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机制
1、事前审核机制。要关注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
2、事后补救机制。无论是首先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还是转载的网站,都要及时彻底删除稿件,并在醒目位置发布更正声明,向公众致歉。除了要追究虚假新闻首发媒体的责任之外,对于转载虚假新闻的网站也要追究一定的责任,从而阻止虚假新闻在网上的二次传播。
3、过程监控机制。首先,要完善专门的网络媒体的公众监督平台,建立公众对网络虚假信息的举报制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互联网执法机构,做好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同时利用网络虚假信息过滤和追踪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及时制止其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4、惩罚机制。根据网络虚假新闻的性质和后果,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把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纳入法律轨道上来,以此来规范网络新闻的发布。
(李立威、王晓红/《新闻爱好者》)
三个“加强”打造网站国际报道品牌
加强策划和综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抢发短信和快讯,在网页显著位置刊登;分管领导和编辑部负责同志立即安排编辑紧盯事态发展,根据外电和新华社报道编译、编发稿件,同时采取电视截图方式加强图片报道,并安排多媒体编辑注意采录相关视频新闻;在报道有一定规模后,安排骨干编辑制作专题进行深度报道。但重大突发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做好日常国际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进行策划,要注意整合相关新闻信息,做到相关新闻资料和背景材料一目了然。
加强原创与把关。为加强深度和特色的报道,可以加强约请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写国际时评的力度,提高网站国际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访谈还可以吸引众多网民的积极参与,有益于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进行“跨国连线”报道,吸引网民眼球,提升网站报道的权威性和品牌知名度。
加强创新与互动。网络媒体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可以根据网民不断变化的浏览网页习惯和新出现的制作手段,通过电视截图丰富、创新图片报道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嘉宾访谈、跨国連线、手机报、论坛、博客等报道形式,或创办电子杂志,使网站的国际新闻报道总有吸引网民眼球的亮点,有效地提高影响力。
(刘加文/《新闻战线》)
如何突破报纸评论的困境
一是提倡作者之广。首先编辑要善于借脑、借智慧,不能单纯地依靠媒体的职业评论员。当价值判断形成后,评论要向专业判断转变,让专家、学者站出来说话。当然,专家有见解,却不一定擅长评论写作,那么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相互沟通、磨合,让他们成为会写评论的专家;再一个就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将他们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见解呈现出来。
二是提倡格局之大。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的采集、制作和传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论更应顺势而为,主动拓展格局。
三是提倡文字之美。评论的文字之美,首先应该源自于清晰简明的逻辑。评论必须有所主张,主张的提出必须有推演的逻辑,要力戒逻辑缺失混乱,也要防止逻辑线条过于庞杂深奥。大众媒体的评论,应该尽量照顾到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心态,尽可能地用通俗的文字表达。要学会“温和而坚定”表述观点。媒体和受众,应该是一对平行的关系,尖刻、偏激、傲慢都不会赢得读者的认同,而模棱两可、欲说还休的评论,也会浪费读者的感情和时间。
(章丰/《新闻实践》)
期刊营销的几种途径
开发网络营销。期刊网络营销是指在网上进行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选题与组稿以及发行、征订、送货等。随着网络技术、网上支付和信用体制的发展,网络营销会更加快捷、方便,期刊社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和挖掘网络资源在营销活动中的巨大优势与深厚潜力。
借助活动营销。在活动营销中,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宣传、个性卖点的推广。活动营销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眼球”,容易形成轰动效应,从而快速扩大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范围。
打响品牌营销。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销的前提。期刊品牌需要体现的是办刊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视觉理念、个性理念、市场认同,并使它们形成自己的品牌识别标记。品牌期刊所表现出的价值对营销又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品牌的延伸和输出上。通过品牌延伸,期刊能够延伸其品牌寿命,还能够规避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做实服务营销。从广义上来说,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文化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是一种高水平的服务营销。期刊要做好服务营销,就应该涵盖期刊选题策划、广告发行、读者调查、信息反馈以及品牌宣传等方方面面,在这个链条中,所有营销活动都应当围绕“为读者服务”这一核心展开。
(滕抒/《中国新闻出版报》)
1、事前审核机制。要关注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
2、事后补救机制。无论是首先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还是转载的网站,都要及时彻底删除稿件,并在醒目位置发布更正声明,向公众致歉。除了要追究虚假新闻首发媒体的责任之外,对于转载虚假新闻的网站也要追究一定的责任,从而阻止虚假新闻在网上的二次传播。
3、过程监控机制。首先,要完善专门的网络媒体的公众监督平台,建立公众对网络虚假信息的举报制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互联网执法机构,做好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同时利用网络虚假信息过滤和追踪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及时制止其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4、惩罚机制。根据网络虚假新闻的性质和后果,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把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纳入法律轨道上来,以此来规范网络新闻的发布。
(李立威、王晓红/《新闻爱好者》)
三个“加强”打造网站国际报道品牌
加强策划和综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抢发短信和快讯,在网页显著位置刊登;分管领导和编辑部负责同志立即安排编辑紧盯事态发展,根据外电和新华社报道编译、编发稿件,同时采取电视截图方式加强图片报道,并安排多媒体编辑注意采录相关视频新闻;在报道有一定规模后,安排骨干编辑制作专题进行深度报道。但重大突发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做好日常国际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进行策划,要注意整合相关新闻信息,做到相关新闻资料和背景材料一目了然。
加强原创与把关。为加强深度和特色的报道,可以加强约请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写国际时评的力度,提高网站国际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访谈还可以吸引众多网民的积极参与,有益于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进行“跨国连线”报道,吸引网民眼球,提升网站报道的权威性和品牌知名度。
加强创新与互动。网络媒体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可以根据网民不断变化的浏览网页习惯和新出现的制作手段,通过电视截图丰富、创新图片报道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嘉宾访谈、跨国連线、手机报、论坛、博客等报道形式,或创办电子杂志,使网站的国际新闻报道总有吸引网民眼球的亮点,有效地提高影响力。
(刘加文/《新闻战线》)
如何突破报纸评论的困境
一是提倡作者之广。首先编辑要善于借脑、借智慧,不能单纯地依靠媒体的职业评论员。当价值判断形成后,评论要向专业判断转变,让专家、学者站出来说话。当然,专家有见解,却不一定擅长评论写作,那么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相互沟通、磨合,让他们成为会写评论的专家;再一个就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将他们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见解呈现出来。
二是提倡格局之大。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的采集、制作和传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论更应顺势而为,主动拓展格局。
三是提倡文字之美。评论的文字之美,首先应该源自于清晰简明的逻辑。评论必须有所主张,主张的提出必须有推演的逻辑,要力戒逻辑缺失混乱,也要防止逻辑线条过于庞杂深奥。大众媒体的评论,应该尽量照顾到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心态,尽可能地用通俗的文字表达。要学会“温和而坚定”表述观点。媒体和受众,应该是一对平行的关系,尖刻、偏激、傲慢都不会赢得读者的认同,而模棱两可、欲说还休的评论,也会浪费读者的感情和时间。
(章丰/《新闻实践》)
期刊营销的几种途径
开发网络营销。期刊网络营销是指在网上进行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选题与组稿以及发行、征订、送货等。随着网络技术、网上支付和信用体制的发展,网络营销会更加快捷、方便,期刊社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和挖掘网络资源在营销活动中的巨大优势与深厚潜力。
借助活动营销。在活动营销中,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宣传、个性卖点的推广。活动营销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眼球”,容易形成轰动效应,从而快速扩大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范围。
打响品牌营销。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销的前提。期刊品牌需要体现的是办刊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视觉理念、个性理念、市场认同,并使它们形成自己的品牌识别标记。品牌期刊所表现出的价值对营销又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品牌的延伸和输出上。通过品牌延伸,期刊能够延伸其品牌寿命,还能够规避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做实服务营销。从广义上来说,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文化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是一种高水平的服务营销。期刊要做好服务营销,就应该涵盖期刊选题策划、广告发行、读者调查、信息反馈以及品牌宣传等方方面面,在这个链条中,所有营销活动都应当围绕“为读者服务”这一核心展开。
(滕抒/《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