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是从学习品质来看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过程,并认为,学习动机水平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于是教师总想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却发现,单从学习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干预时,需要的时间不仅很长而且效果不明显。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对学困生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后,找到了一个答案:即引发学生学习困难并不单纯是学习动机的原因,还包括学习情绪障碍。
一、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习情绪障碍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学习情绪消极说,将学习情绪障碍描述成学习情绪消极,主要表现为:(1)消极情绪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精神负担;(2)过度焦虑,导致思维迟钝。二是知识消极情绪说,以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为代表,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某种潜意识的消极心理结构,就像强迫症、恐惧症一样顽固地限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产生学习困难。笔者倾向后者的观点,并且相信,知识消极因素的形成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
⒈消极的知识情绪体验
学生在知识提取时,往往伴随有情绪的体验。这有如在母爱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当在阅读或其他场景下遇到“母亲”一词时,会感受到一种温馨、亲切感觉;而如果是在母亲的虐待中成长的孩子,当成人后阅读到“母亲”一词时,伴随的是一种“焦虑、恐惧、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恨的情绪状态。” (金洪源,2004)
情绪障碍学生在知识提取时,往往伴随的是负性的情绪体验。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因多次失败,招致父母的责骂,当其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习时,容易导致习得的知识与父母责备后的消极情绪形成反射性联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某种潜意识的消极心理结构。
⒉错误程序性知识的运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信息加工可获得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而程序性知识的运行往往是在意识还来不及参加指导、监控、调节的情况下,便完成任务。人的行为的效能主要是依赖于程序性知识的运行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中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优势兴奋,在执行行动时,大脑便会很快检索到这个错误程序性知识来指导行动。
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存在薄弱环节。这种薄弱环节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缺陷,这种有缺陷的知识结构会使学生在阅读和解题时妨碍其整体问题情境的连贯表征,进而阻碍其阅读或解题思维。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生所提取的知识通常为消极的知识,当诸多消极程序性知识反复运行,最终就达到自动化程度。因而这类学生一到具体学习情境中,这种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便会自动运行。
二、学习情绪障碍学生辅导策略
⒈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师可运用面谈和临床暗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认知结构与积极的情绪反应。
教师可从改变认知结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经历,寻找自身优点;引导学生展望美好前景,设想自己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热爱学习的情景。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分析设想中,重建其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让这种积极心态逐渐形成、巩固,从而重新建立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认知结构系统。
通过几次这样的辅导,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就可以慢慢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知识情绪体验
常用的方法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作到适度的启发,即在学生解题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并引导其走向成功,带给他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强化。
⒊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与学习困难孩子交流时,往往带有敌意。如与孩子说话时,语气经常带有否定的意味,这种训斥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加重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担心和焦虑的情绪。为此,对这类孩子,家长应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孩子战胜学习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同乐主力学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
一、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习情绪障碍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学习情绪消极说,将学习情绪障碍描述成学习情绪消极,主要表现为:(1)消极情绪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精神负担;(2)过度焦虑,导致思维迟钝。二是知识消极情绪说,以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为代表,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某种潜意识的消极心理结构,就像强迫症、恐惧症一样顽固地限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产生学习困难。笔者倾向后者的观点,并且相信,知识消极因素的形成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
⒈消极的知识情绪体验
学生在知识提取时,往往伴随有情绪的体验。这有如在母爱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当在阅读或其他场景下遇到“母亲”一词时,会感受到一种温馨、亲切感觉;而如果是在母亲的虐待中成长的孩子,当成人后阅读到“母亲”一词时,伴随的是一种“焦虑、恐惧、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恨的情绪状态。” (金洪源,2004)
情绪障碍学生在知识提取时,往往伴随的是负性的情绪体验。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因多次失败,招致父母的责骂,当其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习时,容易导致习得的知识与父母责备后的消极情绪形成反射性联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某种潜意识的消极心理结构。
⒉错误程序性知识的运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信息加工可获得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而程序性知识的运行往往是在意识还来不及参加指导、监控、调节的情况下,便完成任务。人的行为的效能主要是依赖于程序性知识的运行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中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优势兴奋,在执行行动时,大脑便会很快检索到这个错误程序性知识来指导行动。
学习情绪障碍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存在薄弱环节。这种薄弱环节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缺陷,这种有缺陷的知识结构会使学生在阅读和解题时妨碍其整体问题情境的连贯表征,进而阻碍其阅读或解题思维。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生所提取的知识通常为消极的知识,当诸多消极程序性知识反复运行,最终就达到自动化程度。因而这类学生一到具体学习情境中,这种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便会自动运行。
二、学习情绪障碍学生辅导策略
⒈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师可运用面谈和临床暗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认知结构与积极的情绪反应。
教师可从改变认知结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经历,寻找自身优点;引导学生展望美好前景,设想自己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热爱学习的情景。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分析设想中,重建其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让这种积极心态逐渐形成、巩固,从而重新建立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认知结构系统。
通过几次这样的辅导,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就可以慢慢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知识情绪体验
常用的方法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作到适度的启发,即在学生解题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并引导其走向成功,带给他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强化。
⒊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与学习困难孩子交流时,往往带有敌意。如与孩子说话时,语气经常带有否定的意味,这种训斥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加重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担心和焦虑的情绪。为此,对这类孩子,家长应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孩子战胜学习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同乐主力学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