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开放在中国国家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外交多元发展中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应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富强成为可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中国外交多元化的前提,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地位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目的和性质作出概括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出了改革开放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意义。本文将由改革开放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其在国家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外交多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富强成为可能
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举步不前,在逐渐脱离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同时,并没有找到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与苏联政治关系的恶化,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中国在没有外国援助的情况下,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中国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下去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国仿照前苏联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营机制上,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带有平均主义大锅饭色彩的按劳分配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充分调动起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困境。
邓小平强调:改革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要使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此,中国开始了国有体制经济的改革,也同时开始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接触,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国经济发展亟需的资金。中国开始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并给予经济特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实现创新式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彻底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富强成为可能。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自此,历届大会都将社会主义民主提到执政建设的重要高度。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国家政治建设的表述指出了已经是时候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缺少政治建设,也要强调民主政治,民主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长期目标。在十五大上,政治改革的总体体要求被明确提出和确立,以此为基础,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将如何落实就已经十分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十六大上被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随着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健全,逐渐形成了中国良好的政治生态,人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并将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显示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一切都是要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和重要基石,应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多元化的前提
在战争与革命时代,中国的外交一直以意识形态为指导,在国家外交战略和政策选择上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来划线,忽视外交工作中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使中国外交受到极大的局限。虽然,中美关系得到缓和,中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中国外交还是始终没有彻底的打开局面,也没有彻底摆脱“战争与革命”时代大的判断下的一些战略认识和决策。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实现了对战争与和平认识的突破,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使得中国外交在思想基础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基于国内改革,尤其是经济改革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等方面援助和支持,与之前因意识形态对立而无法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对外交目标的判断确定为“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时,中国外交就出现了整体性的转型。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彻底打开了中国同西方国家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局面,使得中国外交初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外交模式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和全方位化,双边外交已经不再是中国外交的唯一选择,多边外交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国正逐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积极活跃在国际关系舞台上,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成立“亚投行”,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这一切成就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多元化的前提。
四、结语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真正走出了一条适应于中国自身特点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中国正在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迈进。中国的实践证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吴长春,杨宏.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地位的几点理解[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04):32-3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德钦.论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3-16.
[4]朱炳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8):35-42.
[5]张涛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选择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33-36.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地位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目的和性质作出概括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出了改革开放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意义。本文将由改革开放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其在国家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外交多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富强成为可能
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举步不前,在逐渐脱离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同时,并没有找到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与苏联政治关系的恶化,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中国在没有外国援助的情况下,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中国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下去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国仿照前苏联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营机制上,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带有平均主义大锅饭色彩的按劳分配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充分调动起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困境。
邓小平强调:改革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要使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此,中国开始了国有体制经济的改革,也同时开始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接触,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国经济发展亟需的资金。中国开始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并给予经济特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实现创新式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彻底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富强成为可能。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自此,历届大会都将社会主义民主提到执政建设的重要高度。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国家政治建设的表述指出了已经是时候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缺少政治建设,也要强调民主政治,民主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长期目标。在十五大上,政治改革的总体体要求被明确提出和确立,以此为基础,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将如何落实就已经十分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十六大上被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随着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健全,逐渐形成了中国良好的政治生态,人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并将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显示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一切都是要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和重要基石,应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多元化的前提
在战争与革命时代,中国的外交一直以意识形态为指导,在国家外交战略和政策选择上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来划线,忽视外交工作中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使中国外交受到极大的局限。虽然,中美关系得到缓和,中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中国外交还是始终没有彻底的打开局面,也没有彻底摆脱“战争与革命”时代大的判断下的一些战略认识和决策。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实现了对战争与和平认识的突破,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使得中国外交在思想基础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基于国内改革,尤其是经济改革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等方面援助和支持,与之前因意识形态对立而无法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对外交目标的判断确定为“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时,中国外交就出现了整体性的转型。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彻底打开了中国同西方国家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局面,使得中国外交初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外交模式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和全方位化,双边外交已经不再是中国外交的唯一选择,多边外交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国正逐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积极活跃在国际关系舞台上,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成立“亚投行”,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这一切成就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多元化的前提。
四、结语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真正走出了一条适应于中国自身特点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中国正在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迈进。中国的实践证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吴长春,杨宏.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地位的几点理解[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04):32-3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德钦.论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3-16.
[4]朱炳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8):35-42.
[5]张涛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选择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