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尔、联想、海尔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是优秀的员工,卓越的产品?还是优秀的领导者?当然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但是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创新。当前,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通过各种管理创新成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以适应多变的市场。
管理创新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结合理性视角的研究成果,管理创新内涵可表达为管理实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方法等的创造和实施。英国伦敦学院管理创新实验室对管理创新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代表学者Brikin-shaw和Mol认为管理创新分为4个阶段:对现状不满——来源于外部灵感——发明——对外部的确认。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管理创新过程进行了研究。
一、管理创新四阶段循环过程模型的特征
(一)管理创新过程是循环递进的
管理创新分为4个阶段:动因,是内部变革促进者进行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和促进因素;创造,是管理创新的最初行动,新制定的方案在此阶段产生;实施,是管理创新价值创造的技术阶段;标示,是一个社会性过程,有助于企业内、外部人员理解和确认管理创新的合理性。Mol建立的管理创新线性过程模型对此4个阶段作出了具体的细化和改进,即突出考虑内部变革促进者的作用,构建成一个循环过程模型。即管理创新过程的4个阶段:动因、创造、实施、标示分别对应着新问题、制定的新方案、内部的新实践和理论化的新实践这4项具体内容;内部变革促进者具有5种典型行为:感知与辨别、问题导向式探索、反复试验、争取内外部认可、决策;组织内、外部环境潜在地影响着管理创新的整个过程。
管理创新模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新的实践产生从开始到最后并不意味着创新就此结束了,因为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受到外部和组织内的影响,会接受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从而又回到上述的四阶段循环的过程。
(二)内部变革的促进者行为是跨阶段起作用的
内部变革促进者的分类有以下三类:按其在各阶段发挥的角色可分为发起者、创造者、实施者、标示者;按其在组织金字塔结构中的地位可分为高层管理者型、中层管理者型、基层管理员型和员工型。各类内部变革促进者通过深思熟虑的行为塑造了管理创新过程,能对管理创新产生兴趣,敏感地发现问题和把握机会,通過对各种新颖的方案进行试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这个反复试验也是一个出现新问题又解决新问题的循环的过程。
(三)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内部变革促进者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创新过程
企业家拥有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等优势,所以说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内部变革促进者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创新过程。不管企业大小,企业家在企业里都是关键性的角色。在管理创新的创造过程中,企业家可能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管理创新的各阶段都需要决策,内部变革促进者对各种新问题进行探索,而新方案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最优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家的决策力。
(四)组织内、外部环境潜在地影响着管理创新过程
任何新的管理创新成果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种管理创新所在的环境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管理创新总是在以组织为载体的内部环境中发生的,开放创新的组织文化更能激励内部变革促进者积极为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探索各种管理实践经验。而外部环境刺激内部变革促进者,从而更加积极地提高内部管理效
率等。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特点
(一)系统性
该特性源于企业的系统性,它是指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进行。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系统从整体上看也会处于不良状态。进一步看,企业系统是由人来运行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当企业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企业系统就处于良性状态。企业的系统性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二)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创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创新只是对现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或者是对成熟管理技术的引进,其复杂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依靠员工来解决问题已被认为是改变现代管理面貌的12种创新之一。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创新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人对管理系统是如何影响他本人以及从他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改进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企业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且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三)变革性
该特性是指管理创新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许多管理创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管理史上较为著名的管理创新来看,它们都具有变革性。比如,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梅奥人群关系论的应用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聚合体,或者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不触及现有权益关系、皆大欢喜的管理创新是不存在的。
三、进行管理创新的几种方式
(一)打破部门界限,建立流程组织
现今,我们有很多中小企业都采用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这样会让公司的各个层面都有很详细的分工,会造成部门之间的壁垒,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然后把同一个业务单元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的串联。最重要的是,建立跨部门流程,制定流程的负责人,并且把流程运行结果与员工绩效进行挂钩,这样,可以减少业务流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二)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在建立了流程型的运行组织之后,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需要企业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也要有迅速的反应速度,而很多时候速度和质量是矛盾的。这就需要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快速反应的机制,快速反应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因素。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虽然第一代已经非常出色,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很多其他厂商也推陈出新,开发出许多功能全面、外型时尚的手机,这就推动了苹果也快速反应,迅速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得各个企业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有时候研发会需要一些时间,这也许就错过了最好的反应期,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两个组织:一个是质量监督组织,一个是保证速度效率组织,人员以各部门骨干为主,为公司制定详细的方案,为实施结果负责,这样,从两个方向入手,双管齐下,就能让公司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快速响应市场,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三)采用更为主动的客户导向机制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问题解决后,还要面对企业外部的竞争,这些竞争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获得订单,另一种是竞争失败,发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获得订单和发现问题同样重要,因为问题的发现可以促使企业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机制,只有采用了更为主动的客户导向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使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四)利用信息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现代企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软件,ERP、CRM、EAM是其中的代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更有效率地处理企业的事务,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最直接的反应。对比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来说,信息化带来的是高效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相比,信息化为其提升管理能力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信息化也为部门之间,甚至企业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平台,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会堂)
(责任编辑:文峰)
管理创新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结合理性视角的研究成果,管理创新内涵可表达为管理实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方法等的创造和实施。英国伦敦学院管理创新实验室对管理创新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代表学者Brikin-shaw和Mol认为管理创新分为4个阶段:对现状不满——来源于外部灵感——发明——对外部的确认。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管理创新过程进行了研究。
一、管理创新四阶段循环过程模型的特征
(一)管理创新过程是循环递进的
管理创新分为4个阶段:动因,是内部变革促进者进行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和促进因素;创造,是管理创新的最初行动,新制定的方案在此阶段产生;实施,是管理创新价值创造的技术阶段;标示,是一个社会性过程,有助于企业内、外部人员理解和确认管理创新的合理性。Mol建立的管理创新线性过程模型对此4个阶段作出了具体的细化和改进,即突出考虑内部变革促进者的作用,构建成一个循环过程模型。即管理创新过程的4个阶段:动因、创造、实施、标示分别对应着新问题、制定的新方案、内部的新实践和理论化的新实践这4项具体内容;内部变革促进者具有5种典型行为:感知与辨别、问题导向式探索、反复试验、争取内外部认可、决策;组织内、外部环境潜在地影响着管理创新的整个过程。
管理创新模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新的实践产生从开始到最后并不意味着创新就此结束了,因为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受到外部和组织内的影响,会接受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从而又回到上述的四阶段循环的过程。
(二)内部变革的促进者行为是跨阶段起作用的
内部变革促进者的分类有以下三类:按其在各阶段发挥的角色可分为发起者、创造者、实施者、标示者;按其在组织金字塔结构中的地位可分为高层管理者型、中层管理者型、基层管理员型和员工型。各类内部变革促进者通过深思熟虑的行为塑造了管理创新过程,能对管理创新产生兴趣,敏感地发现问题和把握机会,通過对各种新颖的方案进行试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这个反复试验也是一个出现新问题又解决新问题的循环的过程。
(三)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内部变革促进者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创新过程
企业家拥有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等优势,所以说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内部变革促进者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创新过程。不管企业大小,企业家在企业里都是关键性的角色。在管理创新的创造过程中,企业家可能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管理创新的各阶段都需要决策,内部变革促进者对各种新问题进行探索,而新方案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最优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家的决策力。
(四)组织内、外部环境潜在地影响着管理创新过程
任何新的管理创新成果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种管理创新所在的环境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管理创新总是在以组织为载体的内部环境中发生的,开放创新的组织文化更能激励内部变革促进者积极为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探索各种管理实践经验。而外部环境刺激内部变革促进者,从而更加积极地提高内部管理效
率等。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特点
(一)系统性
该特性源于企业的系统性,它是指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进行。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系统从整体上看也会处于不良状态。进一步看,企业系统是由人来运行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当企业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企业系统就处于良性状态。企业的系统性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二)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创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创新只是对现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或者是对成熟管理技术的引进,其复杂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依靠员工来解决问题已被认为是改变现代管理面貌的12种创新之一。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创新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人对管理系统是如何影响他本人以及从他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改进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企业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且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三)变革性
该特性是指管理创新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许多管理创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管理史上较为著名的管理创新来看,它们都具有变革性。比如,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梅奥人群关系论的应用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聚合体,或者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不触及现有权益关系、皆大欢喜的管理创新是不存在的。
三、进行管理创新的几种方式
(一)打破部门界限,建立流程组织
现今,我们有很多中小企业都采用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这样会让公司的各个层面都有很详细的分工,会造成部门之间的壁垒,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然后把同一个业务单元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的串联。最重要的是,建立跨部门流程,制定流程的负责人,并且把流程运行结果与员工绩效进行挂钩,这样,可以减少业务流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二)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在建立了流程型的运行组织之后,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需要企业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也要有迅速的反应速度,而很多时候速度和质量是矛盾的。这就需要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快速反应的机制,快速反应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因素。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虽然第一代已经非常出色,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很多其他厂商也推陈出新,开发出许多功能全面、外型时尚的手机,这就推动了苹果也快速反应,迅速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得各个企业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有时候研发会需要一些时间,这也许就错过了最好的反应期,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两个组织:一个是质量监督组织,一个是保证速度效率组织,人员以各部门骨干为主,为公司制定详细的方案,为实施结果负责,这样,从两个方向入手,双管齐下,就能让公司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快速响应市场,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三)采用更为主动的客户导向机制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问题解决后,还要面对企业外部的竞争,这些竞争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获得订单,另一种是竞争失败,发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获得订单和发现问题同样重要,因为问题的发现可以促使企业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机制,只有采用了更为主动的客户导向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使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四)利用信息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现代企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软件,ERP、CRM、EAM是其中的代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更有效率地处理企业的事务,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最直接的反应。对比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来说,信息化带来的是高效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相比,信息化为其提升管理能力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信息化也为部门之间,甚至企业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平台,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会堂)
(责任编辑: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