但做为非科班的我来说,面对一些学生有时候确实深感无奈和知识匮乏,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己缺少专业敏锐度而忽略了一些学生的问题,而深感愧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出高校三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进入社会,为祖国的将来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过去的我们一直注重智育的培养,可是往往忽视了德育对一个的性格养成以及人格建设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的汪洋投毒案,无不在警示我们思考,高校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只看分数的毫无人性的“人才”,同样也不是为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阵地的一线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让思政教育可以更加专业和具有实效性,为思政工作贡献一己之力。
思想教育以及人格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家庭里完成,并且于人的早年时期可塑性更强,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对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心理的发展有专业的认知,那么,做为辅导员,我们需要去掌握和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成长背景则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了解教育发展的心理过程以及每个时期成长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家庭教育一定是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将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以及老师身上,当然,不可否认学校也同样做为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我认为,全面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家校相结合的。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将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无忧了,一旦有任何突发性事件就开始怪罪老师、斥责学校,甚至将学校、老师推至法庭,这样的后果之一是教师出现人人自危的状态,自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教育体系,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当然,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在为教师以及学校推脱该承担的责任,但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责任了解孩子从小到大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行为问题则是心理问题的滞后表现,要想从行为当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则应该了解人的早年经历。
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以及发展的心理特点,才能知道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人自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9个年龄段,分别为:0-1岁乳儿期;2-3岁婴儿期;4-5岁幼儿期;6-11岁潜伏期;12-15岁少年期;16-17岁青年初期;18-25岁青年中期;26-35岁青年晚期;36-60岁中年期;61岁以上则是老年期;从0-11岁这4个阶段都属于依恋期,心理发展的内容为:情感依恋、言语听说、社会性、认知方式、观念、性格等,以上内容应该都在11-12岁之前完成;从12-17岁的2个阶段都属于青春期,那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内容为: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以及与同辈交往的能力等,从18岁之后的4个阶段人格已经趋于稳定。我们高校在校生的年龄段大致集中于18-22岁,这个年龄段处于青年中期,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人格发展这三个方面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是生理发展,这一阶段的生理能力(包括力量、感觉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达到顶峰,人体发育基本完成,虽然还有部分器官仍在发育,这一阶段的压力会成为威胁这一个年龄段学生的重要因素;其次,认知发展,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思维灵活而主观,这些都与熟练地解决问题有关,智力多数用于涉及事业、家庭以及社交的长期目标上,早期有意义的生活事件可能塑造认知的发展;最后,社会性以及人格发展,建立与周围的关系则变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外界认定同一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了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质,有针对地进行教育管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这一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多端性,大学生生理特征中反应和协调能力都达到顶峰,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多端性这一特点,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要经历由知到行的过程,知、情、意、信、行这五个要素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开端,根据教育对象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教育的开端,不要一成不变的模式,不仅是因为这五个要素相互依存也互为独立,也同样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具备良好的协调以及反应能力;2)实践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主观性,那么我们应该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因为受教育者本身要经历思想矛盾的转化,首先要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思想活动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深入,只有开辟实践活动的途径,才能够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3)社会性,其心理发展的特质则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具备社会性,这一时期人的心理认知更多来自于社会经历,早期的有意义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的认知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4)反复性,学生在这一时期思维灵活、主观,因此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反复性和曲折性,这是由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变化性决定的,思想政治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不断的反复、深化,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果。5)互动性,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然是自我教育、个体教育以及集体教育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结果,因为主观性决定了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在其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一旦思想品质形成那么就会转化成为自我教育的力量,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是建设与周围的关系,寻求外界认定的同一性,那么个体教育以及集体教育应该相互结合起来,其教育作用是任何教育者不能达到的,积极上进、思想端正的集体、环境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
把握上述的特点就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上特点出发,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作为辅导员更加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每一位毕业的学生都能够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以及新时代下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M].苏彦捷,邹丹,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08(2017.7重印).
[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学[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2018.4重印).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70-02
自畢业以来,我一直战斗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线,但做为非科班的我来说,面对一些学生有时候确实深感无奈和知识匮乏,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己缺少专业敏锐度而忽略了一些学生的问题,而深感愧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出高校三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进入社会,为祖国的将来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过去的我们一直注重智育的培养,可是往往忽视了德育对一个的性格养成以及人格建设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的汪洋投毒案,无不在警示我们思考,高校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只看分数的毫无人性的“人才”,同样也不是为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阵地的一线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让思政教育可以更加专业和具有实效性,为思政工作贡献一己之力。
思想教育以及人格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家庭里完成,并且于人的早年时期可塑性更强,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对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心理的发展有专业的认知,那么,做为辅导员,我们需要去掌握和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成长背景则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了解教育发展的心理过程以及每个时期成长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家庭教育一定是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将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以及老师身上,当然,不可否认学校也同样做为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我认为,全面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家校相结合的。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将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无忧了,一旦有任何突发性事件就开始怪罪老师、斥责学校,甚至将学校、老师推至法庭,这样的后果之一是教师出现人人自危的状态,自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教育体系,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当然,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在为教师以及学校推脱该承担的责任,但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责任了解孩子从小到大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行为问题则是心理问题的滞后表现,要想从行为当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则应该了解人的早年经历。
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以及发展的心理特点,才能知道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人自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9个年龄段,分别为:0-1岁乳儿期;2-3岁婴儿期;4-5岁幼儿期;6-11岁潜伏期;12-15岁少年期;16-17岁青年初期;18-25岁青年中期;26-35岁青年晚期;36-60岁中年期;61岁以上则是老年期;从0-11岁这4个阶段都属于依恋期,心理发展的内容为:情感依恋、言语听说、社会性、认知方式、观念、性格等,以上内容应该都在11-12岁之前完成;从12-17岁的2个阶段都属于青春期,那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内容为: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以及与同辈交往的能力等,从18岁之后的4个阶段人格已经趋于稳定。我们高校在校生的年龄段大致集中于18-22岁,这个年龄段处于青年中期,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人格发展这三个方面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是生理发展,这一阶段的生理能力(包括力量、感觉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达到顶峰,人体发育基本完成,虽然还有部分器官仍在发育,这一阶段的压力会成为威胁这一个年龄段学生的重要因素;其次,认知发展,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思维灵活而主观,这些都与熟练地解决问题有关,智力多数用于涉及事业、家庭以及社交的长期目标上,早期有意义的生活事件可能塑造认知的发展;最后,社会性以及人格发展,建立与周围的关系则变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外界认定同一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了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质,有针对地进行教育管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这一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多端性,大学生生理特征中反应和协调能力都达到顶峰,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多端性这一特点,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要经历由知到行的过程,知、情、意、信、行这五个要素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开端,根据教育对象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教育的开端,不要一成不变的模式,不仅是因为这五个要素相互依存也互为独立,也同样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具备良好的协调以及反应能力;2)实践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主观性,那么我们应该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因为受教育者本身要经历思想矛盾的转化,首先要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思想活动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深入,只有开辟实践活动的途径,才能够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3)社会性,其心理发展的特质则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具备社会性,这一时期人的心理认知更多来自于社会经历,早期的有意义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的认知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4)反复性,学生在这一时期思维灵活、主观,因此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反复性和曲折性,这是由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变化性决定的,思想政治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不断的反复、深化,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果。5)互动性,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然是自我教育、个体教育以及集体教育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结果,因为主观性决定了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在其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一旦思想品质形成那么就会转化成为自我教育的力量,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是建设与周围的关系,寻求外界认定的同一性,那么个体教育以及集体教育应该相互结合起来,其教育作用是任何教育者不能达到的,积极上进、思想端正的集体、环境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
把握上述的特点就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上特点出发,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作为辅导员更加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每一位毕业的学生都能够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以及新时代下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M].苏彦捷,邹丹,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08(2017.7重印).
[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学[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2018.4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