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球化潮流要求现代大学必须树立开放意识。高等教育的开放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作为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开放式办学的探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山东大学 开放化
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先生曾经说过,“通过教育,社会却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前进的步伐时刻牵引着高等教育的脉动。而纵观中国高等教育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则明显呈现出开放化的趋势。
大学是社会的学术文化的要枢,而一间真正配称大学的学府,则莫不把自己置身于世界大学的星群之中,它的大门也必向四海之内的姊妹大学的学人善意地敞开。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有学人,若大学的学人能彼此造访,互相攻错,交光互影,则一真正世界性的学人社会当能逐渐出现。此不但可以使整个大学的星群愈加光辉绚丽,而一种世界性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也会生根发芽;大学之为大学,即在其拥有一种学术没有疆界的世界精神。(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全球化潮流要求现代大学必须树立开放意识,高等教育的开放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当今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和全球化的世界,只有高等学校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才能生存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开放化,就其本质而言,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教育场所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育手段的开放,乃至教育观念的开放。
高等教育的开放,包含国际和国内两个面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目前的状况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互派留学人员、课程的国际化、交流办学经验、交换情报资料、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高等教育的国内开放,则主要体现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高校与社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仅以出国和来华留学人员这一项指标分析,不难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开放程度日趋明显。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8.91万人,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00.24万人(其中73.54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等)。与此同时,来华留学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大,接收院校大幅增加,学生层次有较大提升。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5万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山东大学植根于齐鲁大地,受益于齐鲁文化,形成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能否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推进办学的开放性,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开放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2000年以来,我校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宗旨,在开放办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
1.倡导学生的“三跨四经历”
学校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本科生“三跨四经历”,即让学生跨学院、跨校园、跨国界交流学习,拥有本校学习、第二校园学习、海外学习、社会实践等四种经历。自2002年10月至今,山东大学已与国内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28所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和学生访学协议,各自选择对方的优势学科互派学生,每年派出和接收访学学生各达700人次左右。学生不仅学习了合作学校的优质课程,体验到了合作学校的教育特色及学术传统,而且得到了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熏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开放、交叉、比较、创新的教育。在推进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方面,我校借助不断拓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截至目前,与我校有协议关系的友好学校共124所,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每年700—1000名本科生到海外名校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经管类学生到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学习,近百名优秀学生到香港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等港台地区高校学习一学期,西班牙语、俄语、朝鲜语专业的学生整班出国学习,学生受益良多。“社会实践经历”旨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其健康成长和成才。现在,我校已在国内建立了千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100%的在校学生拥有社会实践经历。
2.精心组织暑期学校
自2004年开始,山东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办暑期学校,不仅每年都有超过12000名校内外大学生参与,而且优秀中学生也通过夏令营加入进来。暑期学校的530个“自助餐”项目丰富多彩(2009年暑期学校全期课程共有530个项目,其中国内外培训5项,技能培训90项,开放实验131项,双学位辅修班99项,学术讲座55项,社会实践150项),大师授课和专家讲座、综合创新实验、创新大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跨校园选课,尽可能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选择。6年精心组织的暑期学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灵活多样的项目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学生的自由探索使学生受益颇多。
3.联手创建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课程
从2008年开始,山东大学与美国的东卡罗来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捷克的西波希米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Bohemian)、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学(Istanbul University)等多所国外高校联手,共同开设一门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课程——《了解世界》(Global Understanding)。截至目前,该课程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包括中国、俄罗斯、瑞士、巴基斯坦、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冈比亚等近二十个国家的22所院校。正常情况下,每个学期的课程合作伙伴都有3个,亦即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3所高校。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自2010年1月起,我校又与东卡罗莱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ersity)共同推出另一门国际交互视频在线课程——《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该课程由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四国高校合作,关注当前国际热点气候问题,借助网络Centra平台等交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办专家讲座,举行专家圆桌式讨论,组织学生网上视频会议,讨论全球变化的科学原理、人类所面临的政策选择,以及相关政治社会因素,等等。课程讨论的话题主要有:科学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缓解、延缓气候变化的策略,适应、顺应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气候变化之政府角色,气候变化之国际商讨。
4.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国家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将在观念上、体制上、空间上快速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中,并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在海洋产业、海洋微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正在研究制定涉及生态、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山东半岛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报告》和《山东半岛科技发展规划建议报告》。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多样化与开放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江苏高教,1999,(2).
[2]陈学飞,雷静.国际化——90年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4).
[3]王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中国高等教育,1999,(5).
[4]甄朝党.论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5).
[5]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张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思考.管理观察,2008.8.
[7]许青云.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山东大学 开放化
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先生曾经说过,“通过教育,社会却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前进的步伐时刻牵引着高等教育的脉动。而纵观中国高等教育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则明显呈现出开放化的趋势。
大学是社会的学术文化的要枢,而一间真正配称大学的学府,则莫不把自己置身于世界大学的星群之中,它的大门也必向四海之内的姊妹大学的学人善意地敞开。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有学人,若大学的学人能彼此造访,互相攻错,交光互影,则一真正世界性的学人社会当能逐渐出现。此不但可以使整个大学的星群愈加光辉绚丽,而一种世界性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也会生根发芽;大学之为大学,即在其拥有一种学术没有疆界的世界精神。(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全球化潮流要求现代大学必须树立开放意识,高等教育的开放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当今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和全球化的世界,只有高等学校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才能生存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开放化,就其本质而言,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教育场所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育手段的开放,乃至教育观念的开放。
高等教育的开放,包含国际和国内两个面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目前的状况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互派留学人员、课程的国际化、交流办学经验、交换情报资料、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高等教育的国内开放,则主要体现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高校与社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仅以出国和来华留学人员这一项指标分析,不难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开放程度日趋明显。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8.91万人,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00.24万人(其中73.54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等)。与此同时,来华留学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大,接收院校大幅增加,学生层次有较大提升。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5万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山东大学植根于齐鲁大地,受益于齐鲁文化,形成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能否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推进办学的开放性,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开放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2000年以来,我校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宗旨,在开放办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
1.倡导学生的“三跨四经历”
学校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本科生“三跨四经历”,即让学生跨学院、跨校园、跨国界交流学习,拥有本校学习、第二校园学习、海外学习、社会实践等四种经历。自2002年10月至今,山东大学已与国内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28所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和学生访学协议,各自选择对方的优势学科互派学生,每年派出和接收访学学生各达700人次左右。学生不仅学习了合作学校的优质课程,体验到了合作学校的教育特色及学术传统,而且得到了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熏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开放、交叉、比较、创新的教育。在推进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方面,我校借助不断拓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截至目前,与我校有协议关系的友好学校共124所,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每年700—1000名本科生到海外名校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经管类学生到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学习,近百名优秀学生到香港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等港台地区高校学习一学期,西班牙语、俄语、朝鲜语专业的学生整班出国学习,学生受益良多。“社会实践经历”旨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其健康成长和成才。现在,我校已在国内建立了千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100%的在校学生拥有社会实践经历。
2.精心组织暑期学校
自2004年开始,山东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办暑期学校,不仅每年都有超过12000名校内外大学生参与,而且优秀中学生也通过夏令营加入进来。暑期学校的530个“自助餐”项目丰富多彩(2009年暑期学校全期课程共有530个项目,其中国内外培训5项,技能培训90项,开放实验131项,双学位辅修班99项,学术讲座55项,社会实践150项),大师授课和专家讲座、综合创新实验、创新大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跨校园选课,尽可能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选择。6年精心组织的暑期学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灵活多样的项目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学生的自由探索使学生受益颇多。
3.联手创建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课程
从2008年开始,山东大学与美国的东卡罗来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捷克的西波希米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Bohemian)、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学(Istanbul University)等多所国外高校联手,共同开设一门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课程——《了解世界》(Global Understanding)。截至目前,该课程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包括中国、俄罗斯、瑞士、巴基斯坦、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冈比亚等近二十个国家的22所院校。正常情况下,每个学期的课程合作伙伴都有3个,亦即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3所高校。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自2010年1月起,我校又与东卡罗莱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ersity)共同推出另一门国际交互视频在线课程——《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该课程由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四国高校合作,关注当前国际热点气候问题,借助网络Centra平台等交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办专家讲座,举行专家圆桌式讨论,组织学生网上视频会议,讨论全球变化的科学原理、人类所面临的政策选择,以及相关政治社会因素,等等。课程讨论的话题主要有:科学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缓解、延缓气候变化的策略,适应、顺应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气候变化之政府角色,气候变化之国际商讨。
4.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国家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将在观念上、体制上、空间上快速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中,并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在海洋产业、海洋微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正在研究制定涉及生态、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山东半岛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报告》和《山东半岛科技发展规划建议报告》。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多样化与开放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江苏高教,1999,(2).
[2]陈学飞,雷静.国际化——90年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4).
[3]王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中国高等教育,1999,(5).
[4]甄朝党.论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5).
[5]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张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思考.管理观察,2008.8.
[7]许青云.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