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朗普祭起朝鲜腔
2017年7月28日夜,朝鲜进行了“火星-14”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二次试射。朝中社发布的消息详细介绍了这次发射行为取得的“成功”:导弹从朝鲜西北部起飞,飞行最大高度3724.9千米,飞行距离998千米,飞行时间47分12秒,“准确命中”在公海(日本海)上设定的目标水域。
随即,伴随8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新的对朝制裁决议(2371号决议),朝鲜与其“死对头”美国之间的“嘴仗”升级。
在8月8日至11日的三天里,正在外地度假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三次表态,警告说“朝鲜最好不要对美国发出任何挑衅,否则他们将会遭到从未见到过的炮火和怒火(fire and fury)”,“哪怕朝鲜只是有攻击美国及其盟友的想法,也应为这种想法感到提心吊胆,因为他们从未想到过的情况将会降临到他们头上”,“朝鲜最好老实点,否则会遭遇到少数国家曾经遭遇的麻烦”,“现在是有人为美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站出来的时候了”。特朗普还说,“美国的核武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希望美国没有动用核武的必要”。
对于特朗普的“恫吓”,朝鲜人民军战略军8月10日做出回应说,将于8月中旬完成“关岛包围打击方案”并上报朝鲜核武力总司令金正恩,方案内容包括同时发射4枚中远程弹道导弹打击关岛周边30至40千米水域。
针对这一“威胁”,特朗普第四次发声。8月11日晨,他发推特说,“只要朝鲜采取不明智的行动,美国军队已经子弹上膛做好准备(locked and loaded),但愿金正恩能另作选择”。
美欧日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特朗普的言论,也广泛报道了关岛地方行政长官针对朝“包围打击方案”做出的回应以及在当地居民和游客中开展防核教育的消息,甚至开始散布朝核问题已经演化为“关岛核危机”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华盛顿时报》评称,如果特朗普执意对朝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他身边的小圈子并不能阻止他。
这几年,人们在观察朝鲜半岛局势和朝核问题时,似乎已经习惯了朝鲜媒体和军政部门发表的蔑视美国和外部壓力的夸张言辞。现在,特朗普接连发出了“炮火和怒火”“前所未见的”这样颇有朝鲜味儿的喊话,令观察家们错愕不已。在人们印象中,美国领导人上一次以此风格讲话还是在二战后期。1945年8月6日,特鲁门总统放话给日本天皇,如果日本不接受美国的和平提议,将会看到“前所未见的废墟之雨降临日本”。
于是,有评论批评特朗普在讲“戏剧性的废话”,是“漫不经心、极不严谨的虚夸”,“毫无必要地激化局势”。不过,也有学者和评论员提醒公众不要小看特朗普的言语浮夸,或许他正在使用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和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推崇的“理性君主”在乱世中对深不可测强敌的“装疯卖傻、以讹制胜”心理战法。
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朝核应对
然而人们终归把不准特朗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面对朝鲜一再的高调导弹试射行为和话语威慑,他是已下定决心对朝施以武力教训、采取极端手段从根本上消除“核导威胁”,还是口头逞强过过嘴瘾?
特朗普上台后,把朝核问题当作在亚太地区优先应对的首要安全问题。人们应当记忆犹新,今年2月特朗普宣誓就职后不久,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为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晚宴时,发生的一幕。当时朝鲜突然发射一枚“地对地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宴会桌上特朗普团队的“乱作一团”暴露给在场媒体。时隔两个月,2017年4月,又发生了“卡尔·文森”航母乌龙事件,特朗普宣扬的“已派出无敌舰队前往朝鲜半岛”与该航母的实际航线完全对不上号,事实表明那是一起白宫高层与美国军方指挥体系信息脱节的“事故”,但特朗普政府没有追究,而是将错就错强化了对朝威慑效果。现在,将近半年过去,特朗普政府的朝核导问题应对进步了不少,似乎已经“学习期满”,有了较为清晰的线索。
基于对朝鲜核导能力的再评估,特朗普政府认定朝鲜正在跨过可以把导弹打到美国西海岸的“红线”,宣布废弃奥巴马“战略忍耐”,转而推行所谓“极限施压”政策,也即“最大程度压力 最大程度接触 最大程度贡献”。
第一,提升武力威慑,强化军力部署。这种升级包括:在半岛扩大B-1B轰炸机、F-22战机、核动力潜艇等战略武器部署;更新5015、5027作战计划,以半公开方式加紧做实施先发制人精确打击的准备,扩大美韩联演规模并有针对性地安排科目,实操紧急状态下美驻韩人员撤离半岛的演练,等等。而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军发起的两场军事行动——4月空袭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机场和向阿富汗境内“伊斯兰国”控制区域空投最大威力非核武型炸弹,以及5月30日美军首次以陆基反导系统进行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一定程度上也是做给朝鲜看的。
第二,对朝划“红线”。1月朝最高领导人在新年讲话里炫耀“朝已做好发射远程导弹准备”后,特朗普立即发推特说“这绝对不会发生”,但他不明言“这”指代什么,引起众多猜测。现在看来,特朗普是有意以“指代模糊”搞“战略模糊”。他的“红线”是朝绝对不能进行第六次核试验。朝对此“心领神会”,至今不实踩这条线,而是扬言要“月月射、周周射”,大走射导边缘。特朗普的“红线”原本也包括朝绝对不能再有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行为,但两次“火星-14”发射过后,这一点已被突破。尽管有俄罗斯方面以质疑朝导能力的方式为其开脱,朝方却坚称两次发射是成功的远程导弹试射,并且故意尽可能详细地提供技术参数,甚至公开点名辱骂俄罗斯“瞎了眼”,逼迫特朗普政府“红线”后退的意图十分明显。 第三,拉住盟友,借机推进美韩日军事“铁三角”升级。今年4月,就在美军与韩军勾结推动“萨德”落地之际,特朗普突然坐地起价要求韩国承担十亿美元部署费用,同时由副总统彭斯在访韩期间放出“特朗普有可能考虑任内将驻韩美军全部撤出半岛”的信号,这实际上是通过加重韩国的压力感、危机感,防止有意奉行温和南北政策的文在寅新政府甩开美国对朝自行其是,同时也是与特朗普重点推动的两件事(提高军费、提高盟国防务支出占比)一脉相承。
第四,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最大限度收紧对朝围堵。首要一点是软硬兼施,竭力将对朝施压“外包”中国,把中国推在对朝制裁的最前沿。在此方面,“软”的一手是漂亮话说尽,给中国戴高帽子,“硬”的一手是开始实施将对朝单边制裁延伸至与朝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公司的“次级制裁”,同时把中美双边贸易问题的谈判与中国在帮助美国处理朝核问题上的表现相挂钩。当然还有做印度、东盟工作,把他们和朝鲜的联系“最小化”,5月印度宣布中止与朝军事合作项目便是一例。唯一“忽略”的是俄罗斯,也恰是朝俄贸易基本仍在正常开展,只不过那是因为美俄在闹“通俄门”、彼此关系的改善进程推不动。
第五,对朝“大棒”更硬、“胡萝卜”更甜。在随朝鲜射导步伐收紧和进一步加强对朝单边和国际制裁的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唱出“白脸”戏,最突出的是特朗普本人5月释放的愿在合适时机与金正恩见面的信息,以及蒂勒森国务卿在3月访问亚洲途中接受记者专访、4月28日主持联合国安理会朝核问题特别外长会、5月3日公开演讲时逐步“进化”出来的“两弃”“四不”原则,即,在朝放弃核试验与导弹开发的前提下,美国不要求改变朝国家体制、不要求搞垮金正恩政权、不急于南北统一、美军不跨过北纬38度线进攻朝。客观而言,这些“善意”比奥巴马政府有进步,特别是在承诺无意颠覆朝政权方面释放了更为明确的信号。
一种实用主义的策略
尽管高调摒弃“对朝战略忍耐”,过去几个月来特朗普应对朝核问题的所作所为相较于奥巴马时期仍是“换汤不换药”的,反映了实利主义特点。一方面,像商业谈判一样,把所有选项都摆到桌面上,各种压诱手段用到极致;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考量优先,“红线”附近徘徊,得过且过,追求短线效果。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应对方式尽管表面上看比前任有了更多的“行动”迹象,但缺乏大线条,不成系统,没有太多战略思维,主要还是应激式反应,为了应对而应对,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战略的战略”。
从特朗普迄已发出的关于朝核问题的40多条推文和面对媒体讲出的话看,他对朝核问题的认知仍然粗浅,停留在“中国作用最关键”“朝鲜核导能力每前进一分其受到的围堵就要提高一寸”的水平上,从未就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朝核导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精于算计的特朗普不会贸然选择动武这个最能体现多输的选项,本来他一度倾向于为美朝直接对话创造条件,其团队内部进行外交、军事精英学习,也继承了前三任美国总统处理朝核问题的主要经验,开始抓住朝方安全关切做文章,但这一切已随朝导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和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6月自朝获释后死亡的事件而在美国国内变得极不合时宜。
更有甚者,美国军情界对朝鲜核导能力的评估基调近来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各种信息显示,朝鲜二次试射“火星-14”弹道导弹之后,美军情机构倾向于认为朝鲜虽尚不能精准制导,但已具备把导弹送至美国西海岸的能力,有军事专家甚至判断朝导射程已突破1万千米,弹道控制技术和核弹小型化水平也在迅速进步,离能够进行可信核打击越来越近。据《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报道,朝“火星-14”导弹第二次发射次日,中情局局长蓬佩奥向特朗普作了简报,建议可以考虑如何实现更换朝政权的目标。
然而,对于美国来讲,无论是物理消灭朝鲜领导人,还是使用手段改變朝体制,都是一项既没有把握实现预期目标也没有办法控制后果的极具冒险性的选择。即便是借力打力收紧对朝制裁,过去两年也显得成效有限。尽管面临更为严苛的制裁封锁,金正恩时代的朝鲜国内经济似乎并没有显得比金正日时期更坏,2015年和2016年朝经济均仍取得1%左右的增长,2016年粮食产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荒发生以来首次突破500万吨,已基本能够满足居民最低口粮需求。面对金正恩一手抓核导一手抓民生的“并进战略”和极严密的国内控制,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的大棒显然无法逼近促朝自内生变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说,在朝美博弈的现实格局中,金正恩的自信在增长,特朗普的信誉在折损。特朗普端出“美国强大核打击能力”给自己打气也说明,美国高层已开始不由自主地把朝核导问题当作一种“可确信的威胁”加以应对。
中国要坚持推动对话
“广泛的研究表明,空洞的威胁既不会损害一个国家的全球信誉,也不会产生压力、迫使它落实那些威胁。虽然政治科学家们依然在就信誉问题进行争论,但历史上充满了虚假的威胁被轻松忽视的例子”,《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在评论特朗普的“炮火与怒火”之说时这样写道。
评论的作者注意到,特朗普并没有因朝鲜的远程导弹试射和关岛受到朝方公开威胁而中止他的假期,他那番“子弹上膛”的话还是身着白衣头戴红帽在高尔夫球场上讲出来的。人们质疑,在强硬的口头表达背后,特朗普已经拿不出什么更实的招数来了。而朝军方的口气也在宣称将向金正恩呈交“关岛包围打击方案”几天后软了下来,说要再等等,看特朗普政府下步姿态再做决定。特朗普立即发推对金正恩的“克制”表示赞许。“都洗洗睡吧,今夜不会有核大战”,一位美国学者发推文调侃。不过,美朝较量正变得不再按既有逻辑发展,爆发冲突的概率至少在现阶段是提升了,人们恐怕还不能掉以轻心。
无论围绕朝鲜核导问题的性质有怎样的争论,不管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在谁手中,中国都是利益攸关方,应该拿出更为明确的应对思路,而不是被美朝任何一方牵着走。中国处理朝核和半岛问题有必要更加鲜明地坚持无核、不战、不乱原则,并且更加明确地强调三者排序。进一步讲,可以奉行一种“充分延伸的战略”,更加坚决有效地反对和牵制朝试核射导,更加明确主动地推动和谈,把工具箱里的工具用到更多。同时也有志长远——特朗普没有长远我们必须有,协调各方相互给予安全承诺,包括推动美方围绕“四不”拿出具体可行且有说服力和诚信度的方案。与此同时,中国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不可能在与朝、韩、日关系同时陷入困境、又同美相互深度猜疑的情况下,有效扮演协调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