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明显已经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入手,去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情感交流欠缺、没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观念;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互动欠缺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观念更新意义及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浅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缺乏多样性,较为单一,一般教师都是站在讲授知识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的角度上进行学习,两者的状态相对来说较为独立,课堂教学依托于教师预定好的教案及线路来进行,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教师为了教学更为顺利地进行,要求学生保持整齐而统一的坐姿,这对师生的课堂互动和学生发散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缺乏渗透性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很难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首先,这种各学课相对独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与发展。其次,不但教学的趣味性会大打折,同时对于整体上的教学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三)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及积极健康的情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所谓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在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
二、新课程下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策略
(一)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能在很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培养,同还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主观地将教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分割开来的现象,两者以相对独立的状态存在,非常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互动及情感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采用对话的方式代替过去传话为主的交流方式,切实地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这种双向流动一定要杜绝采用简单的语言片段进行传递,必须通过有机的沟通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其次,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以求师生共同发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教或学,仅仅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偏重于知识传输,主观地将教与学分割开了;再次,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深入,在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把教材与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互动中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绝对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因为在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的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成长阶段,更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对于具有极强的使用性的语文来说,就更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尤其要注意将课堂进行生活化,同时也要将生活进行课堂化,也就是说,将实际的生活背景置于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站在生活主体的位置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生活进行课堂化则是引导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主动地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深入地思考,从实际生活中去获取在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涉及到的有益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面。
(四)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合作及讨论的教学形式的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一定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这也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和使用新教材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己应该适当放手,让其在自主探究中去学习新的知识,并切实地到体验知识的形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给学生营造愉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其激发、培养及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
(五)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总是把教师摆着主体地位上,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真实的需求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和把握,这也是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不够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教师应将自己定位在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中,真正得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这样必定会取得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适应大潮流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欠缺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新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敢于创新,大胆地去改革,并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去积极主动地建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理念,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化和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更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方面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茂荣. 探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考试周刊,2013,81:63.
[2]彭敏娇. 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考试周刊,2014,24:40.
[3]刘如桦. 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科技创业家,2013,22:158.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观念;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互动欠缺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观念更新意义及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浅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缺乏多样性,较为单一,一般教师都是站在讲授知识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的角度上进行学习,两者的状态相对来说较为独立,课堂教学依托于教师预定好的教案及线路来进行,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教师为了教学更为顺利地进行,要求学生保持整齐而统一的坐姿,这对师生的课堂互动和学生发散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缺乏渗透性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很难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首先,这种各学课相对独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与发展。其次,不但教学的趣味性会大打折,同时对于整体上的教学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三)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及积极健康的情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所谓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在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
二、新课程下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策略
(一)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能在很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培养,同还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主观地将教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分割开来的现象,两者以相对独立的状态存在,非常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互动及情感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采用对话的方式代替过去传话为主的交流方式,切实地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这种双向流动一定要杜绝采用简单的语言片段进行传递,必须通过有机的沟通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其次,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以求师生共同发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教或学,仅仅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偏重于知识传输,主观地将教与学分割开了;再次,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深入,在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把教材与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互动中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绝对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因为在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的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成长阶段,更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对于具有极强的使用性的语文来说,就更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尤其要注意将课堂进行生活化,同时也要将生活进行课堂化,也就是说,将实际的生活背景置于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站在生活主体的位置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生活进行课堂化则是引导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主动地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深入地思考,从实际生活中去获取在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涉及到的有益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面。
(四)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合作及讨论的教学形式的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一定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这也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和使用新教材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己应该适当放手,让其在自主探究中去学习新的知识,并切实地到体验知识的形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给学生营造愉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其激发、培养及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
(五)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总是把教师摆着主体地位上,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真实的需求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和把握,这也是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不够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教师应将自己定位在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中,真正得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这样必定会取得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适应大潮流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欠缺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新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敢于创新,大胆地去改革,并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去积极主动地建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理念,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化和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更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方面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茂荣. 探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考试周刊,2013,81:63.
[2]彭敏娇. 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考试周刊,2014,24:40.
[3]刘如桦. 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 科技创业家,2013,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