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文教学最贴近思维这个智力核心,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有全程性和全息性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和首要原则。
首先,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课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立足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起来。那么,怎样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课堂中,如果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如在教学《丁丁冬冬学识字》时,我首先通过想像旅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祖国的心脏--北京更有辉煌的建筑,请跟着老师去欣赏吧!伴随着一段北京名胜古迹录象的放映,学生的心情激动了,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个个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虽是以认字识字为主,但因为有良好的铺垫,学生并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思维被唤醒,进入活跃状态,为进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巧妙设计,启发想像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尔斯特姆所说:"创造性受到鼓励和培养时,它就生长和扩大。"为此,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感觉,鼓起进行创造的勇气。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促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像,所以提问更应讲究艺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妈妈,不要送伞来》一文,主要写了一个想独立生活的小孩自立自理的迫切愿望,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用父母代劳,课文中没写妈妈的话,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学生的想像,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巩固新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在课文中并没有妈妈的话,我让学生上台加以想像表演,一生说:孩子,我祝愿你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坚强。另一生说:可爱的孩子,希望你像天上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也有的学生说的很好笑:好孩子,你能自己上学,不用妈妈送,妈妈可解放了。同样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绘声绘色的表演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其次,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营造积极思维的氛围,创设发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不断的去学习,去思索,去创新。
1.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2.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叫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张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这一课同学们可能终身不会忘记。
总之,只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才能使学生少吃不该吃的苦,而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不懈的探索,将科学的应用性和学习的渐进性结合起来才能够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满足,老师教得幸福,祖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首先,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课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立足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起来。那么,怎样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课堂中,如果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如在教学《丁丁冬冬学识字》时,我首先通过想像旅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祖国的心脏--北京更有辉煌的建筑,请跟着老师去欣赏吧!伴随着一段北京名胜古迹录象的放映,学生的心情激动了,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个个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虽是以认字识字为主,但因为有良好的铺垫,学生并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思维被唤醒,进入活跃状态,为进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巧妙设计,启发想像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尔斯特姆所说:"创造性受到鼓励和培养时,它就生长和扩大。"为此,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感觉,鼓起进行创造的勇气。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促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像,所以提问更应讲究艺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妈妈,不要送伞来》一文,主要写了一个想独立生活的小孩自立自理的迫切愿望,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用父母代劳,课文中没写妈妈的话,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学生的想像,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巩固新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在课文中并没有妈妈的话,我让学生上台加以想像表演,一生说:孩子,我祝愿你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坚强。另一生说:可爱的孩子,希望你像天上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也有的学生说的很好笑:好孩子,你能自己上学,不用妈妈送,妈妈可解放了。同样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绘声绘色的表演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其次,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营造积极思维的氛围,创设发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不断的去学习,去思索,去创新。
1.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2.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叫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张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这一课同学们可能终身不会忘记。
总之,只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才能使学生少吃不该吃的苦,而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不懈的探索,将科学的应用性和学习的渐进性结合起来才能够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满足,老师教得幸福,祖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