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政治生活教材很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犹存不尽完美之处,其内容结构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及公权力的运行程序不相吻合,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对法治建设的论述不足。对症下药地重新整合教材,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关键词]政治生活;框架结构;浓缩教材;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4902
现行的政治生活教材成书于21世纪初期,其编写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系依据新的标准对原来的政治常识教材改编而来,由讲述基本常识到更加贴近生活,凸显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本教材在普通高中使用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该教材也并非没有瑕疵,如果对其施行小型“手术”,予以重新整合,必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一、现行政治生活教材的瑕疵所在
笔者在长期使用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感觉其有以下几处地方不够完美。
1.教材内容结构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不相吻合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论是党中央的文件,还是教材中的内容,都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那就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但教材文本中四个单元的安排,主要是从生活逻辑的角度考虑的,并没有根据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来组织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这“有机统一”的印象流于浅显。
2.教材内容结构与公权力的运行程序不相吻合
政治知識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公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政治也不例外。在我国现行的政治构架之下,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过程,通常都是先由执政党经过党内民主程序并与党外人士进行一定的沟通后拿出大政方针,再由行政机关据此形成具体方案,然后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并听取同级人民政协的意见后,由权力机关批准实施。这也正是国家意志形成的完整过程。但是,现行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结构却没有按照这一框架来组织,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教材的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再由教师对此做出概括。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果教材内容按公权力的运行程序来组织,学生便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公权力的行使顺序不断加深印象,形成更加牢固的长期记忆。
3.在安排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内容时,逻辑顺序不够合理
在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公民应该怎样参与进去,是需要在了解整个政治生态,知道了公民在整个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之后才能真正领会的。但现行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之前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而将我国政治构架的其他知识置于其后。这样安排出来的顺序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4.对法治建设的内容论述不够
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以来,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对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法治建设提到了治国理政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相应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教育部已经将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但是,现行政治生活教材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论述。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对于高中生对法治知识应该掌握的范围和程度,笔者个人肯定是拿捏不准的。但是,笔者认为,高中生对于依法治国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必须要知道的。
基于以上瑕疵的存在,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予以重新整合,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效用。
二、重新整合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基本思路
1.将教材的内容结构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重新调整
按照“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将党的领导的内容放在所有内容的最前面,以凸显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2.调整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学习顺序
按照公权力的运行规则调整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统一战线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序,在学习公权力运行的相关知识时,将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置于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之前,将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置于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之后。
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学习完以上的知识、对我国政治的整体构架了解得较为充分以后再作安排,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有必要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前来学习。
3.浓缩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的标题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之后,若再作为一个单元来安排显然就不太合适,需要作一定的浓缩。该部分课文讲述的内容依次是:政府的职能、责任、依法行政与行政监督。概括地说,就是讲了政府职能与政府建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浓缩为一课,以“政府职能与政府建设”作为标题,下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讲政府的职能,剩下的内容——建设为民的、廉洁的、法治的、权威的、服务型的人民政府,分为两个框题讲述,将现行教材的相关内容稍作调整、囊括其中。
4.补充一部分关于法治建设的内容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必将体现这些要求,但是,在新教材面世之前,我们不能一味等待。即使不对法治教育知识提出高深的要求,也必须要求学生掌握那些最为基本的知识。最起码,依法治国对执政党、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依法治国最为基本的内容,必须列入教材之中。
综上所述,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后,我们可以设置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阐述党的领导及其实现,将现行教材中关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归入其中;第二单元阐述人民政府与统一战线,将现行教材中关于政府的知识、统一战线的知识、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归入其中;第三单元阐述依法治国与公民的权利义务,将现行教材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及前文中提到补充进去的法治知识归入其中;第四单元阐述和平崛起,全部承继现行政治生活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样的整合,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及公权力的运行程序更加吻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政治生活;框架结构;浓缩教材;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4902
现行的政治生活教材成书于21世纪初期,其编写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系依据新的标准对原来的政治常识教材改编而来,由讲述基本常识到更加贴近生活,凸显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本教材在普通高中使用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该教材也并非没有瑕疵,如果对其施行小型“手术”,予以重新整合,必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一、现行政治生活教材的瑕疵所在
笔者在长期使用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感觉其有以下几处地方不够完美。
1.教材内容结构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不相吻合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论是党中央的文件,还是教材中的内容,都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那就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但教材文本中四个单元的安排,主要是从生活逻辑的角度考虑的,并没有根据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来组织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这“有机统一”的印象流于浅显。
2.教材内容结构与公权力的运行程序不相吻合
政治知識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公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政治也不例外。在我国现行的政治构架之下,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过程,通常都是先由执政党经过党内民主程序并与党外人士进行一定的沟通后拿出大政方针,再由行政机关据此形成具体方案,然后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并听取同级人民政协的意见后,由权力机关批准实施。这也正是国家意志形成的完整过程。但是,现行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结构却没有按照这一框架来组织,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教材的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再由教师对此做出概括。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果教材内容按公权力的运行程序来组织,学生便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公权力的行使顺序不断加深印象,形成更加牢固的长期记忆。
3.在安排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内容时,逻辑顺序不够合理
在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公民应该怎样参与进去,是需要在了解整个政治生态,知道了公民在整个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之后才能真正领会的。但现行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之前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而将我国政治构架的其他知识置于其后。这样安排出来的顺序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4.对法治建设的内容论述不够
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以来,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对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法治建设提到了治国理政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相应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教育部已经将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但是,现行政治生活教材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论述。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对于高中生对法治知识应该掌握的范围和程度,笔者个人肯定是拿捏不准的。但是,笔者认为,高中生对于依法治国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必须要知道的。
基于以上瑕疵的存在,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予以重新整合,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效用。
二、重新整合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基本思路
1.将教材的内容结构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重新调整
按照“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将党的领导的内容放在所有内容的最前面,以凸显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2.调整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学习顺序
按照公权力的运行规则调整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统一战线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序,在学习公权力运行的相关知识时,将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置于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之前,将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置于行政机关的相关知识之后。
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学习完以上的知识、对我国政治的整体构架了解得较为充分以后再作安排,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有必要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前来学习。
3.浓缩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的标题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之后,若再作为一个单元来安排显然就不太合适,需要作一定的浓缩。该部分课文讲述的内容依次是:政府的职能、责任、依法行政与行政监督。概括地说,就是讲了政府职能与政府建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浓缩为一课,以“政府职能与政府建设”作为标题,下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讲政府的职能,剩下的内容——建设为民的、廉洁的、法治的、权威的、服务型的人民政府,分为两个框题讲述,将现行教材的相关内容稍作调整、囊括其中。
4.补充一部分关于法治建设的内容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必将体现这些要求,但是,在新教材面世之前,我们不能一味等待。即使不对法治教育知识提出高深的要求,也必须要求学生掌握那些最为基本的知识。最起码,依法治国对执政党、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依法治国最为基本的内容,必须列入教材之中。
综上所述,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后,我们可以设置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阐述党的领导及其实现,将现行教材中关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归入其中;第二单元阐述人民政府与统一战线,将现行教材中关于政府的知识、统一战线的知识、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归入其中;第三单元阐述依法治国与公民的权利义务,将现行教材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及前文中提到补充进去的法治知识归入其中;第四单元阐述和平崛起,全部承继现行政治生活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样的整合,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及公权力的运行程序更加吻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