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上塔吉克人的生活,严格依从大自然的固有节律。每年的3月底,是高原上冰雪渐消,柳芽萌动,嫩草生尖的日子。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民俗庆典为开端,一年中的生产季节来临了。紧接着,土地开犁,种子入地,牧群上山,硬线条的男人们进入高山深壑,开始他们硬线条的生活。而勤劳的塔吉克女人们则固守家园,侍弄老小,捻线制毯,在这严酷而又犷达的自然环境中,维系一个温馨家园的存在。而每年lO月份,又是寒霜初降,牧草枯黄,粮秣归仓的日子。沿着那些崎岖的牧道,带着一幅幅铜铸铁浇的面孔,男人们驱赶着他们的牧群返回沟谷地带的家园中,与妻儿老小团聚,开始度过一个漫长的冬闲季节。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安康的季节,男娶女嫁、走亲访友、娱乐活动多安排在这个季节,半年来的艰苦劳作,在这个季节里得到丰腴的回馈。
2012年10月的一天,在塔吉克峰庇佑下的提孜那甫乡,我们应邀参加塔吉克人阿米尔丁的家庭晚宴,切实体会了一次塔吉克人的欢乐。
晚宴在阿米尔丁家那座“蓝盖力”式厅堂里举行。这是一种塔吉克人喜欢的传统建筑格式。五根被赋予不同意义的廊柱支撑起一幅雕花的木结构的屋顶,屋顶正中照例是一个兼具采光和通风功能的宽大的天窗。除了进口和通向内屋的门扉处,整个厅堂被一圈低矮但却十分宽大的土炕环绕着,上覆精美的地毯。除此之外,厅堂四壁上也挂满大大小小的艳丽的壁毯,其中的不少精美之作,竟然是塔吉克女人们的盲绣作品,即一种无须底绘而直接刺绣出的精美绝伦的壁毯。
晚宴开始前,几十名客人们要逐一净手进屋,由一名主人家的年轻人手持汤瓶,在门口提供净手服务。在塔吉克礼行中,坚守一种尊重女性的优良传统。因此,净手进屋的顺序,有女性在场时,总是将女性让在前面。与所有马背民族的习俗一样,塔吉克人在宴会中也是男女不同席,但所有的茶点食品,都遵循女席先上的顺序,以充分表达对母亲阶层的尊敬。此情此景,让我再次领略了这些硬线条的塔吉克男人们心灵中的另一面。
我们被让在宽大的土炕上,盘膝而坐。这种坐姿,还真需要一点功夫。在我们面前的那条环绕土炕的数米长的餐布上,摆满了水果、馕、酥油、巴旦杏、油馓子、糖果,还有一种叫做“阿孜克”的油炸食品,以及奶茶等等。晚宴从这张餐布上的食品开始,然后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正餐:第一道,一大碗筋道的拉条子;第二道,一份垛着肉山、流着一汪清油的手抓饭;第三道,一种被叫做冰山雪莲花的类似于肉菜包子的食品;第四道,恰玛古、胡萝卜清炖牦牛肉;第五道,清炖连骨敦巴什羊肉块;第六道,羊肝夹肥油;第七道,羊肉汤;第八道,浓茶。仅仅从第三道菜开始,我就已经被这些食品折磨得死去活来,连声求饶,我那副装满了菜品的肚腹,令我再也难以维持那种颇费工夫的坐姿,如蛆虫般地扭来扭去。而此时,热心的主人却似乎并没有减弱他凌厉的攻势,仍然在一股劲地劝说我们向胃里输送食品。就这还不算,从第六道菜开始,一种能令血管燃烧起来的玛咖酒被端上来,被以各种感人的由头、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传递到客人们手中,然后高呼“霍希”,倒进喉咙里,流进胃里,冲上头顶。这酒,令人面红耳酣、心绪涌动。这酒,令这座高原上的蓝盖力屋顶下充溢着火一般的激情,以至于当女主人献上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倒引发了一阵不分主客、不分男女的混声大合唱,要将这高原上的家宴推向高潮。
但是我错了。真正的高潮原来还在后边。塔吉克人崇尚鹰图腾,在宾客临门的欢乐时刻,不跳一场鹰舞,是难以舒张他们那种英雄主义情愫的。于是,在一阵隆动的手鼓和激越的鹰笛声中,一名高挑的塔吉克中年男子跃然出阵,在被矮炕环绕的空间中跳起了鹰舞。他一会儿腾挪跳跃,如雏鹰起步,一会儿曲腿舒臂,如搏击风云,一会儿弓腰倾身,如猎鹰捕食,一会儿举颈凝目,如仰天长啸。雄健的舞姿以及八分音符的节拍尽情表达着塔吉克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宣示着他们对勇者的崇拜。这一阵炫目夺神、颇具感染力的表演,直看得客人们血脉贲张,如人其境,竞纷纷跃下炕来与之同舞。谁知道这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看起来优美挺拔,舒展潇洒,要模仿起来却并非一日之功。我那些被玛咖酒烧得心旌神摇的同伴们尽管个个聪慧无比,且万分投入,弄出的舞姿却可圈可点,有的像鸽子,有的像企鹅,有的干脆就是维吾尔刀郎舞,看上去热闹非凡,却都缺乏一点鹰的形神,令人忍俊不止。
主客互动中,时间已近午夜。我们惜别好客的阿米尔丁一家,顶着满天的繁星返回住处。一路上,耳际都萦绕着三孔鹰笛那高亢明亮的吹奏声。
2012年10月的一天,在塔吉克峰庇佑下的提孜那甫乡,我们应邀参加塔吉克人阿米尔丁的家庭晚宴,切实体会了一次塔吉克人的欢乐。
晚宴在阿米尔丁家那座“蓝盖力”式厅堂里举行。这是一种塔吉克人喜欢的传统建筑格式。五根被赋予不同意义的廊柱支撑起一幅雕花的木结构的屋顶,屋顶正中照例是一个兼具采光和通风功能的宽大的天窗。除了进口和通向内屋的门扉处,整个厅堂被一圈低矮但却十分宽大的土炕环绕着,上覆精美的地毯。除此之外,厅堂四壁上也挂满大大小小的艳丽的壁毯,其中的不少精美之作,竟然是塔吉克女人们的盲绣作品,即一种无须底绘而直接刺绣出的精美绝伦的壁毯。
晚宴开始前,几十名客人们要逐一净手进屋,由一名主人家的年轻人手持汤瓶,在门口提供净手服务。在塔吉克礼行中,坚守一种尊重女性的优良传统。因此,净手进屋的顺序,有女性在场时,总是将女性让在前面。与所有马背民族的习俗一样,塔吉克人在宴会中也是男女不同席,但所有的茶点食品,都遵循女席先上的顺序,以充分表达对母亲阶层的尊敬。此情此景,让我再次领略了这些硬线条的塔吉克男人们心灵中的另一面。
我们被让在宽大的土炕上,盘膝而坐。这种坐姿,还真需要一点功夫。在我们面前的那条环绕土炕的数米长的餐布上,摆满了水果、馕、酥油、巴旦杏、油馓子、糖果,还有一种叫做“阿孜克”的油炸食品,以及奶茶等等。晚宴从这张餐布上的食品开始,然后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正餐:第一道,一大碗筋道的拉条子;第二道,一份垛着肉山、流着一汪清油的手抓饭;第三道,一种被叫做冰山雪莲花的类似于肉菜包子的食品;第四道,恰玛古、胡萝卜清炖牦牛肉;第五道,清炖连骨敦巴什羊肉块;第六道,羊肝夹肥油;第七道,羊肉汤;第八道,浓茶。仅仅从第三道菜开始,我就已经被这些食品折磨得死去活来,连声求饶,我那副装满了菜品的肚腹,令我再也难以维持那种颇费工夫的坐姿,如蛆虫般地扭来扭去。而此时,热心的主人却似乎并没有减弱他凌厉的攻势,仍然在一股劲地劝说我们向胃里输送食品。就这还不算,从第六道菜开始,一种能令血管燃烧起来的玛咖酒被端上来,被以各种感人的由头、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传递到客人们手中,然后高呼“霍希”,倒进喉咙里,流进胃里,冲上头顶。这酒,令人面红耳酣、心绪涌动。这酒,令这座高原上的蓝盖力屋顶下充溢着火一般的激情,以至于当女主人献上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倒引发了一阵不分主客、不分男女的混声大合唱,要将这高原上的家宴推向高潮。
但是我错了。真正的高潮原来还在后边。塔吉克人崇尚鹰图腾,在宾客临门的欢乐时刻,不跳一场鹰舞,是难以舒张他们那种英雄主义情愫的。于是,在一阵隆动的手鼓和激越的鹰笛声中,一名高挑的塔吉克中年男子跃然出阵,在被矮炕环绕的空间中跳起了鹰舞。他一会儿腾挪跳跃,如雏鹰起步,一会儿曲腿舒臂,如搏击风云,一会儿弓腰倾身,如猎鹰捕食,一会儿举颈凝目,如仰天长啸。雄健的舞姿以及八分音符的节拍尽情表达着塔吉克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宣示着他们对勇者的崇拜。这一阵炫目夺神、颇具感染力的表演,直看得客人们血脉贲张,如人其境,竞纷纷跃下炕来与之同舞。谁知道这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看起来优美挺拔,舒展潇洒,要模仿起来却并非一日之功。我那些被玛咖酒烧得心旌神摇的同伴们尽管个个聪慧无比,且万分投入,弄出的舞姿却可圈可点,有的像鸽子,有的像企鹅,有的干脆就是维吾尔刀郎舞,看上去热闹非凡,却都缺乏一点鹰的形神,令人忍俊不止。
主客互动中,时间已近午夜。我们惜别好客的阿米尔丁一家,顶着满天的繁星返回住处。一路上,耳际都萦绕着三孔鹰笛那高亢明亮的吹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