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五水”情境 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水”主题复习课是笔者上的一堂公开课,本课以“识水、辨水、探水、治水、节水”这“五水”为问题链贯穿整堂课,使学生不仅建构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能力。“以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科学复习课的活力。”[1]
  一、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以“五水”为问题链将所要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本节课要研究的若干主问题,以这些问题情境为核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而构成本节课几个核心的教学模块。创设学生感兴趣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为问题情境,确立并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展开教学,最终在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条线交错推进,达成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二、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 识水,复习物质分类
  [实物展示] 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学生说出分类上属于混合物,接着出示一瓶蒸馏水,并出示物质分类图,让学生给“水”找到回家的路,复习回顾物质的分类。
  [图片展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师点拨:不光在生物体中作用很大,物质间反应时,就更离不开水了。
  [魔术表演] 将一VC泡腾片投入到一瓶水中,立即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展示说明书(图略)。
  教师提问:“为什么VC泡腾片未放入水中前,不会产生气体,而放入水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许多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水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回顾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一内容的兴趣。
  环节2 辨水,构建水的知识网络
  [实物展示] 教师首先展示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一瓶是蒸馏水,一瓶是无水酒精。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将它们进行鉴别。以下是学生提出的方案。
  生1:分别取样,用扇闻的方法,有气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
  生2:将两种液体分别滴少量在手上,感觉凉点的是酒精。(笔者惊叹其科学知识学得扎实)
  生3:分别测它们各自的密度、凝固点等。
  生4:取样,通直流电,产生气泡的是水。
  生5:取样,加入少许硫酸铜粉末,变蓝的是水。
  生6:取样,分别通CO2,再滴入紫色石蕊,变红的是水。
  生7:取样,加入CaO,温度升高的是水。
  生8:可以分别加入金属钠,看看有无气泡产生(其实酒精也能和钠反应)。
  生9:取样,各滴入几滴食用油,振荡能溶解的是酒精。
  ……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总结,同时对上述方案进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等因素。
  设计本问题情境的目的旨在复习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因为对物质的鉴别就是利用水的这些性质加以区分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和建构了水的有关知识,当方案讨论完成后,也就自然完成了关于水的知识网络构建(如图2板书)。
  环节3 探水,构建酸的网络
  [播放视频一] 1818黄金眼关于能治百病“神水”新闻(如图3)。教师设问:“想一探此神水的真面目吗?”
  根据视频中提供的线索场景,让学生进行猜想,同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其是哪类物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大部分都猜测其为酸,依据是倒到水泥地上有大量气泡产生。“真的与同学们想的一致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实验探究。”学生们此时热情高涨,并根据提供的药品选择并加以验证。
  随后学生汇报方案与实验结果,教师再加以引导。本环节的学习中,主要运用的是“酸的化学性质”这一核心知识块,同时引导学生对酸的性质进行归纳,教师及时总结。(如图4所示为学生自己整理的酸的性质网络图)
  [播放视频二] 视频中有人提出该“神水”也有可能是双氧水,因为水泥也可用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倒在地上也会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断定其是“酸”不十分科学。同时教师网络链接查找到了双氧水的相关知识。
  MnO2、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土豆,红砖粉末、水泥块等均可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马上有同学反驳:老师,刚才我们向“神水”中加入了CuO,但没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如果是H2O2,应该会分解产生气泡,而我们组实验结果是生成了蓝色溶液。
  想不到,学生能联系刚刚做过的实验来加以验证,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环节4 治水,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成功快乐
  [污水图片] 家乡工业园区附近有一电镀厂,经常用盐酸来洗铁制品,其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中鱼虾绝迹。随着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的展示,学生个个发出叹息声,教师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洁母亲河,将废水进行中和并且得到副产品铁红粉(氧化铁)。”
  学生将治理污水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填写在任务单中。随后讨论交流,教师优化设计,逐渐形成以下方案:
  [F3Cl3(HCl)][Fe(OH)3][Fe2O3] [ Ca(OH)2] [△]
  环节5 节水,保护身边的水资源
  在治水环节后,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表现真不错,只要我们运用知识的武器,一定能改造我们的美丽家园。我国水资源仅仅是国际平均水平的,属于严重缺水国家,现在浪费和污染严重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
  最后,要求每位同学写一句节水宣传标语及列举日常生活中节水建议。   教师进行全班展示点评,并将“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一宣传语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三、教学反思
  以“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链进行复习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教学情境转化为学习任务,围绕一连串问题进行层层推进教学。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实验,讨论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解决了复习课中的“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低下”的复习课现状。
  (一)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
  科学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理解教材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间的联系更为紧凑,有时要将几个章节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块,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这对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能熟练驾驭知识的难点,根据知识内容,努力挖掘生活中与之相匹配的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确定教学主线,来揭示主线支架中的各个知识点,通过活动,最终达到建构知识网络的目的。在本节课中,通过辨水问题及探水问题情境将水的性质及酸的性质巧妙地进行了构建。
  (二)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设计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节课中的“神水”与“污水”等场景,设计了探水与治水的相关问题,并能沿着这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展开教学,让复习不再枯燥,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达到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设计“如何区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液体?如何一探神水的真面目?如何治理污水,并利用所学知识让废水变宝?”等问题链,在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相关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不仅复习巩固了这些核心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突出了复习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教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教师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等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思维源泉才得以奔流。复习课中“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所以学生能畅游在问题情境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感知探究的乐趣;遐想在问题情境中飞翔思维的翅膀。这真正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来自内心真正意义上的乐学!在复习课中,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情境,一定会让课堂呈现出另样景色,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厚元. 让化学课堂体现生活味[J].学周刊·A,2010(7).
其他文献
洛斯警長跟踪一名罪犯到了山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段。每个路口都有一个算式,每前进一个路口,要保证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否则就会掉下深渊喂野兽。洛斯警长凭着自己的智慧,闯过了危险地段。你知道警长走的是哪条路吗?
亲爱的恐龙同学们:  恐龙学院院长一时兴起,决定举办一年一度的算术竞赛,试题如下:  1.101×3 101×17=( )  2.864÷[(27-23)×12×6]=( )  3.624÷[(27-14)×4]=( )  将三道题的答案依次分别填入( )年( )月( )日,这是一年一度的( )节。  希望同学们积极动脑,不要只想着吃肉吃草。智商不高急死“龙”  一看到竞赛题目,编辑部就炸开了锅,
在指尖碰触不到的远方  有拥抱着的星  盏盏小橘灯被提在孱弱的手心  光晕就蓦地氤氲开来  纠结了阴影  金黄了呼吸     窗前  在有白色满天星盛开的小屋  女孩在望星  长长的睫毛挡住光芒留存的眼窝深处  有绵延的记忆  于是 眨眼间  一颗星跌落眸里     梦里  在回忆浩淼的水边  有孤单站立的星  水草柔软地缠绕着  安抚了游走在空气中的悲伤气息  掌纹里  刻录了那年的回忆    
摘 要:针对教师对课程目标理解参差不齐、学生学情复杂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目标加减法”对课程目标和学情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精准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目标加减法  一、“目標加减法”的含义  “目标加减法”指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利用加法思维和减法思维对其进行加减调整。对超纲、超标或已达成的预设目标做减法,对促进学生
摘 要: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元认知、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重要能力. 物理学科教学要立足课堂模式,融入学科项目化的设计要素,将低阶认知“包裹”入高阶认知,突出“学生本位”,设计关键性驱动问题,采用学科项目化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关键词:学科项目化;高阶认知;核心素养  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为项目而项目,不是为了要产生一个显性的结果而开展项目,其
“爸,我不读书了,反正也考不上。”他低声说。  父亲看了眼他带回家的行李,没说话。  每天,他跟着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第四天,他悄悄告诉母亲,想跟着父亲去煤矿做工。父亲答应了。  天还未亮,父子俩便出发了。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到达煤矿,父亲走得很急,他看不到父亲的脸,只看到他单薄瘦弱的背影。在井口,整理检查完毕,他跟在父亲身后下到一百多米深的矿井。安全帽是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既可照明,又能防止掉落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不能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的解读,可以环境描写为切入点,以人物分析为着力点,以细节赏析为深入点,而这也可成为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说教学;《骑桶者》  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因其情节的荒诞性和人物的模糊性,让教师很难实施生动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解读得越多学生越觉得枯燥、分析越多学生越感到困惑等情况。鉴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姜戎的《狼图腾》,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仿佛随时能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队、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
摘 要: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3)把概率教与学作为重要议题之一.从ICME-13的文献与报告中可以发现,高中教师对事件独立性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初中学生对随机概念和样本空间等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多数高中学生喜欢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来解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学生不仅要善于用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对概率知识进行表征,而且要善于对概念
蝶雨清香:爱情不是游戏,你不可以用它来打赌,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承担不起。  Linyingshiwo:我曾经因为家里的原因,想过要让自己变坏的。但是又想想,自己如果真的变坏了,那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而让自己变坏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庭危机?这样想想感觉很不值得。书里说的那些变坏了之后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就算是那是真的,我也不敢放纵,那种跟赌博一样的做法代价太大了。  天与地的礼物: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