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预设与适时调整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园田居》一组诗歌共五首,诗歌字词理解不甚难,难在对于诗人情感的把握。这是陶渊明的名篇,也使我们了解到陶渊明其人反抗官场黑暗和世俗的尘杂、辞官归田的高尚人格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及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我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上课时首先串讲诗歌,理清诗歌的内容,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重在关键字句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诗歌的内容;第二环节设计,以陶渊明诗歌写作的思路为主导,紧扣题目中的一个字展开,也就是“文眼”——“归”字,围绕一个“归”字,诗人写出了“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的获得过程在于学生的自我思考,这是培养他们语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从“归”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把握,重点也较突出。但这堂课教学中的一些“意外”引发了我深刻的反思。
   《归园田居》设计为一课时,导入我采用知识回顾的形式,让学生温故知新;课堂主体通过对全诗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背诵诗歌。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学生也很配合,知识回顾、朗读、讲解、讨论、品读、背诵、扩展训练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若真按预设的环节步步走下去,也算完整充实的课堂。课堂的重点放在对诗歌中关键字词,如“本”“误”“恋”“思”“拙”“尘网”“羁鸟”“池鱼”“旧林”“故渊”“樊笼”等的把握,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动词、名词及形容词等,这一环节的完成有点费力,因为有些学生跟大众的认同有偏差,他们找的关键字“性”“误”“一”“开荒”“园田”“虚室”“自然”等,跟我预设的不完全一致,这样带他们体会诗歌的情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可是课堂上因为放手让学生自由去找,较大范围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我该如何引导,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呢?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掌控能力尚浅,对于学生临时出现的问题,且不在预设范围的问题,我甚至有点慌神。虽然采取了点拨和引导,但分析并不透彻,个别学生的眼神告诉我:“没有听懂。”“为什么一定是那样呢?”为了所谓的教学环节,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用教师特有的主导言语,硬生生将他们拉回我的思维模式,这无疑打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不利用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后面学生的配合和课堂活动的推进明确地传达给我一个信息:一些学生没有走进“我的”陶渊明,没有认可我讲解的陶渊明——陶渊明对归隐田园的欣喜、愉悦之情有多浓,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就有多深。我在卖力地讲着我喜爱的“陶渊明”,而我的一些学生则游离于课堂外。
  第二节课上,我在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完全由学生掌控课堂。关键词由他们自己找出,不同意的人提出看法,其他人予以讲解,出现个性化的见解时,课堂上频频响起热烈的掌声。而我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解答有疑问的小组或个别学生的问题。后面的教学内容我扮演的顶多算是现场导演角色,学生自主完成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抒发。陶诗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借助诗人所提供的意象描绘出来的意境,融合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于学生、于教师而言都是一种享受,一次仿佛置身其中而后收获同样愉悦的旅行。在文本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选择以及生活状态,同时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体悟:“做你想做的!”
  然而,在思考、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发展的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语文味”所需要的感性的呈现,当然少不了朗读或者说朗诵。诗歌是需要读出来的,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可以由此生长出思维的花来。我在备课时设计了朗诵的环节,不过鉴于前几环节已经做了调整,朗诵环节也当堂做了修改,采取竞相朗诵的形式,连教师都加入其中,课堂很活跃。学生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要读出一种无奈和悔恨之情,田园之景要读出一种向往、闲适来。结果,布瑞丰同学技压全场,得到全班一致认可,掌声雷动,我都有些愧色。“青出于蓝胜于蓝嘛!”我这样给自己台阶下,不过心里其实很欣慰,学生出色,我自然高兴。此环节本应贯穿于课程的全部,而在我们平时诗歌的实际教学中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也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想想若是加之配乐,有情有景,情景再现,那效果可想而知。
  这些是我当初设计课是没有预备的,更是没有想到的。这一堂“整修”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多做预设,同时加强课堂适时调整的能力,完善教学的生成过程。不过话说回来,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每一种不同的教法可能都有得有失。教学方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也是多元的,教学方式自然不应该是单一的。感谢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在今后大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虚心求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探索各种教学问题,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朝着优秀教师的目标努力奋进。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又是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实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实验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
期刊
写作,难。用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和学生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收效甚微。如何能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取得好成绩呢?是重其结构,还是重其语言应用?笔者认为,后者才是取得英语书面表达高分的秘笈。  一、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或是精选一定的范文,让学生反复背诵。在一定程度上,学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在过去三年的初中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坚持让学生在课前做5分钟的值日生报告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效果最明显。笔者的学生曾在他们原创的实
期刊
摘 要: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在目前的小说教学中往往着力于主要人物的分析,而忽略了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举例分析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具有折射社会生活、映衬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彰显作者意愿和见证故事发展的作用,为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说教学;次要人物;作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
期刊
摘 要:外语教育改革,目的是为了让语言回归“沟通”这一本质,因此,外语教育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而改变。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来说,应侧重于听说能力,所以,教材内容、教师听说能力的水平、备课内容、课外学习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新教改;外语听说能力;外语教材;课外学习    根据外语教育改革,英语将逐步退出高考舞台,不是说外语已经不重要、不用学了,而是为了让外语回归“沟通”这一本质作用,而
期刊
摘 要: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探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各方面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我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吃得苦、干得好的“四得”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注人、发展人、完善
期刊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关爱自然,让学生从心底里自觉地认识到:爱护自然和环境就是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清澈的湖水》共有5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挺长。第一段描写游船在湖水里移动时的美。第二段描写小洁在游船上看到两岸山石的形状。第三段写小洁本来想扔掉手里的面包纸,却被湖面的美景吸引住了,此时小洁感觉自己像是在天上飞,又
期刊
新课标要求高中美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美育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就美术鉴赏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拓宽知识层面,积蓄艺术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的道德养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广大思品课教师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绝大多教师却容易忽视对学生道德思维的训练和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存在很多的误区。因此,加强广大思品课教师对思维训练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加强对思维和道德养成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助于纠正学生日常生活
期刊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性质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也是判定平行四边形以及后面矩形、棱形、正方形教学的基础。性质教学讲得容易,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但学生不易理解。性质是通过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观察、推理、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论断,学生要经历操作过程,一边想一边做,才能了解性质的真实含义。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演示、推断、自悟的方法,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