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义田记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文正公a,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b,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一缣c。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者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
  斛d,以其所入给其所聚,霈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预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有志于是矣,而力未之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e,以至于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没,后世子孙至今修其业,承其志,如公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没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贤活族之人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侍齐侯饮f,弊车羸马以适朝,陈桓子觞之曰g:“君位为上卿,禄至百万,而敝车羸马,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居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h。”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其与晏子比肩矣。然晏子仁,止于生前,而文正公之义垂于身后,其规摹远举i,又疑其过之。
  嗟乎!世之都三公位j,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舆马之盛,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族之人弗得其门而入者岂少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而廪稍之充k,奉养之厚,足乎一己,族人之操壸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周人乎!是皆文正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后必有良史书之者,予可无书也,独书其义田,以遗于世云。公讳仲淹,字希文。
  (《全宋文》卷一四二五)

注释:


  a 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故又称范文正公。
  b 负郭:靠近城郭。    稔(rěn):庄稼成熟,丰收。
  c 缣(jiān):双丝的细绢。这里指一匹丝织物。
  d 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为五斗。
  e 为西帅:宋神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f 晏平仲:晏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g 觞(shāng):古代盛酒器具。向他人敬酒或自饮也叫“觞”。
  h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语出《孟子·尽心上》。
  i 规摹:即“规模”。
  j 都:居。    三公: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此处指高官。
  k 廪稍: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大意:


  范文正公是苏州府人。他平生乐善好施,常给人以帮助,挑选那些关系亲近却贫穷、关系疏远却贤明的人,给予周济。当初他做高官的时候,购置了靠近城郭的常年有好收成的土地一千亩,称为“义田”,用来赡养接济同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儿、娶媳妇、遇灾祸、死后送葬等,都给予钱财。他遴选同族里年龄大而又有德行的人主持此事,按时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女儿的,给五十贯钱,娶媳妇的,给二十贯钱;改嫁的给三十贯,续弦再娶的给十五贯;办丧事的,给的钱和改嫁的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贯。住在一起的族人有九十口,每年收入八百斛稻谷,用这笔收入,供给这群聚居的族人,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宽裕,没有困乏的时候。那些等候任职的人,就给他们接济;外出做官而有职位的,就停发供给。这是义田的大概情况。
  当初,文正公还没有显达的时候,就曾立下要兴办义田的志向,然而二十年来,他的经济力量一直没有达到。等他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和参知政事,才开始有赏赐和俸禄,于是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其后代子孙管理着他的产业,继承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时一样。文正公虽然官位很高,俸禄很优厚,但是他一生清贫。到死的那一天,他家里没有钱装殓他,他的儿子没有钱办丧事,只是把布施穷人、养活亲族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子孙。
  从前,晏婴坐着破车子,由瘦马拉着去上朝。陈桓子举着酒杯对他说:“你官居上卿,俸禄百万,却乘坐瘦马拉的破车子,这是隐瞒君主给你的赏赐。”晏子说:“自从我做了高官以后,父亲的族人,没有不坐车子的;母亲的族人,没有衣食不足的;妻子的族人,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士人,等着我资助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家。像这样,是我要隐瞒君主的赏赐不让人知道呢,还是显扬君主的赏赐呢?”齐侯听了晏子这番话,便拿晏子的酒杯,罚陈桓子喝酒。我曾经很佩服晏子爱好仁德,齐侯赏识贤能,桓子能够信服大义。我又佩服晏子好仁而能分清等级,讲话有伦次,先说父族,再说母族,第三说妻族,最后才说到那些关系疏远却又贤能的人。孟子说:“能够亲近亲人,才能施仁爱给老百姓;能施仁爱给老百姓,才能爱惜万物。”晏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从文正公兴办义田的行动来看,他比晏子还要贤明,义田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久远,恐怕要胜过晏子了。
  唉!世上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享受万钟俸禄,宅第雄伟,车马华丽,歌伎舞女成群,妻妾儿女豪奢,但这一切只供他一家享用,亲族不能踏进他的家门,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何况是接济那些贤能的人呢!三公以下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人,官俸充足,待遇优厚,却只供他个人享用,其亲族中手拿饭瓢到处乞讨、穷苦得饿死在沟壑之中的人,难道会少吗?何况还要去照顾他人呢!这些人都是文正公的罪人啊!
  文正公的忠义事迹传遍朝廷,他的事业遍布于边陲地区,功劳名声响彻天下,后世一定会有史官记录下来,我可以不再写什么,而只是写他创办义田的行为,并将这个事迹留给后代。文正公的名讳叫仲淹,字希文。

【点评】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其立身大节,已为世人所熟知和景仰。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而设置义田,乐善好施,泽及亲族與贤人,则可以看作是这一志向的具体实践。本文作者钱公辅(1021—1072)与范仲淹同为江苏人,且同朝为官,故知之甚深,他作此文以颂其高义,同时表达敬仰之情。
  文章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突出了范仲淹的美德懿行,这也是后人赞颂他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对人、对己的对比。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没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但他却为族人设置义田,其仁爱之心,于此可见。文中记述了对族人日食岁衣、嫁女娶妇、再嫁再娶、葬者、葬幼者等的具体养济办法,简洁明了,次序井然,无形中体现出范仲淹对义田一事的悉心尽力。
  其次是拿古人作对比。文中写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彰君之赐”的故事,赞扬“晏子好仁”。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而是指出范仲淹设置义田之举较晏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义田不仅规模大,而且是从长远考虑、延及后世子孙的“规摹远举”,是晏婴无法相比的。
  第三是拿当时人作对比。文章第四段痛斥当时的公卿士大夫虽“享万钟禄”,却置那些贫困的亲族和贤人于不顾,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人的不义行为,正反衬了范仲淹的仁义之行。
  文章末段说范仲淹“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但作者偏偏只取他设置义田一事来写,意在把范仲淹平生的大功大业,与设置义田这件“小事”作对照,从而更加突出设置义田这件事不同寻常的垂范意义。(海涛)
其他文献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忆江上吴处士
期刊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这三句话虽然在文献典籍中各有出处,内涵各不相同,却含有同一个精神实质,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充分发动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力量”。那么,中国古人是如何“发动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力量”的?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这三句话,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思想的历史源流  《诗经·大雅·板》中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的句子,意为
期刊
权臣强藩,积赀无艺,或亲行掊克,或广收苞苴a,无一非出自民财。汉桓帝诛梁冀b,收其财货,县官斥卖三十余万,以充官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冀传》)。唐李锜反c,兵败伏诛,朝廷将辇其所没家财送京,李绛奏言,锜家财皆刻剥六州之人所得d,不如赐本道,代贫下户今年租税,宪宗从之(《李绛传》)。以横取于民者仍还之民,此法最善。宪宗英主,其说易从,不谓桓帝先已行之也。后世有似此者,籍没贪吏之财,以偿民欠,籍没权
期刊
【经】吴子使札来聘a。  【传】吴无君、无大夫b,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c,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期刊
武王使人候殷a,反报曰b:“殷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匿胜忠良c。”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百姓不敢诽怨矣d。”武王遽告太公e,太公曰:“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f。”(《吕氏春秋·慎大览》)  注释:  a 候:侦察。  b 反:返回。  c 谗匿:奸佞之臣。  d 诽怨:指责怨恨。  e 遽(jù):赶快,疾速
期刊
周人以蕞尔小邦,崛起渭上,不仅代替文化较高的大邑商,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而且开八百年基业,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若干平行发展的文化,各在一个地区滋生发达,相互影响,彼此交流,遂使各个地方文化的面貌逐渐接近。商王国的文化圈可能远超过其政治权力所及的范围,但是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
期刊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长江集》)  【品读】  中唐诗人贾岛曾为长江县(今四川大英县)主簿,世称贾长江,诗集因此得名。  知道并记住贾岛此人,是因了《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之典。  据闻,当初贾岛骑驴行路间,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佳句,总不能决定后一句里是该用“推”,抑或是“敲”。就在其
期刊
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什么叫书?我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下定义。我们姑且从孔老夫子谈起吧。他老人家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勤。当时还没有纸,文章是用漆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用皮条拴起来,就成了书。翻起来很不方便,读起来也有困难。我国古时有一句话,叫作“学富五车”,说一个人肚子里有五车书,可见学问之大。这指的是用纸做成的书,如果是竹简,
期刊
敬称您和你  敬称有很多,但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最常用的是第二人  称:您。  老北京人“您”字不离口,过去挂嘴边儿上的一个词儿就是“您呐”。平时见了面:“来了您呐!”告别:“慢走您呐!”请人让道:“劳您驾了您,边儿上走,蹭油了您呐!”  跟老北京人聊天儿,听去吧,三句话不离“您呐”。可见“您”字,在北京人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其实,“您”字在古代并不是第二人称的敬辞,它最早是“你们”的意思。据语
期刊
《资治通鉴》讲座  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六)  张国刚  曹操(155—220)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很奸诈,《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就比较正面了。至少在唐玄宗时代,李隆基少年时“以阿瞒自许”。不是正面形象,谁会以他自许呢?  一、曹操的心结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结是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父亲究竟本姓什么?最权威的史料《三国志》只是说“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