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对传统翻译观的两个突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德里达的意义观和文本理论出发,探讨其解构翻译思想对于传统翻译观念的两个突破。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翻译
  一、翻译不可能但又是必要的
  德里达关于翻译的可能性问题的观点是,“翻译不可能但又是必要的”,具体来说,翻译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能的,但在现实中又是必不可少的。他对于该观点的论述,体现在《巴别塔之旅》一文中。
  传统的语言意义观认为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义,且这个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由此认为翻译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可行。对于这种传统的翻译观,德里达在《巴别塔之旅》中是如何解构的呢?
  德里达在文中首先从语言的起源和分散说起,用巴别塔的故事说明多重主题,“如语言混乱的起源,语言具有不可简约的多样性,翻译是必需而又无法完成的任务,这种无法完成的状态又是必要的”。闪族人想通过修塔来为自己扬名,于是上帝惩罚他们,驱散了闪族、变乱了语言,与此同时,上帝出于对人类独特的名字和语言的憎恶,把自己的名字强加于人类,这样,“他把翻译工作强加于人类却同时禁止人类翻译”。Babel一词,最初是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上帝”,后来发生上帝变乱语言事件之后,该词具有了普通名词的功能,不仅指“上帝”,还指“上帝之城”、“闪族人建造的那座塔”等,代表着“混乱、歧义、多样和矛盾”,于是“翻译就成了必须却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文章的最后,德里达提出了“翻译债务”的概念,再次强调了翻译的不可能,他指出:“上帝将自己的名字强加于闪族,对抗闪族,……上帝使闪族人注定依赖翻译,使闪族人服从翻译的规律,而这种翻译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可能的。上帝用自己可译又不可译的名字一举传达了普遍公理,同时又恰好限制了公理的通用性:禁止语言清晰易懂,取缔一词一义的可能性。于是翻译变成了法则、职责和债务,而人们又无力偿还。”
  一方面,上帝变乱语言,语言有了不可简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语言与其自身和意义发生脱节的现象,说明语言本身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即语言具有多义性和不稳定性。这两方面决定了德里达的“真正的”翻译,即不同语言之间透明而恰当的相互表达,是不可能的,也即翻译在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能。德里达借此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解构了翻译的可行性。然而,“上帝把翻译工作强加于人类,同时禁止人类翻译”,翻译尽管不可能,但又有其存在的必要。“文本只有在继续活下去才能活着,文本只有同时兼具可译和不可译的双重属性才能继续活下去——完全可译,它会作为文本、作为作品、作为语言而消失。完全不可译,就是在我们所相信的同一种语言中,它也会立刻死去”。“实际上,我相信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译的,或者说是可译的”。在德里达看来,“要去翻译,但翻译不等于去确保某种透明的交流。翻译应当是去写具有另一种命运的其他文本”。这里,德里达以Babel一词的含混性和不稳定性,再次证明了他的解构主义意义观,即意义始终处于一种延异、播撒的不稳定状态。
  二、对翻译忠实观的解构
  翻译的忠实观,是中西翻译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几乎所有译者,已经不再怀疑我们是否应该“忠实”,而是认为“忠实于什么”才是问题的所在。这种现象作何解释?在《巴别塔之旅》译文中,德里达借助巴别塔的故事,说明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翻译不可能但又有必要”。事实上,Babel一词背后存在的差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层面上的,各民族语言具有不可简约的多样性;二是语言内部本身,词语的含义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样,“真正的”翻译,即不同语言之间透明而恰当的相互表达就无法实现,就成为了不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翻译其实就是“绝对意义上的翻译”,也即“绝对忠实的翻译”。于是,德里达所说的“翻译不可能”,实际上想要表达“完全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传统翻译忠实观,是建立这样一个假定之上的,那就是“原文本话语中有一个恒定不变的意义”,也即“原文表达了作者固定不变的先在意图”。从根本上说,传统的意义观,即意义是恒定不变的,这才是翻译忠实观的立论之基。德里达用“延异”的概念证明意义的不确定性,又用“踪迹”概念让我们认识到意义不是语言的现在。这样,他就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否定了原文作者的固定不变的意图,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翻译忠实观。
  实际上,由于语言之间不可简化的多样性和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决定了“绝对忠实的翻译只是一个虚幻的梦”。就像德里达说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译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可译的;无论是最好的翻译,还是最差的翻译,都是处在两级之间;而忠于原作的誓言……就像誓言本身一样,注定是会遭到背叛的,因而也注定是一个伪誓。”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忠实,只有相对的忠实。事实上,翻译中的“忠实”已经有些脱离了原来的社会文化语境,因为只有“百分百的绝对忠实”而没有“相对忠实“这一说。
  德里达解构思想其实是想要“批判一切、颠覆一切”,特别是颠覆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传统翻译忠实观所体现的男权中心主义,正是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说,德里达对于翻译忠实观的解构,就是对于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参考文献:
  [1]王宁.德里达与翻译理论的解构:悼念一代翻译理论宗师德里达田.中国翻译,2005(1).
  [2]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期刊
国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德育和国防与经济建设双向人才培养功能。能在培养现代高级职业人才的同时,培养军队高智能武器装备的操作能手,培养懂专业会操作的民
统计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语音学尤为重要,是设计语音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所必须掌握的学科。本文第一部分概括
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就业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如何缓解就业季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压力,如何正确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就业效果,是现阶段高校各部门,尤其是辅导员们所要思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自从小沈阳登临春晚,一炮走红,其幽默的语言在接下去一系列影视小品中带动下速传播,甚至逐渐发展成小沈阳现象.’PiaoPia地”,“穿跑偏了”,“大海的感觉”,“我到家了”,“
独立学院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在全国迅速发展,体育课作为独立学院中的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进一步
在准噶尔东部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侏罗系头屯河组进行地震层序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岩心、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应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射特征对地震相进行划分,总结地震相模式转化模式
本文浅析了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并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根据职专学生的现状,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