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简单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地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的预习呢?在各类书刊、杂志等传播媒介中,可谓众说纷纭,各有所长。在此,我也想发表自己的一点儿拙见: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拿过一篇文章,可先大略的浏览一遍,扫除文字障碍,把生字、生词划出,予以认读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理解,然后,弄清课文的主要意思,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生动、优美的词句或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文字,学生可将这类词句划出,读中品评,仔细揣摩、研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以批注,形成自己的见解,使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3结合教材要求,反思预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已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这时可建议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的“预习”或“阅读提示”及“课后思考练习题”,重新对自己的预习作以反思,看看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这不仅是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开拓思路的有效途径。
4通读全文,体会中心,总结写法。对课文学生已经历了由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最后再让学生回到整体上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从立意构思、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论,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借鉴和吸收。
5保证预习时间
要想有好的预习效果,首先要保证一定的预习时间。课前预习所花的时间和预习程度要因人而异。学习较好的同学,只需花少量时间。因为成绩较好的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很少遇到听不懂或是不明白的情况,预习的目的只是为了理清知识体系和听课的条理。所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是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该应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对于学习较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细致和深入一些,应在头一天进行。
二、及时反馈,心生动力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种认同不仅是对学生的客观评判,同时,也会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内心求知的种子,使它生根、发芽。课前,老师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以预习布置,这只完成了预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反馈,课内外相结合,针对预习要求有目的的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成果,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心中才会生发不竭的学习动力,认真进行每一节课的预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适时调整,灵活评价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课堂上应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的回答都详细的书写在案,我认为此法不妥当。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一名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及思考方向,所以,在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之后,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又针对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疑问和分歧的地方,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让学生“会学”比让学生“学会”更重要。语文教学要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为了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抓预习入手,并使之成为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叶老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逐步实现学生的“会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的预习呢?在各类书刊、杂志等传播媒介中,可谓众说纷纭,各有所长。在此,我也想发表自己的一点儿拙见: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拿过一篇文章,可先大略的浏览一遍,扫除文字障碍,把生字、生词划出,予以认读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理解,然后,弄清课文的主要意思,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生动、优美的词句或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文字,学生可将这类词句划出,读中品评,仔细揣摩、研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以批注,形成自己的见解,使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3结合教材要求,反思预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已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这时可建议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的“预习”或“阅读提示”及“课后思考练习题”,重新对自己的预习作以反思,看看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这不仅是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开拓思路的有效途径。
4通读全文,体会中心,总结写法。对课文学生已经历了由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最后再让学生回到整体上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从立意构思、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论,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借鉴和吸收。
5保证预习时间
要想有好的预习效果,首先要保证一定的预习时间。课前预习所花的时间和预习程度要因人而异。学习较好的同学,只需花少量时间。因为成绩较好的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很少遇到听不懂或是不明白的情况,预习的目的只是为了理清知识体系和听课的条理。所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是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该应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对于学习较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细致和深入一些,应在头一天进行。
二、及时反馈,心生动力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种认同不仅是对学生的客观评判,同时,也会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内心求知的种子,使它生根、发芽。课前,老师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以预习布置,这只完成了预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反馈,课内外相结合,针对预习要求有目的的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成果,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心中才会生发不竭的学习动力,认真进行每一节课的预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适时调整,灵活评价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课堂上应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的回答都详细的书写在案,我认为此法不妥当。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一名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及思考方向,所以,在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之后,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又针对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疑问和分歧的地方,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让学生“会学”比让学生“学会”更重要。语文教学要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为了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抓预习入手,并使之成为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叶老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逐步实现学生的“会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