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小班幼儿年龄大多在3到4岁之间,正好处在象征性游戏阶段。在建构区中投放低结构材料,旨在提高幼儿与低材料结构之间的有效互动,希望幼儿能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发展其创造力与想象力。【1】
(一)现状分析,发现问题
低结构材料,源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它具有结构简单、获取方便、可塑性强、兼顾环保的特点。
《指南》【2】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活动”。低结构材料功能强大,有其多元性特点,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价值更为丰富多样,幼儿在操作摆弄中的自由度大,过程也更为随意。根据对小班现有建构区的材料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观察与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投放的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班级中,老师一味强调低结构材料的类型,忽略了幼儿对材料使用的认知,导致很多材料出现“不会使用”的情况。
2.投放的材料参差不齐,层次性不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游戏需求,就要为孩子提供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例如:雪花片、积木的混合,使得两种材料无法进行拼插等技能的展现,只能分开玩,幼儿技能无法得到提升。
3.每个班级的材料投放大同小异。各个班级的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大同小异,同样的材料重复投放,偶尔进行更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材料体现不出幼儿的游戏情节。小班幼儿比较热衷于角色扮演,一成不变的材料会扼杀幼儿的游戏欲望,因此投放的材料也要符合游戏的情境,提高幼儿对材料使用的兴趣。
(二)材料投放,互动发展
结合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讨论,制定出下一步研究目标:
1.幼儿了解低结构材料的不同特性,感知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功能等特征。
2.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有意识的说出自己的建构作品名称,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3.自主探索建立简单的游戏规则,并能按照标识自主收放和整理材料,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整理习惯。
根据教师在幼儿活动时的细心观察与细致分析,结合幼儿活动情况,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适宜化,满足幼儿需要
小班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认识,处在形状认知、形象认知与探索特性阶段。他们会带来圆圆的瓶盖、圆圆的碟片、方方的盒子(包括不同材质)、长长的瓶子、圆圆的纸杯、方方的扑克牌、圆圆的薯片罐等,但只有部分材料符合他们现阶段的搭建水平。因此,在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对于收集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其特性。如:方方的扑克牌很薄,不能直接用来叠高搭建。但是当我们将两张扑克牌顶端靠在一起,并与桌面形成“三角形”时,扑克牌就能“站”起来了,后期也能进行叠高。相对于小班幼儿的搭建水平,扑克牌“站立”技能还达不到,活动中他们对于扑克牌的使用频率为0,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2.材料层次化,体现个别差异
一个班级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往往同一种材料会有不同的玩法。教师在将建构材料提供給幼儿的时候 ,必须以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为根据,循序渐进、由浅人深。例如:同样提供了两端开口的吸管与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自由搭建。能力较弱的文文只选择了纸杯,依次叠高完成了“金字塔”、“立体正方形”以及“房子”;能力中等的萱萱则将两个纸杯固定在吸管开口的两端,做成了“一座小桥”和“一个挑水桶”;能力较强的润润则在萱萱的基础上,继续将吸管的两头连接纸杯的两端,串联起来后变成了“动车”。紧接着,根据“动车”的需要利用其它辅助材料搭建了轨道、站台等。
3.材料多元化,激发探索欲望
要想使建构游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采用平等态度与孩子们共同商量收集建构游戏当中的低结构材料。这样不仅能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建构游戏,同时还可以使建构材料更丰富。【3】
每一种积木、积塑都有其技能及形状上的约束,需要更具可塑性的材料来弥补不足之处。所以,教师要把材料定义更加扩大化,如鞋盒、纸盒、牛奶罐等,通过不断丰富游戏活动材料,挖掘每种材料的价值,使游戏呈现别样的风采。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制作一些辅助材料,如:男孩子带来小汽车,在搭建出车站、马路后,就可以开始交通游戏;女孩子带来洋娃娃,在搭建出城堡后,就可以开始娃娃家的游戏。另外,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硬纸板、kt板、自制花草等。多元化的材料不仅满足幼儿的需要,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建构水平。
4.材料情境化,提高游戏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课程主题的更换创新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不仅给孩子新鲜感,更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例如:在主题《秋天的颜色》中,前期大家共同商议在建构区搭建“秋天的公园”,因此在用积木搭建出公园后,还增添了红棕色系低结构辅助材料,让幼儿凭借有限的材料,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以此突出秋天的颜色,使得情境感更强烈。而在接下来的《过新年》主题中,则添加了小灯笼、红色kt板、糖果盒等材料,根据主题进行创意搭建。根据以上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一定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并在主题的大背景下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J].考试周刊,2014(99):190-1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姗阁.关于开展幼儿建构游戏活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2 ).
(一)现状分析,发现问题
低结构材料,源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它具有结构简单、获取方便、可塑性强、兼顾环保的特点。
《指南》【2】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活动”。低结构材料功能强大,有其多元性特点,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价值更为丰富多样,幼儿在操作摆弄中的自由度大,过程也更为随意。根据对小班现有建构区的材料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观察与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投放的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班级中,老师一味强调低结构材料的类型,忽略了幼儿对材料使用的认知,导致很多材料出现“不会使用”的情况。
2.投放的材料参差不齐,层次性不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游戏需求,就要为孩子提供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例如:雪花片、积木的混合,使得两种材料无法进行拼插等技能的展现,只能分开玩,幼儿技能无法得到提升。
3.每个班级的材料投放大同小异。各个班级的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大同小异,同样的材料重复投放,偶尔进行更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材料体现不出幼儿的游戏情节。小班幼儿比较热衷于角色扮演,一成不变的材料会扼杀幼儿的游戏欲望,因此投放的材料也要符合游戏的情境,提高幼儿对材料使用的兴趣。
(二)材料投放,互动发展
结合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讨论,制定出下一步研究目标:
1.幼儿了解低结构材料的不同特性,感知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功能等特征。
2.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有意识的说出自己的建构作品名称,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3.自主探索建立简单的游戏规则,并能按照标识自主收放和整理材料,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整理习惯。
根据教师在幼儿活动时的细心观察与细致分析,结合幼儿活动情况,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适宜化,满足幼儿需要
小班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认识,处在形状认知、形象认知与探索特性阶段。他们会带来圆圆的瓶盖、圆圆的碟片、方方的盒子(包括不同材质)、长长的瓶子、圆圆的纸杯、方方的扑克牌、圆圆的薯片罐等,但只有部分材料符合他们现阶段的搭建水平。因此,在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对于收集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其特性。如:方方的扑克牌很薄,不能直接用来叠高搭建。但是当我们将两张扑克牌顶端靠在一起,并与桌面形成“三角形”时,扑克牌就能“站”起来了,后期也能进行叠高。相对于小班幼儿的搭建水平,扑克牌“站立”技能还达不到,活动中他们对于扑克牌的使用频率为0,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2.材料层次化,体现个别差异
一个班级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往往同一种材料会有不同的玩法。教师在将建构材料提供給幼儿的时候 ,必须以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为根据,循序渐进、由浅人深。例如:同样提供了两端开口的吸管与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自由搭建。能力较弱的文文只选择了纸杯,依次叠高完成了“金字塔”、“立体正方形”以及“房子”;能力中等的萱萱则将两个纸杯固定在吸管开口的两端,做成了“一座小桥”和“一个挑水桶”;能力较强的润润则在萱萱的基础上,继续将吸管的两头连接纸杯的两端,串联起来后变成了“动车”。紧接着,根据“动车”的需要利用其它辅助材料搭建了轨道、站台等。
3.材料多元化,激发探索欲望
要想使建构游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采用平等态度与孩子们共同商量收集建构游戏当中的低结构材料。这样不仅能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建构游戏,同时还可以使建构材料更丰富。【3】
每一种积木、积塑都有其技能及形状上的约束,需要更具可塑性的材料来弥补不足之处。所以,教师要把材料定义更加扩大化,如鞋盒、纸盒、牛奶罐等,通过不断丰富游戏活动材料,挖掘每种材料的价值,使游戏呈现别样的风采。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制作一些辅助材料,如:男孩子带来小汽车,在搭建出车站、马路后,就可以开始交通游戏;女孩子带来洋娃娃,在搭建出城堡后,就可以开始娃娃家的游戏。另外,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硬纸板、kt板、自制花草等。多元化的材料不仅满足幼儿的需要,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建构水平。
4.材料情境化,提高游戏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课程主题的更换创新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不仅给孩子新鲜感,更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例如:在主题《秋天的颜色》中,前期大家共同商议在建构区搭建“秋天的公园”,因此在用积木搭建出公园后,还增添了红棕色系低结构辅助材料,让幼儿凭借有限的材料,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以此突出秋天的颜色,使得情境感更强烈。而在接下来的《过新年》主题中,则添加了小灯笼、红色kt板、糖果盒等材料,根据主题进行创意搭建。根据以上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一定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并在主题的大背景下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J].考试周刊,2014(99):190-1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姗阁.关于开展幼儿建构游戏活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