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临床护士在接触住院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拟订通过悬挂提醒标识,加强监督培训,完善设施配备等对策,强化护士洗手主观意识,增强护士责任感,提高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保证正确的洗手方法,从而降低经手传播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士患者周围环境洗手依从性
护士洗手依从性是指护士能够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并且洗手的步骤、时间和范围都符合规定。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彻底洗手与手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1】。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也是最简便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次数最多,护士能够正确洗手,能按程序规范洗手,能坚持正确洗手,是保证医疗质量,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现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调查,了解到临床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最差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最差的原因分析
1.1护士洗手主观意识不强,责任感不强
部分护士对洗手的重要性及不洗手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入。不能深刻了解由于不洗手交替接觸患者及患者周围环境后,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造成的危害,甚至怀疑洗手的价值及必要性。很多时候护士洗手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污染,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污染的手会把细菌传播给所接触到的其他人。通过对洗手的“五个关键时刻”(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查检发现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洗手依从性最差,在接触患者体液后洗手依从性最好,这也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强,对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可控制交叉感染的认识不足。同时也说明护士的责任感不强,对洗手仅仅处在认识的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日常行为习惯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时间紧
经过对临床护士的调差,工作量大,时间紧是影响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临床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患者病情随时会出现变化,护士经常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处置。面对上午输液时的集中处置;交接班期间,两班次所有护士频繁快速更换病房,接触不同患者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使护士来不及洗手甚至忘记洗手。
1.3 洗手设施设置不全
病房内固定洗手设施设置较少,仅在护士站,处置室,换药室,医生休息室,卫生间各设一处,满足不了临床工作需要。洗手设施陈旧,手触式水龙头涉及细菌污染严重,缺乏干手设施,不能提供一次性干手纸等问题都可以导致护士洗手依从性差。快速手消液随意放置,不易随取随用,走廊内感应洗手装置放置处较少,偶尔不能及时更换,不便于及时取用。
2提高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的对策
2.1 强化洗手意识,悬挂提醒标识,加强监督培训
制作“您洗手了吗?”提醒标识,贴于每间病房门上,时刻提醒,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能够及时相互提醒,定期对护士进行手卫生方面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统一学习,示范操作、张贴洗手流程示意图等方式进行护士洗手意识强化训练。使护士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端正护士的思想认识: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要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保护各位患者不受感染,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科室内监督,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操作,检查护士洗手情况,以起到督促作用。对多次洗手不合格护士,在绩效考核中给予相应减分。
2.2 各病房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弹性排班
针对时间紧,工作量增加问题,在各病房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固定摆放位置,保证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第一时间触手可及,立刻洗手。同时病房内护士团结协作,培养统筹规划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分管病人的各项处置顺序及处置时间,做到忙中不乱,忙中有序。另外护士长进行人性化管理,根据病人在院情况及处置量情况随时增减值班人员,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2.3 改善洗手设施
为临床护士提供便捷有效的洗手设施及洗手条件。在病房走廊内间断定点放置洗手液,每间病房门口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水龙头应改为感应式或者脚踏式,提供干手设施(一次性干手纸),从而提高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
通过科室开展的护理品管圈活动,针对临床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这一时刻的洗手依从性最差的原因,运用戴明的PDCA循环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护士认识到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的重要性,牢固深入理解,严格时刻遵循,从而降低因护士手传播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耿莉华 . 医院感染使用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7-123.
〖关键词〗护士患者周围环境洗手依从性
护士洗手依从性是指护士能够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并且洗手的步骤、时间和范围都符合规定。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彻底洗手与手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1】。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也是最简便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次数最多,护士能够正确洗手,能按程序规范洗手,能坚持正确洗手,是保证医疗质量,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现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调查,了解到临床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最差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最差的原因分析
1.1护士洗手主观意识不强,责任感不强
部分护士对洗手的重要性及不洗手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入。不能深刻了解由于不洗手交替接觸患者及患者周围环境后,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造成的危害,甚至怀疑洗手的价值及必要性。很多时候护士洗手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污染,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污染的手会把细菌传播给所接触到的其他人。通过对洗手的“五个关键时刻”(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查检发现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洗手依从性最差,在接触患者体液后洗手依从性最好,这也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强,对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可控制交叉感染的认识不足。同时也说明护士的责任感不强,对洗手仅仅处在认识的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日常行为习惯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时间紧
经过对临床护士的调差,工作量大,时间紧是影响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临床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患者病情随时会出现变化,护士经常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处置。面对上午输液时的集中处置;交接班期间,两班次所有护士频繁快速更换病房,接触不同患者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使护士来不及洗手甚至忘记洗手。
1.3 洗手设施设置不全
病房内固定洗手设施设置较少,仅在护士站,处置室,换药室,医生休息室,卫生间各设一处,满足不了临床工作需要。洗手设施陈旧,手触式水龙头涉及细菌污染严重,缺乏干手设施,不能提供一次性干手纸等问题都可以导致护士洗手依从性差。快速手消液随意放置,不易随取随用,走廊内感应洗手装置放置处较少,偶尔不能及时更换,不便于及时取用。
2提高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的对策
2.1 强化洗手意识,悬挂提醒标识,加强监督培训
制作“您洗手了吗?”提醒标识,贴于每间病房门上,时刻提醒,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能够及时相互提醒,定期对护士进行手卫生方面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统一学习,示范操作、张贴洗手流程示意图等方式进行护士洗手意识强化训练。使护士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端正护士的思想认识: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要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保护各位患者不受感染,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科室内监督,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操作,检查护士洗手情况,以起到督促作用。对多次洗手不合格护士,在绩效考核中给予相应减分。
2.2 各病房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弹性排班
针对时间紧,工作量增加问题,在各病房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固定摆放位置,保证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第一时间触手可及,立刻洗手。同时病房内护士团结协作,培养统筹规划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分管病人的各项处置顺序及处置时间,做到忙中不乱,忙中有序。另外护士长进行人性化管理,根据病人在院情况及处置量情况随时增减值班人员,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2.3 改善洗手设施
为临床护士提供便捷有效的洗手设施及洗手条件。在病房走廊内间断定点放置洗手液,每间病房门口增设快速手消液放置处,水龙头应改为感应式或者脚踏式,提供干手设施(一次性干手纸),从而提高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依从性。
通过科室开展的护理品管圈活动,针对临床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这一时刻的洗手依从性最差的原因,运用戴明的PDCA循环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护士认识到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的重要性,牢固深入理解,严格时刻遵循,从而降低因护士手传播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耿莉华 . 医院感染使用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