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常态体育课要质量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9日至11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主题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全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人教版)教学改革论坛,通过对话、座谈、观摩、学术研讨等会议形式,使参会的一线体育教师及各省市体育教学研究人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对本次论坛的总体感受
  
  1.体现了向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要质量的导向
  本次论坛无论是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宋尽贤副理事长等领导、专家的讲话,各类展示课及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副理事长毛振明等专家的点评,还是论坛展示的各类展示课和大课间活动,及各分会开展的“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的研讨,无不凸显“质量”“常态”“发展”这几个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抓课改,向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要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改导向。
  2.体现了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基本方向
  本次论坛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展示了小学和初中学段近40节课和各类大课间活动。参会代表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各类展示课基本上“安排有队列队形等基本体操内容的练习、安排有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课课练、体现了按照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组织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体现了讲解示范的传授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等。二是展示课选择的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教与学因素,特别是“双杆、支撑跳跃、耐久跑、跳高”等展示课和育英学校的“下桥、横劈叉、纵劈叉等柔韧操”的大课间展示,无论是从教学过程,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都体现了注重课堂常规、注重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基本方向,这也是本次论坛参会代表的共鸣。
  
  二、对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内涵的理解
  
  提高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质量,首先有必要对“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内涵作一个基本的界定。“常态教学下”在“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定义中是一个定语词。
  1.“常态教学下”是对体育课性质的界定
  “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主要是相对于那些“评比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等非平常、非通常状态下的“非常态体育课”而言的。“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是指通常、平常的教学状态下的体育课。提升“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质量,是整体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2.“常态教学下”也是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界定
  “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是指在通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的体育课。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教学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越好,实施教学的效果越好。但各地和学校在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各地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实施的体育教学可谓通常条件下的教学。相反,为了参加某些教学评比、竞赛等活动而刻意制作一些教育性不大、使用率不高、体育元素不浓的教学道具、服装等可谓之非通常条件。各地和学校需要改善的是能真正有益于体育教学的条件和环境。
  
  三、对提高常态教学下体育课质量的思考
  
  1.向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要质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质量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自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期待已久的课改大潮之中。在课改过程中,各类教学评比、各类观摩展示和研讨活动等,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理论层面拿非常态教学下的各类观摩课、评优课、展示课在说事、在作参照,真正拿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来说事的不多。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课改中理论学习研讨和各类展示课所产生的作用,恰恰是理论的先导和各类教学研讨的引领,使课改逐步由欣喜、偏激、争论、困惑、茫然经历到理性反思的过程,逐步使课改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新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提出提高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质量,凸显了课改的核心和本质。
  
  2.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现状
  本轮课程改革经历了9年的历程,但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存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不太重要或者过后还是老套”的虚华现象。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但有些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存在一定的功利现象,他们会认真准备地去上一节公开课;他们会积极投身课改的研究讨论之中;他们会积极地学习和撰写论文等等,但回到学校的常态教学中,就失去了积极课改的劲头,教学又回到了老套。二是在常态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偏颇的地方。教学内容的极大自由化使得教学内容非体育元素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学因素不强的简单的游戏内容越来越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安全保护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教学方式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得体育课的技术教学越来越少、讲解示范越来越少,非体育化的情景教学越来越多,甚至“以学生为中心”为理由,“放羊式”的体育课堂仍不在少数等等之类的课改偏颇必须得以纠正,才能真正达到课改的要求。
  
  3.提高常态教学下体育课的质量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是要把课改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常态教学下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经过近9年的课改实践,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必须作为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不要“喧宾夺主”。依据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原则,要在首先选择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队列队形、基本体操、技巧、单双杠、支撑跳跃、各类球类项目、游泳项目、健美操等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性质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实施校本教材开发。而且,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选择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健身性、发展性等具有明显体育元素的教学内容。
  (2)体育课教学要体现“技能与体能和谐提高”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材内容处理上要将技能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主内容,同时要紧抓体能练习,彰显体育课堂教学本色,体现技能教学和体能锻炼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同时学生的体能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安排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素质练习。但身体素质练习的安排不同于传统的脱离本课教材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如传统的体育课在每次课内安排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身体素质的练习),应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安排。比如,本次论坛上101中学展示的支撑跳跃课,在课的结束部分之前,安排了“立卧撑”的身体练习,这既是为了保证支撑跳跃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之一,同时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全面的身体锻炼,使体育课达到了一定的运动效果。
  (3)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课的目标达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组织教学。教师应紧紧围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来设计教学步骤,并组织教学。不得“以学生为中心”为理由,进行“放羊式”的教学。放羊式的体育课由于没有教与学的过程,因而不能叫做教学。也不得不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一下是这个练习、一下又是那个毫不相干的练习,要使学生真正在体育课上学到东西。
  (4)体育教学要坚持“三讲”。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动作、锻炼方法是体育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体育技能形成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锻炼方法,达到运动技能的提高,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任何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固然是对的,但对学生没有“输入”的过程,就不会有“输出”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知识讲解、技术讲解、锻炼方法讲解,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是必须的。所以,我们要把“学会”和“会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会”到“学会”,再从“学会”到“会学”的行为变化,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5)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必须保证和实现的基本目标。体育教学中的有些安全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杜绝的。体育教学必须实行“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器材。课前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稳固性能必须要检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每次课前都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因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环节中的安全因素必须要有方法和措施,该统一练习的要统一练习,该交待清楚得安全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并要监督实施;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可能发生的隐患,要有应急预案。
  二是要加强教学管理,使课改经验变为体育课的常态。“经常性”是保证常态体育课质量的重要因素。“经常”一般是指时间程度的一个词。“经常”是“状态”的体现形式,保持正常的教学状态的时间越长,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会越高。经常性是常态体育课质量的保证。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教学管理,把常态下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变为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常态。如坚持教案查验、坚持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坚持校内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坚持教学评价制度等等。
  总之,提高常态教学下体育课的质量必须坚持“经常”“正常”“体育”“教学”“状态”这几个关键词。即“在通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选择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实施一种经常性、正常性的体育课教学状态”。经常性、正常性、通常性、创新性、教育性、发展性是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质量的保证。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  “退无可退,必须背水一战!”去年,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有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城市基因的铜陵喊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一段时间以来,铜陵由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的阵痛集中凸显。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市上下聚焦习近平总书記赋予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新航标新使命,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2020年,在疫情和汛情的双重考验下,铜陵逆势上扬,经济社会发
回顾近十年来的课改历程,我们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同和接受,并不断地渗透和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凸现,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氛围随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也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课改的体验和收获  1.教学思想上的变化  这次新课改是近年来思想最活跃、最解放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困惑的一次。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一起经历了迷茫—摸索
2011年本文作者“体育教案”与“课堂教学”系列论文选题预告  第一部分 “体育教案”部分  论文1:从名称归类谈体育教案命名的规范性问题  论文2:论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问题  论文3:论体育教学过程的“合理分段”问题  论文4:论体育教案核心结构要素的“取舍”问题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部分  论文5:“集合整队”——体育课上不可忽视的课堂常规  论文6:“成体操队形散开”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阵地。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就教研组建设的十一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方法,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体育教研组工作建设中,体育教师的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充分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
铜山区教研员武云飞老师提出,体育课堂的高效要做到三个对应: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放松身体的内容与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身体素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我结合一节《技巧: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及时地回到课堂场景中来,在脑海过滤曾经的细节和片断,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为实施高效体育课堂积累经验。  一、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  在
阳劲力:重庆市渝中区人,生于1949年10月,中共党员。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体育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市杰出贡献英模;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会员;重庆市体育学会会员;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由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授命建立“阳劲力名师工作室
一、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  场地与器材布置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我们可从不同的视角谈谈其中的原理,如美学视角、安全视角、心理学视角等。  [江苏·华向阳]: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体现安全的原则,有利于达到预设的适宜的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动作的观察及纠正。  [浙江·角斗士]:首先是安全实用,其次是精练简明,再次是综合利用,最后是美观。  [江
一、什么是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陈岳祥】:师生沟通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学习内容,比如怎样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二是完成任务必须的保障条件,比如课堂纪律、学习氛围等。无论哪一方面,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这是前提。其次就是教师必须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刘再贵】:两者的技能应该是教育管理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机
在中关村四小看了一堂由美国一女体育教授上的小学四年级舞蹈课。面对初次見面的中国小学生,来自美国的教授游刃有余;同样,面对来自美国陌生的、语言不通的体育老师,中关村四小的孩子们丝毫没有被体育馆周围观摩课的几百人、无数摄像和照相的镜头所干扰,相反,他们完全地被这节舞蹈课、被这位远道而来的女体育老师吸引住。这其中的关键何在?  第一,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老师选择了爵士舞中的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作为
论坛精彩观点摘登:  孙建顺老师的此篇教案在《体育教学》论坛贴出后,随即得到诸多老师的学习,也引发了老师们对此教案的感想和建议。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提出,因为教无定法嘛,意见和建议也促使作者引发新的思考。本刊摘取了几位老师的观点,同时也请作者对各位老师提出的不同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希望这样的互动方式,能有效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李春花(江苏省常州市石桥小学213000)  后滚翻技术教学枯燥无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