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课改看中考发展方向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表现出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的苗头。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而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让学生比较容易入题,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点明了“指挥棒”指示的方向。
  那么,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是否是互相配合的呢?我们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中考发展方向的轨迹?
  一方面,我们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改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把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的。如:“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是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结论,但他们由于不知道怎样去书写、去表达,因而得不到分。新的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在定义、概念的复述方面要求严格,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中考的命题又有哪些变化呢?
  1、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由于中考是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因此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能力(也就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题目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例如:
  ⑴深发展股票周一的股价为10元,周三的股价为12.1元,问这两天股价的平均上升率为多少?
  ⑵广东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和Y元。①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②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③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⑶2001年中国足球队实现了中国人44年的梦想,打进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他们在世界杯预选赛的8场比赛中,胜的场次是平的场次与负的场次之和的3倍,且平的场次与负场次相等。已知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求中国队的总积分是多少?
  这些题目与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股市、话费的缴费方式、世界杯等,都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获得知识考查
  在近年的中考中,亦出现了不少的题目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
  ⑴请同学们在下列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⑵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
  这些问题,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生只有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运用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我们只有在备考时有的放矢,从着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学生在中考的舞台上才会大展拳脚。
其他文献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不断探索,认为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新区,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似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殊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
期刊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百名教师千家访”活动,我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九年级九班学生的家庭,有了很大的收获。以下是我本次家访的感受:  一、家访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我们班有个叫买都的学生,这个学生平时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小动作又多,而且爱接老师的话……总之毛病很多。为了改变他,我约好他的家长,放学后和他一起去他家家访。没想到一进家门,他就像变了一个人,给我让坐、倒茶,然后就坐在
期刊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所谓“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
期刊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
期刊
赞可夫的研究理论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让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正是赞可夫的研究理论正确的有力证明。下面谈谈此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做法  1、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英语词汇学习分
期刊
【摘要】挫折其实是一种壮丽的美,也是一种缺陷之美。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这类体现人在挫折的磨砺下不断成长成熟的作品比比皆是,它们都是表面缺失与内容丰满的有机统一,不管是从情节还是文章的内容实质来看,都体现了人在天灾人祸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性之美、抗争之美。  【关键词】挫折 执着之美 抗争之美 人性之美  挫折的内涵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人们所处的具体环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对待态度,也表现出了
期刊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情境的设置,是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法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情境设置得好,这种教学法的优越性就越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  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该体现出情境设置的层次性、情感性、美感性、可沟通性。  一、情境设置的层次性  传统教学法最大的要害在于强调“从高从难从严”,使作文训练成人化、技巧化、创作化,没有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文训练序列。新的教学法遵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目标中,语文能力目标是重点目标。语文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由于高考只注重考查读、写能力,于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听、说能力往往不够重视,这种认识一定要纠正。  【关键词】表达能力 训练 束缚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语言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在统一母语学习里接受智力训练的。母语训练在发展人的智力方面有着重
期刊
学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文是“涌出来”的,情真意浓,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第二层次的作文是“流出来”的,顺理成章,文从字顺,平实自然;第三层次的作文是“挤出来”的,生搬硬套,东扯西拉,敷衍成文。现在,第一层次的美文已难得一见;第二层次的作文也不多见;而第三层次的缺乏真情的作文却每每见到。第三层次的作文,读罢总会让人产生一丝苦涩、一丝困惑:学生作文中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1、受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