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日常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好奇心,在探究新鲜事物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幼儿主動探索的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创造出一个激励和发现的模式,可以成功激发出幼儿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应的探究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045-01
幼儿科学教育实际上的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因此需要重视对幼儿认识兴趣以及探究欲望的开发,要给幼儿创造更多的探究环境,可以让幼儿去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就可以体会出探究的乐趣。因此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探究性科学活动中,可以真正去体会到学习的一个乐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认为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在生活中开展教育,同样我们也需要为了生活而进行教育。这就是他认同的生活就是教育。
一、感受乐趣,让幼儿乐于探究
农村的孩子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例如小麦、水稻、红豆、绿豆等等。但是多数孩子对于这些农作物了解程度不够深,经常会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因此我们就针对农作物开展了批发种子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扮演一个种子批发商,幼儿则扮演一个批发种子的老板。然后通过买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观察农作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学会如何辨别农作物的区别。例如可以通过豆子的不同大小以及不同颜色来辨别,红豆和绿豆以及大豆的颜色都不一样,形状也有所区别,从而可以进行区分。水稻和小麦也可以通过外形来进行辨别。在辨别种子不同之处的时候,孩子会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产生兴趣。后来我们还生成了《种子的聚会》这一课,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种子的外面贴上标签,布置成一个“种子的聚会”。放置在科学角,孩子们在活动之余都可以来看看说说,交流自己认识的种子。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比较得出了结果。就这样让幼儿在玩中总结了经验,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二、把握好奇心,让幼儿易于探究
记得在一次中班的活动区,我投放了一些种子让孩子们去观察。谁知班上的张可抓了一把黄豆就放进了水里,随即就有孩子来报告。于是我就问张可:“你为什么要把黄豆放进水里呢?”张可说:“我想让它长大,结很多黄豆。”“哦!是吗?那放在水里能让它长大结黄豆吗?”我的问题一出来,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孩子们这个时候都变得很好奇,于是我就提议让他们去做实验。经过分析有的孩子跟张可一样将黄豆放进了水里,也有的用杯子到外面挖了泥土回来放在自然角,将黄豆种在里面,还有的直接将黄豆丢在了外面的泥土里。没几天孩子们就兴奋地发现:丢在外面的黄豆长得最快最好,水里的黄豆才发了芽,自然角杯子里的黄豆还没有动静。接着我又提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这样一步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究、发现,最后得出了结论:外面的黄豆有土有水还有阳光,所以才能长得又快又好!这里我抓住这个突发的“黄豆发芽”事件,让个体的探究行为变成群体探讨的热点,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幼儿之间的这种互动探究更加扩大了,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动力,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树立自信,让幼儿敢于探究
对于幼儿而言,年龄比较小对他人的依赖性较高,特别是一些比较熟悉的人,例如老师以及父母。因此需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要用关心赏识的态度来维护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快了的成长。对于幼儿的稀奇古怪的想法需要给予支持,而不是否认。幼儿在刚开始的科研活动中想法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时候往往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让幼儿可以自己选择何种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时候老师不需要及时指导,需要间接引导。让幼儿敢于去探索未知事物,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体验快乐,让幼儿勇于探究
我特意在园内开辟了一大块种植绿地。孩子们与老师一起种植了许多农作物。这期间,孩子们对松土、拔草、浇水等这些田间劳动非常感兴趣。每天一来,孩子们都要去看看我们的菜园,看一看他们的“宝贝植物”。当种子发芽了,他们就会高兴地跳起来:“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尝试学习记录,他们不会用文字表述,就想出用图画来表述,虽然图画得不怎么好,但是孩子们自己看得懂:“这是种子发芽,这是长出新叶子,这是开花,这是结果……”当花生丰收了,当蚕豆长大了,他们都会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为了让幼儿能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我们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我的田地我做主”等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从中培养了对农作物的兴趣,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五、结语
总之,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他们发现着身边的科学,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对科学充满好奇。而教师要正确地引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支持探究,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科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借助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5):191.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045-01
幼儿科学教育实际上的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因此需要重视对幼儿认识兴趣以及探究欲望的开发,要给幼儿创造更多的探究环境,可以让幼儿去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就可以体会出探究的乐趣。因此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探究性科学活动中,可以真正去体会到学习的一个乐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认为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在生活中开展教育,同样我们也需要为了生活而进行教育。这就是他认同的生活就是教育。
一、感受乐趣,让幼儿乐于探究
农村的孩子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例如小麦、水稻、红豆、绿豆等等。但是多数孩子对于这些农作物了解程度不够深,经常会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因此我们就针对农作物开展了批发种子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扮演一个种子批发商,幼儿则扮演一个批发种子的老板。然后通过买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观察农作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学会如何辨别农作物的区别。例如可以通过豆子的不同大小以及不同颜色来辨别,红豆和绿豆以及大豆的颜色都不一样,形状也有所区别,从而可以进行区分。水稻和小麦也可以通过外形来进行辨别。在辨别种子不同之处的时候,孩子会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产生兴趣。后来我们还生成了《种子的聚会》这一课,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种子的外面贴上标签,布置成一个“种子的聚会”。放置在科学角,孩子们在活动之余都可以来看看说说,交流自己认识的种子。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比较得出了结果。就这样让幼儿在玩中总结了经验,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二、把握好奇心,让幼儿易于探究
记得在一次中班的活动区,我投放了一些种子让孩子们去观察。谁知班上的张可抓了一把黄豆就放进了水里,随即就有孩子来报告。于是我就问张可:“你为什么要把黄豆放进水里呢?”张可说:“我想让它长大,结很多黄豆。”“哦!是吗?那放在水里能让它长大结黄豆吗?”我的问题一出来,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孩子们这个时候都变得很好奇,于是我就提议让他们去做实验。经过分析有的孩子跟张可一样将黄豆放进了水里,也有的用杯子到外面挖了泥土回来放在自然角,将黄豆种在里面,还有的直接将黄豆丢在了外面的泥土里。没几天孩子们就兴奋地发现:丢在外面的黄豆长得最快最好,水里的黄豆才发了芽,自然角杯子里的黄豆还没有动静。接着我又提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这样一步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究、发现,最后得出了结论:外面的黄豆有土有水还有阳光,所以才能长得又快又好!这里我抓住这个突发的“黄豆发芽”事件,让个体的探究行为变成群体探讨的热点,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幼儿之间的这种互动探究更加扩大了,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动力,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树立自信,让幼儿敢于探究
对于幼儿而言,年龄比较小对他人的依赖性较高,特别是一些比较熟悉的人,例如老师以及父母。因此需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要用关心赏识的态度来维护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快了的成长。对于幼儿的稀奇古怪的想法需要给予支持,而不是否认。幼儿在刚开始的科研活动中想法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时候往往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让幼儿可以自己选择何种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时候老师不需要及时指导,需要间接引导。让幼儿敢于去探索未知事物,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体验快乐,让幼儿勇于探究
我特意在园内开辟了一大块种植绿地。孩子们与老师一起种植了许多农作物。这期间,孩子们对松土、拔草、浇水等这些田间劳动非常感兴趣。每天一来,孩子们都要去看看我们的菜园,看一看他们的“宝贝植物”。当种子发芽了,他们就会高兴地跳起来:“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尝试学习记录,他们不会用文字表述,就想出用图画来表述,虽然图画得不怎么好,但是孩子们自己看得懂:“这是种子发芽,这是长出新叶子,这是开花,这是结果……”当花生丰收了,当蚕豆长大了,他们都会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为了让幼儿能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我们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我的田地我做主”等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从中培养了对农作物的兴趣,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五、结语
总之,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他们发现着身边的科学,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对科学充满好奇。而教师要正确地引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支持探究,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科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借助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