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需要能促进教学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正是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先进评价方式之一。表现性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理念下评价与教学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教、学、评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统一。以下四个要素是其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因所在:一、为学生提供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二、采用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三、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四、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因此,表现性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为教学服务,从而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和学生学习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学习;促进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评价的鉴定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的要求。怎样发挥评价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积极功能成为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
  美国教育测量专家斯蒂更斯(Stiggins)指出,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种系统的评价。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2]表现性评价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式,为教育评价带来了可喜的改变,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在于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评相分离的状态,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传统教育中,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评价一般是在教学结束后以纸笔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注重的是评价的“鉴别、检验、验证”的功能,极少有对学生将来发展的有效反馈,评价结束后,又匆匆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教、学、评三者处于一种分裂状态(如图1 [3]),评价孤立于教学之外,相互之间毫无增益。而表现性评价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它既可以是一种课堂活动,也可以是一种测验形式。[4]在表现性评价理念下,表现性评价过程即教学过程,教、学、评三者处于动态互动状态,融会贯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三位一体的(如图2[5])。教、学与评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与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评价的作用不再局限于“鉴别、检验、验证”功能,而且加强了“引导、反馈、补充”教学的功能,成为完整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此可见,传统评价仅局限于对学习的评价,而表现性评价则更关注促进学习的评价。在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下,学生的学是中心,不管是教还是评,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进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发展。表现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致力于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它因为学生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有效的学习反馈及带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图3)
  一、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
  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过程,因此表现性评价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表现性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和清晰明确的表现性准则。表现性任务代表了教学的内容和要开展的活动,即“教/学什么”和“评什么”。表现性准则指明了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水平,即“教/学成什么样子”和“根据什么评”。表现性评价代表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指向评价本身,而是指向评价所代表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评价的滞后性和保密性,它制定于教学开始之前,提倡在教学和评价开始前公开表现性任务和准则,把表现性准则教给学生,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确定表现水平的标准(表现性准则),设立表现性标准(怎么好才是足够好),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和进步的基础。
  二、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比较有意义的任务,评价针对过程也针对结果。完成表现性任务是一个生成过程,而不只是选择一个答案。一般来说,表现性任务有六种类型:结构性表现任务、口头表达、模拟表现性任务、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6]
  比如要评估学生的演讲能力,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来进行评价:1、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题目的内容主要是演讲的技巧问题。2、学生完成一系列的选择题,题目主要是列举关于演讲的特性,让学生选择哪些代表了优秀的演讲。3、学生简短的回答关于如何演讲的问题。4、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说明围绕这个主题该怎样演讲。5、给出演讲主题,让学生撰写演讲稿并进行演讲,教师对整个过程予以观察和评判。可以发现,第一、二种方法都是选择—反应评价,它们没有让学生建构任何反应。其它三种虽然都是建构—反应评价,但所提供的任务与教师教学目标的相一致程度有明显的不同。第四种方法与第一种比更具有表现性任务的特点,第五种是最典型的表现性任务,与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行为最为接近。
  表现性任务体现的是“做”的能力,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个任务是作为实地现场的表现而设计的,根植于学生的现实世界经验,它模拟(或可能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难题,它既是学习任务,也是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此外,这样的任务(比如进行一次演讲)和埋头于做无数选择题、判断题相比无疑更加生动有趣。表现性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好的表现性任务能促成学生的深度理解,而不仅仅是事实上的知识。在真实性任务中,学生必须要考虑许多关于技能的选择和策略的制订方面的复杂的决定。迫使学生运用事实性知识,还可以揭示出学生关于某一概念或主题的不完全的学习或误解。如在笔试中让学生陈述什么是优秀的演讲,这只反映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回忆,运用的是低水平的思维技能;并且在纸上答得好并不等于在实际中就会应用。让学生撰写演讲稿并进行实际演讲,学生必须开动脑经分析演讲的内容、条理性、结构、表达等要做到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在演讲稿撰写和实际演讲中表现出来,这能充分地反映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上的高水平思维技能。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所学知识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一目了然。这样的任务和评价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而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获得知识,不断进步。表现性评价的转变之一就是由过去的教学和评价中教师一人说了算到学生和相关人员一起参与进来,其中学生的参与尤其得到了强调。只有真正参与进来,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充满自信的去学习,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
  斯克里文(Scriven)区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不同参与程度。从表面的参与水平开始,各个水平递进描述了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参与评价的各个水平是:[7]
  ●参加测验,得分。
  ●在教师的要求下提出改进测验的建议。
  ●建议可能的评价方法。
  ●实际制定评价方案。
  ●帮助教师修订评分规则。
  ●创建自己的评分规则。
  ●应用评估规则来评估自己的表现。
  ●开始理解评价和评估是怎样影响他们自己的学业成就的。
  ●开始理解他们自己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以及他们自己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评价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绝大部分停留在第一个水平,偶尔可以达到第二个水平,到第三个水平的就比较稀少了。而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最起码的已经达到了第七个水平,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中,甚至可以达到第八、九个水平。鉴于表现性评价施测方法的特别,它在第一个水平“参加测验”上的表现与纸笔测验极为不同:即对表现性任务的全身心参与。因此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可简单归纳为如下几项:参与制定或修改表现性准则,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应用评分规则来评估自己或同伴的表现,利用评估结果改进学习。
  四、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
  评价应该向所有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反馈,而且也能确实地评价对反馈的使用程度。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能提供给学生的反馈是微乎其微的,而且由于其与教学过程相分离,并且无法重新进行,能给出的反馈对学生改进学习的作用也是极小的。W.詹姆斯·波帕姆(W. James Popham)认为,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两种策略如下:一、根据评价的结果,做出教学决策。二、设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水平。[8]教师根据明确的目标设计教学已在上一部分论述。表现性评价结果的反馈,能成为教学进展的调节器,有效的调整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
  表现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伴随教学过程始终,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学生也许会花数天在一项写作任务上,他们有很多机会来修改它,根据老师的反馈或者自己的反馈进行调整、改写或重写,直至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这个过程能给予学生许多机会来证实他们的学习,完成它可以代表对知识整体的精通与掌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Stiggins,R.J. Designe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J]. 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1987,6(6):199-201.
  [3]张咏梅,孟庆茂.新课程下的学业成就评定:观念与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34-37.
  [4][美]Gary D. B. & Martin L. T. 中小学教育评价[M]. 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提出了一种蓝牙基带数据流控制器的VLSI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生成和解析蓝牙基带所要处理的数据,完成控制器的逻辑架构,此案例可完整体现有限状态机的原理与应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案例能加深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对于时序逻辑电路模块的理解和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应用EDA技术设计数字系统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基带控制器;EDA;有限状态机  1 引言  在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中,状态机是
期刊
从2010年起到现在,我国经济不仅面临质量上的增长衰退,还面临数量上的通货膨胀,这就使得我国的货币当局在选择实施怎么的货币政策的时,出现了不小的难度。  而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我国的物价普遍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所以一直以来有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再问:货币宽松究竟能否支持国内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的文章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1)不支持货币宽松  ①现在,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没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在素质教育阶段。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学校体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让学生既轻松愉快,又能学好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面临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贯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对现代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教学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岗位中和交流群体中完成交际活动。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高职院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并提出一些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字】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能力;重要性;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过的经济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与此相对应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研究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字】就业观;思想政治教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长速度,由此导致我国大学生劳动力
期刊
【摘要】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当下逃课现象在各大院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大学生坦言自己逃过课。有的人是选修课必逃,有的人甚至连专业课都不放过,成为专业“逃课族”,逃课在很多学生心中也不再是一种羞于承认的行为,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高校教学的正常秩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到毕业班,逃课现象更为严重,这一方面反映了就业难和扩招热的问题,另一
期刊
【摘要】211 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旨在由“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的教学关系。这种转向首先应该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要体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本文针对高校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提出了 211 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环节的新举措。  【关键字】2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建筑专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
期刊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评聘机制相匹配。现有评审制度存在着过分注重论文数量而忽视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要求等问题。探索和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  高
期刊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全国各大本、专科院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从其内容上来讲,多数学校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为主;而在上海、广东等地,则增加了一些诸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需求有所不同:对A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高校的学生工作在高校的育人工作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风建设、以及学生的校园活动,通过这些学生工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主要涵盖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政治能力,帮助高校有效的实现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