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体制从“国家分配”到“双向选择”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职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实质性作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在职业指导观念的更新和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方面下工夫,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文章从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职业指导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理念职业体系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6-02
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指导是指以职业指导为个人发展意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过程,即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帮助服务的全过程。它作为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以其自身的功能,进行着信息传递、咨询服务,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改革、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1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指导意识不强,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标准圈定在就业率的高低,目标就是能把学生送出校门,让学生尽早拿到一份就业协议,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工作定位是否科学,能否推进学生自己的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基础性的工作缺乏深层次和长远的考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市场秩序的维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1.2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设计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大多数高校都把该项工作误认为是毕业班学生的事宜,本应该从大一就抓起的工作却放到大四时才“星星点灯”地开展,做一些阶段性的指导工作,而不是全方位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1.3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有限、形式单一
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即要告诉学生“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科学引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反馈就业形势、提供信息、解答政策和引导技巧,关键要考虑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
1.4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滞后,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按教育部要求,职业指导专职队伍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应为1:500。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专业指导队伍远远无法达到,往往是把所有辅导员都作为指导教师,但辅导员承担着很多繁杂琐碎学生事务,如党团、资助、思政、纪律、心理等工作,真正能投入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谈得上职业化指导。
2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个性品质、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所作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包括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个体的自由和自觉,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担当”,个体心理健康等“效用”型社会角色与自己所信奉的“情感”价值取向融合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通俗地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每个人一生中各个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准确定位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2.2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的依托和保障。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外,还必须依托自上而下科学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1)建立主要领导主抓职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制度。通过主要领导主抓制度的落实,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必须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的进行教育引导;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并转变为每一个人、每一堵墙的自觉行为。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职业指导部门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根本上职业指导解决执行力问题。
(2)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全程化服务学生的体系。职业指导理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对择业、对人生发展的理解,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开始积累。学校必须根据不同学生,划分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在每个学年都设定相应的主题内容,形成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如第一学年应着重职业启蒙与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人生修炼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引导每个大学生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与社会互动。第二学年应着重职业意识与就业准备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第三学年应着重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通过案例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与社会选择的冲突,对择业起到了警示和引导作用。第四学年应着重求职择业技巧与创业方法教育,从求职的全方位如写简历、面试、礼仪等进行专题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只有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才能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3)大力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对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一是要注重课程的实效性,能使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和职业选择的基本技能。而且职业指导课程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吸纳国内外职业指导研究的新成果,增大信息量,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职业实务上的指导,使学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二是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指导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求生动、实用、新颖,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服从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的目标。
(4)建立健全职业指导考评机制。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全部,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使主要领导主抓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考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从较高的高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思想观念、组织机制、人员职责、方法途径、实施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评估,还要通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交流,通报情况,研究问题,不定期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2.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所谓专业化,是指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知识,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中的行家。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搭建培养平台,提高职业指导队伍水平。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从人、财、物等政策方面为职业指导人员的深造提供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理论探讨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结合工作实际,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应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利用自身讲授就业指导课、指导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3)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这是调动积极性重要措施和政策。学校应根据校情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在晋升职务、评定职称、深造等方面应与其它教师同等对待,不断推进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
2.4重视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职业指导的主体,具有内在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抑制,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学校的职业指导必须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不能采用适用所有人的统一模式,它必须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心理和职业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基础上,对学生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择业意愿有的放矢,选择职业指导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职业指导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社明.你的职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
[2]刘虹.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4(3).
[3]周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理念职业体系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6-02
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指导是指以职业指导为个人发展意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过程,即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帮助服务的全过程。它作为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以其自身的功能,进行着信息传递、咨询服务,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改革、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1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指导意识不强,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标准圈定在就业率的高低,目标就是能把学生送出校门,让学生尽早拿到一份就业协议,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工作定位是否科学,能否推进学生自己的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基础性的工作缺乏深层次和长远的考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市场秩序的维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1.2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设计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大多数高校都把该项工作误认为是毕业班学生的事宜,本应该从大一就抓起的工作却放到大四时才“星星点灯”地开展,做一些阶段性的指导工作,而不是全方位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1.3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有限、形式单一
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即要告诉学生“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科学引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反馈就业形势、提供信息、解答政策和引导技巧,关键要考虑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
1.4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滞后,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按教育部要求,职业指导专职队伍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应为1:500。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专业指导队伍远远无法达到,往往是把所有辅导员都作为指导教师,但辅导员承担着很多繁杂琐碎学生事务,如党团、资助、思政、纪律、心理等工作,真正能投入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谈得上职业化指导。
2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个性品质、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所作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包括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个体的自由和自觉,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担当”,个体心理健康等“效用”型社会角色与自己所信奉的“情感”价值取向融合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通俗地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每个人一生中各个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准确定位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2.2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的依托和保障。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外,还必须依托自上而下科学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1)建立主要领导主抓职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制度。通过主要领导主抓制度的落实,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必须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的进行教育引导;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并转变为每一个人、每一堵墙的自觉行为。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职业指导部门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根本上职业指导解决执行力问题。
(2)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全程化服务学生的体系。职业指导理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对择业、对人生发展的理解,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开始积累。学校必须根据不同学生,划分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在每个学年都设定相应的主题内容,形成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如第一学年应着重职业启蒙与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人生修炼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引导每个大学生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与社会互动。第二学年应着重职业意识与就业准备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第三学年应着重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通过案例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与社会选择的冲突,对择业起到了警示和引导作用。第四学年应着重求职择业技巧与创业方法教育,从求职的全方位如写简历、面试、礼仪等进行专题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只有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才能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3)大力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对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一是要注重课程的实效性,能使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和职业选择的基本技能。而且职业指导课程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吸纳国内外职业指导研究的新成果,增大信息量,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职业实务上的指导,使学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二是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指导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求生动、实用、新颖,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服从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的目标。
(4)建立健全职业指导考评机制。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全部,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使主要领导主抓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考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从较高的高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思想观念、组织机制、人员职责、方法途径、实施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评估,还要通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交流,通报情况,研究问题,不定期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2.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所谓专业化,是指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知识,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中的行家。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搭建培养平台,提高职业指导队伍水平。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从人、财、物等政策方面为职业指导人员的深造提供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理论探讨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结合工作实际,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应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利用自身讲授就业指导课、指导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3)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这是调动积极性重要措施和政策。学校应根据校情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在晋升职务、评定职称、深造等方面应与其它教师同等对待,不断推进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
2.4重视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职业指导的主体,具有内在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抑制,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学校的职业指导必须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不能采用适用所有人的统一模式,它必须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心理和职业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基础上,对学生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择业意愿有的放矢,选择职业指导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职业指导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社明.你的职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
[2]刘虹.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4(3).
[3]周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