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采自南海深海中的两个柱样进行了分析。沉积速率分别为6.2cm·ka-1(317-82-25柱)和4.2cm·ka-1(90-37柱),均明显大于其他深海沉积速率,说明了南海这个边缘海的“放大效应”。此外,还分析了采自珠江口至外陆架的表层样,总结出从几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从河口一陆架边缘~半深海,U,几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多~少一多,Th/U比为小→大→小;而碳酸盐含量则显示出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即U,Th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成反比,这可能是碳酸盐的所谓“稀释效应”所致。铀含量随柱样深度的变化曲线基本上与氧同位素曲线相吻合,其相关系数达0.67,证明U含量变化可能具有气候意义。Th的高含量点亦落在冷期之内。文中还探讨了水中铀的来源去向,说明了它能反映气候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