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和管理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形成全体教职工“人人有责、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育人平台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面临着诸多选择。如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已然是一个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准则
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现实中,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映射在学院层面,其实就是校风、学风、教风、师德师风等人文精神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本质是促进师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强化师生的价值判断力,强化人们的道德责任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当前社会竞爭激烈,劳动者素质、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不少高职学生存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拜金主义严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能以更高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其内容体系。
二、相关医学类高职院学生的思想特征
1.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与80后比较总体思想素质相对更高。他们在思维上更加活跃、创造性较强、乐于表现、追求进步。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来讲,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任性自我,合作意识淡漠,虽然情感丰富但因长期生活在安逸环境中,抗受挫能力较弱,易受到伤害。
2.高职类大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接受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与本科大学生相比,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些,意志品质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思想认识也不够成熟稳定、更为脆弱敏感。少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更具自卑感,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有依赖网络或沉迷于网络的现象,甚至不愿与他人交流,如果不被正确引导,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
3.相关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医学相关类专业如护理、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大部分都是女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相关医学的工作,工作内容直接面对人的生命,为人的健康服务,如果观念的一时闪失,都有可能造成惨痛的代价,因此,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相关医学类学生的思想素质要求更高,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相关医学类高职生,是特性比较鲜明的群体,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教育方,要实现教育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必须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全员育人平台。
三、强化培育者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下思政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也是高职院校全体教师的共同使命。全员育人平台的建立是长期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基础性条件,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员育人环境,激发全体教职员工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全员育人与工作岗位相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全体教职工“人人有责、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
1.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宣讲者和传播者,是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路人和理论奠基人。要加大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的结构,积极引进理论研究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思政教师,充实队伍力量,提高整体活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队伍优势。支持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修,鼓励思政教师开展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度,增强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2.发挥专业课教师的隐性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上,思政教师的显性作用往往受到重视,但却容易忽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教育隐性功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渗透力。 专业课教学时间长、空间跨度大。从课堂学习到行业实践,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广泛,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力。首先,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理论课介绍专业发展的历史,介绍专业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及其奋斗经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学业水平。其次,专业课教师要率先垂范,以精湛的教学技能、敬业的教学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技能的传授,更要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仁爱之心去影响、带动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学生工作者贴近学生的优势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又是學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生活中的人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频繁,具有贴近学生生活、靠近学生心灵的思政教育优势。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精神内涵等贯穿到学生安全工作、学风工作、宿舍文化、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凸显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吸引同学们广泛参与,加强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柔性引导。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主流声音,树立正确的是非评判标准,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4.彰显管理服务人员正能量
行政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较少,往往会忽视自身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责任和作用。除了管理者的职能,行政管理人员还兼具服务者的功能,要重视“服务育人”的潜在影响力,将自身看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者和践行者,将“服务育人”自觉纳入到“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中,发挥整体合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
一方面,行政管理所涉及的教学管理、综合协调、后勤管理和服务、图书借阅、环境美化等管理、服务行为,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管理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质量于学生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管理服务人员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科研为宗旨,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以敬业爱生的工作作风、科学高效的办事效率、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彰显“服务育人”的正能量,用以身作则的行为去感召、教育学生,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和管理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崔美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2)
[3]韩慧.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6(6)
[4]孙英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7)
[课题项目]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招标项目“我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GJ20141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育人平台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面临着诸多选择。如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已然是一个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准则
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现实中,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映射在学院层面,其实就是校风、学风、教风、师德师风等人文精神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本质是促进师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强化师生的价值判断力,强化人们的道德责任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当前社会竞爭激烈,劳动者素质、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不少高职学生存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拜金主义严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能以更高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其内容体系。
二、相关医学类高职院学生的思想特征
1.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与80后比较总体思想素质相对更高。他们在思维上更加活跃、创造性较强、乐于表现、追求进步。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来讲,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任性自我,合作意识淡漠,虽然情感丰富但因长期生活在安逸环境中,抗受挫能力较弱,易受到伤害。
2.高职类大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接受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与本科大学生相比,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些,意志品质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思想认识也不够成熟稳定、更为脆弱敏感。少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更具自卑感,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有依赖网络或沉迷于网络的现象,甚至不愿与他人交流,如果不被正确引导,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
3.相关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医学相关类专业如护理、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大部分都是女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相关医学的工作,工作内容直接面对人的生命,为人的健康服务,如果观念的一时闪失,都有可能造成惨痛的代价,因此,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相关医学类学生的思想素质要求更高,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相关医学类高职生,是特性比较鲜明的群体,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教育方,要实现教育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必须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全员育人平台。
三、强化培育者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下思政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也是高职院校全体教师的共同使命。全员育人平台的建立是长期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基础性条件,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员育人环境,激发全体教职员工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全员育人与工作岗位相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全体教职工“人人有责、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
1.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宣讲者和传播者,是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路人和理论奠基人。要加大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的结构,积极引进理论研究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思政教师,充实队伍力量,提高整体活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队伍优势。支持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修,鼓励思政教师开展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度,增强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2.发挥专业课教师的隐性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上,思政教师的显性作用往往受到重视,但却容易忽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教育隐性功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渗透力。 专业课教学时间长、空间跨度大。从课堂学习到行业实践,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广泛,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力。首先,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理论课介绍专业发展的历史,介绍专业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及其奋斗经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学业水平。其次,专业课教师要率先垂范,以精湛的教学技能、敬业的教学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技能的传授,更要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仁爱之心去影响、带动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学生工作者贴近学生的优势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又是學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生活中的人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频繁,具有贴近学生生活、靠近学生心灵的思政教育优势。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精神内涵等贯穿到学生安全工作、学风工作、宿舍文化、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凸显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吸引同学们广泛参与,加强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柔性引导。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主流声音,树立正确的是非评判标准,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4.彰显管理服务人员正能量
行政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较少,往往会忽视自身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责任和作用。除了管理者的职能,行政管理人员还兼具服务者的功能,要重视“服务育人”的潜在影响力,将自身看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者和践行者,将“服务育人”自觉纳入到“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中,发挥整体合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
一方面,行政管理所涉及的教学管理、综合协调、后勤管理和服务、图书借阅、环境美化等管理、服务行为,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管理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质量于学生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管理服务人员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科研为宗旨,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以敬业爱生的工作作风、科学高效的办事效率、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彰显“服务育人”的正能量,用以身作则的行为去感召、教育学生,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和管理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崔美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2)
[3]韩慧.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6(6)
[4]孙英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7)
[课题项目]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招标项目“我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GJ2014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