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份,由于中秋佳节带来的果蔬旺销,成交量和成交额月环比增幅较大,分别递增26.1%和80.5%。今年中秋节较去年同期提前了近半个月,不过果蔬旺销期还是同属于9月,故同比数据依然有可比性。国产水果的旺销加上外地蔬菜的大量涌入,令成交额和成交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8.5%和14.9%。
本地蔬菜量稳价涨,节前行情为主导。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14.0%。成交量居前十位的品种分别为苦瓜、豇豆、西葫芦、茄子、小葱、丝瓜、黄瓜、小白菜、苋菜和木耳菜,成交量同比情况为+16.0%、-5.5%、+39.0%、+15.7%、-5.8%、+44.7%、-15.3%、-5.4%、+35.8%和+15.9%,波动张弛有度,未出现大比例增减。以上品种成交均价的同比数据分别为+69.2%、-6.9%、-8.7%、-31.8%、+45.2%、-4.0%、+83.3%、+42.3%、+5.8%和30.4%,同比递增品种占70%,且幅度与递减品种拉开较大差距,其原因是节前本地蔬菜销售行情较为乐观。
从数据变化来看,上半月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在整月中的占比分别为63.8%和68.5%,大幅高于去年同期59.1%和58.2%,充分说明了节日效应给农产品销售所带来的助推作用不容小觑。节后本地蔬菜成交量和成交均价与节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成交量降幅约35%左右,各品种综合价格由节前的3.2元/公斤降至2.5元/公斤,大宗品种降幅情况分别为苦瓜(-16.6%)、西葫芦(-58.6%)、豇豆(-16.4%)等。
外地蔬菜量增加,节后价格大幅回落。9月外地蔬菜成交量占总成交量中79.6%的份额,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递增29.4%和13.6%,来自甘肃兰州、浙江杭州和内蒙、山东等地,其中兰州蔬菜占比超过了25%,产地直发车增次明显,品种主要为花菜、大白菜、西葫芦等,成交量同比增幅不少于20%,直供直销,新鲜保障。大宗品种主要有土豆、番茄、洋葱、花菜等。
节前外地蔬菜进场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0%,由于进场批次过多,且同质化明显,导致节前蔬菜价格一直无法“傍节涨价”,多数品种价格平平,与平日相比变化不大,有些甚至有所下降。节后市场由于成交量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且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利于蔬菜生长,从节后第一天开始,蔬菜成交均价相较节前 “一泻千里”,多数品种的成交均价降幅超过了50%,个别品种降幅甚至达到了80%,直至月末,虽小有回升,但升幅有限。
节日效应水果热销,政策影响团购减少。水果依托中秋效应,成交量和成交额,月环比分别增长28.6%和95.2%,同比增长19.1%和14.9%。大宗品种有苹果、早桔、葡萄、桃子、香梨、冬枣和石榴等,成交量同比变化情况为+13.2%、+10.3%、+33.4%、+46.8%、+37.7%、+62.5%和+72.1%,均处于递增状态。山竹一反常态的大量到货,成交量同比增幅超过50%,主要与泰国产地种植规模扩大有关。大部分水果的成交均价与平日相差无几,并因为节日因素而出现过度涨价情况,冬枣是一个特例,受限于产量,冬枣在旺销季依然处于高位,均价同比增幅不少于4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大部分水果价格上涨明显,但实际盒装量均出现“缩水”,如石榴,同档次同规格的去年一箱定装17-19个果,而今年仅装14-15个果,冬枣由5市斤/箱减少为4市斤/箱。盒装数量的减少与经营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是一种适应市场的形为。
中央严控节日“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对于节日水果销售影响颇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品水果销量下降。以往作为单位采购和私人馈赠首选的精品水果,9月销量下降明显,同比降幅超过了30%,车厘子、美国提子、澳桔等往年的热销货今年普遍反映“卖不动”;二是单位团购不及往年。以往佳节旺季,单位团购与个人购买比例基本为7:3,单位采购不论在选购的数量上还是批次上,都高于个人购买,这成为市场一个主要的节日盈利点。而今年来市场采购节日福利的单位寥寥无几,以私营企业居多。公、事单位可说是销声匿迹。
(作者单位: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
本地蔬菜量稳价涨,节前行情为主导。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14.0%。成交量居前十位的品种分别为苦瓜、豇豆、西葫芦、茄子、小葱、丝瓜、黄瓜、小白菜、苋菜和木耳菜,成交量同比情况为+16.0%、-5.5%、+39.0%、+15.7%、-5.8%、+44.7%、-15.3%、-5.4%、+35.8%和+15.9%,波动张弛有度,未出现大比例增减。以上品种成交均价的同比数据分别为+69.2%、-6.9%、-8.7%、-31.8%、+45.2%、-4.0%、+83.3%、+42.3%、+5.8%和30.4%,同比递增品种占70%,且幅度与递减品种拉开较大差距,其原因是节前本地蔬菜销售行情较为乐观。
从数据变化来看,上半月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在整月中的占比分别为63.8%和68.5%,大幅高于去年同期59.1%和58.2%,充分说明了节日效应给农产品销售所带来的助推作用不容小觑。节后本地蔬菜成交量和成交均价与节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成交量降幅约35%左右,各品种综合价格由节前的3.2元/公斤降至2.5元/公斤,大宗品种降幅情况分别为苦瓜(-16.6%)、西葫芦(-58.6%)、豇豆(-16.4%)等。
外地蔬菜量增加,节后价格大幅回落。9月外地蔬菜成交量占总成交量中79.6%的份额,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递增29.4%和13.6%,来自甘肃兰州、浙江杭州和内蒙、山东等地,其中兰州蔬菜占比超过了25%,产地直发车增次明显,品种主要为花菜、大白菜、西葫芦等,成交量同比增幅不少于20%,直供直销,新鲜保障。大宗品种主要有土豆、番茄、洋葱、花菜等。
节前外地蔬菜进场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0%,由于进场批次过多,且同质化明显,导致节前蔬菜价格一直无法“傍节涨价”,多数品种价格平平,与平日相比变化不大,有些甚至有所下降。节后市场由于成交量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且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利于蔬菜生长,从节后第一天开始,蔬菜成交均价相较节前 “一泻千里”,多数品种的成交均价降幅超过了50%,个别品种降幅甚至达到了80%,直至月末,虽小有回升,但升幅有限。
节日效应水果热销,政策影响团购减少。水果依托中秋效应,成交量和成交额,月环比分别增长28.6%和95.2%,同比增长19.1%和14.9%。大宗品种有苹果、早桔、葡萄、桃子、香梨、冬枣和石榴等,成交量同比变化情况为+13.2%、+10.3%、+33.4%、+46.8%、+37.7%、+62.5%和+72.1%,均处于递增状态。山竹一反常态的大量到货,成交量同比增幅超过50%,主要与泰国产地种植规模扩大有关。大部分水果的成交均价与平日相差无几,并因为节日因素而出现过度涨价情况,冬枣是一个特例,受限于产量,冬枣在旺销季依然处于高位,均价同比增幅不少于4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大部分水果价格上涨明显,但实际盒装量均出现“缩水”,如石榴,同档次同规格的去年一箱定装17-19个果,而今年仅装14-15个果,冬枣由5市斤/箱减少为4市斤/箱。盒装数量的减少与经营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是一种适应市场的形为。
中央严控节日“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对于节日水果销售影响颇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品水果销量下降。以往作为单位采购和私人馈赠首选的精品水果,9月销量下降明显,同比降幅超过了30%,车厘子、美国提子、澳桔等往年的热销货今年普遍反映“卖不动”;二是单位团购不及往年。以往佳节旺季,单位团购与个人购买比例基本为7:3,单位采购不论在选购的数量上还是批次上,都高于个人购买,这成为市场一个主要的节日盈利点。而今年来市场采购节日福利的单位寥寥无几,以私营企业居多。公、事单位可说是销声匿迹。
(作者单位: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