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党组织的原则,也是处理群众关系的根基。高校党组织必须保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及工作积极性,不断探索有效激发群众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激励机制,使群众保持永不满足的创造欲望、进取意识和开创精神,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开辟新领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更好的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 群众 首创精神 激励机制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1]。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这要求我们更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多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组织广大群众在为大学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既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又要不断突破既有的思维框架,探索如何创立新方法、构建新理论,探索新机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分析群众首创精神的理论和实践意蕴,如何进一步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 当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及激励机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不断渗入,一方面,广大教师的个人观念及价值需求有所转变;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腐朽没落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在基层党组织群众身上有所反映,并形成负面影响。本课题针对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现状及激励机制现状编制了《高校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10月对高校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在广大教师范围内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并不乐观,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首先,高校教师自身首创精神发挥不够充分。68%教师认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尚有待发挥的潜能;65%的教师认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首创精神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其次,教师普遍认为工资收入及工作环境条件有待提升。只有20%的教师对现有工资待遇表示认为满意,他们认为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依次为工资84%、环境66%;再次,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缺乏心理需求分析。在情感上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热情的因素,尊重74%,自我价值71%,成就感60%,仅次于工资待遇的重要性;再其次,绩效考核及进修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47.9%认为绩效考核治标不全面,未体现差异性,36.4%认为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37%认为评价存在主观性,流于形式,33%认为缺乏绩效反馈机制,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同时,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具体措施,更没有配套的经济及相关制度保障;最后,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过于死板单一。63%认为现有政策或体系没有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同时,高校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
如何满足教师的利益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教师的尊严、地位等荣誉及权利,这些问题均需要高校党组织给予充分重视,及时对管理体系及机制进行有效改革。如何调动及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挖掘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创新。
二、 健全与完善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鉴于高校教师管理现状,基层党组织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立激励机制势在必行,对有群众主体地位、高校发展建设等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群众主体地位要求
“人民群众”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其内涵的主体,始终都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3]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多元、财富分配不均、部分官员贪腐,更要凝聚和巩固群众意志,凝聚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群众之力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高校发展建设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深化,使得高校办学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广泛和深层次的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目前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积极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4]因此,必须从高等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目标激励消除教职工的不公平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高校建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需要
高校的师资队伍具有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人文素质优的特点,承担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是国家发展建设强有力的支柱。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如何建设和管理好这支队伍一直是党组织的思考的重要课题,构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教师在高校的价值,从尊重人才的角度稳定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性、科学性、彻底性的激励手段和方式的全面实施,构建科学和谐的激励机制,能够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营造出一个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寻求切实可行的激励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智慧,并以制度创新来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
三、 实践中探索构建多维系统的激励机制
(一)将群众主体地位贯穿工作始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他们身上蕴藏着强大的创造力,一旦这种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将会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5]。
以基层党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本课题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内容,重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主旨思想,并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意见反馈会,深入教师工作室、实验室,与企业沟通交流等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汇聚正能量,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高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二)构建多样化的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是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的直接最有效的因素。首先,进一步加大经济激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收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发达地区,由于社会成本较高,较低的收入水平势必降低其生活质量。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在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出台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等奖励制度,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要结合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益,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充分做到奖勤罚懒;其次,重视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在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中至关重要。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通过价值激励方式使教师发现、认可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价值激励和情感激励的手段来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激发教师建立与高校相和谐的自身形象与价值;再次,营造自主激励的外在软环境。[6]良好的环境很是得到高校教师的认可。高校必须尊重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给予他们独创性和自主性较强的空间和氛围,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激励的外在软环境,这是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高校要给予广大教师宽松的进修培训机会,并通过通过制度的方式保障老师能够有资金、有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包括出国进修,另一方面,要建立考评或监管机制,保障进修的公平合理性及成效性。本课题对全体教师做好进修计划,欧洲,国内外访问学者,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基层党组织向学校提出在教师进修期间免扣进修教师工资的规定,深得广大教师的认可,同时,学校将此作为一项制度在全校实施。
(三)探索有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逐步认识到绩效考核及奖励机制的主要性,并开始实施了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津贴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全员聘任”制度。但还存在考核评价指标不全面,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缺乏绩效反馈,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等现象。高校以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环节为手段,构建我国职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7],将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奖惩的参考,重视结果反馈、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纳入考核内容体系,使这一体系更合乎实际,更合乎教师职业的本质内涵,并通过这一考评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的组织目标服务[8]。
本课题建议学校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起来,丰富考评手段,强化奖励机制,避免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僵化,争取做到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绩效,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四)创新诉求表达和监督机制[3]
高校党组织要加强诉求表达和监督机制建设和完善,是教师主体地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是权利和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创新群众表达机制,扩大表达渠道,通过座谈、走访、新房、社会调查、征求意见等多样化的方式拓宽广大教师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畅通、便捷、高效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渠道,同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作用的同时,采用视频、微博、论坛、门户网多种媒体,使党组织有了更宽阔的领域了解群众的想法,可以用制度的形式把群众接待日、热线电话、网上在线交流、电子政务、博客论坛、,民意调查、领导信箱等新的民意表达渠道。
群众监督是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以实现的保证。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教工代表等的作用,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途径和形式,如校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任职公示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途径。
总之,本课题在实践中探索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思路方法,研究有效多维的系统的激励机制,希望党的群众主体论在基层进一步得到落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水平和实力,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当然,不同阶段,不同情景下,激励机制所取的作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中,还要不断探索与改革,以做到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欲望,实现大学的各项职能。
课题来源:辽宁省2014年党建课题: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4-B020
[参考文献]
[1]李增添.人民首创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观察,2014(2),P5-P6.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1096.
[3]高祖林.群众工作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P13-P17.
[4]张强.浅谈法约尔首创精神对高校管理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2(3),P193-P194.
[5]戴宝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党的先进性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5),P44-P45.
[6]袁象,陈复全.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启示——以美国奥克兰大学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2),P270-P271.
[7]廖球.论高校激励机制的建设[J].网络财富,2008(9),P44-P45.
[8]许兆峰,徐南楠.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与创新浅析[J].资治文摘,2011(8), P100-P101.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 群众 首创精神 激励机制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1]。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这要求我们更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多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组织广大群众在为大学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既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又要不断突破既有的思维框架,探索如何创立新方法、构建新理论,探索新机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分析群众首创精神的理论和实践意蕴,如何进一步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 当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及激励机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不断渗入,一方面,广大教师的个人观念及价值需求有所转变;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腐朽没落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在基层党组织群众身上有所反映,并形成负面影响。本课题针对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现状及激励机制现状编制了《高校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10月对高校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在广大教师范围内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并不乐观,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首先,高校教师自身首创精神发挥不够充分。68%教师认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尚有待发挥的潜能;65%的教师认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首创精神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其次,教师普遍认为工资收入及工作环境条件有待提升。只有20%的教师对现有工资待遇表示认为满意,他们认为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依次为工资84%、环境66%;再次,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缺乏心理需求分析。在情感上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热情的因素,尊重74%,自我价值71%,成就感60%,仅次于工资待遇的重要性;再其次,绩效考核及进修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47.9%认为绩效考核治标不全面,未体现差异性,36.4%认为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37%认为评价存在主观性,流于形式,33%认为缺乏绩效反馈机制,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同时,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具体措施,更没有配套的经济及相关制度保障;最后,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过于死板单一。63%认为现有政策或体系没有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同时,高校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
如何满足教师的利益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教师的尊严、地位等荣誉及权利,这些问题均需要高校党组织给予充分重视,及时对管理体系及机制进行有效改革。如何调动及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挖掘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创新。
二、 健全与完善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鉴于高校教师管理现状,基层党组织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立激励机制势在必行,对有群众主体地位、高校发展建设等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群众主体地位要求
“人民群众”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其内涵的主体,始终都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3]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多元、财富分配不均、部分官员贪腐,更要凝聚和巩固群众意志,凝聚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群众之力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高校发展建设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深化,使得高校办学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广泛和深层次的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目前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积极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4]因此,必须从高等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目标激励消除教职工的不公平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高校建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需要
高校的师资队伍具有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人文素质优的特点,承担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是国家发展建设强有力的支柱。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如何建设和管理好这支队伍一直是党组织的思考的重要课题,构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教师在高校的价值,从尊重人才的角度稳定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性、科学性、彻底性的激励手段和方式的全面实施,构建科学和谐的激励机制,能够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营造出一个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寻求切实可行的激励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智慧,并以制度创新来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
三、 实践中探索构建多维系统的激励机制
(一)将群众主体地位贯穿工作始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他们身上蕴藏着强大的创造力,一旦这种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将会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5]。
以基层党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本课题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内容,重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主旨思想,并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意见反馈会,深入教师工作室、实验室,与企业沟通交流等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汇聚正能量,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高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二)构建多样化的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是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的直接最有效的因素。首先,进一步加大经济激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收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发达地区,由于社会成本较高,较低的收入水平势必降低其生活质量。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在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出台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等奖励制度,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要结合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益,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充分做到奖勤罚懒;其次,重视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在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中至关重要。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通过价值激励方式使教师发现、认可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价值激励和情感激励的手段来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激发教师建立与高校相和谐的自身形象与价值;再次,营造自主激励的外在软环境。[6]良好的环境很是得到高校教师的认可。高校必须尊重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给予他们独创性和自主性较强的空间和氛围,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激励的外在软环境,这是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高校要给予广大教师宽松的进修培训机会,并通过通过制度的方式保障老师能够有资金、有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包括出国进修,另一方面,要建立考评或监管机制,保障进修的公平合理性及成效性。本课题对全体教师做好进修计划,欧洲,国内外访问学者,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基层党组织向学校提出在教师进修期间免扣进修教师工资的规定,深得广大教师的认可,同时,学校将此作为一项制度在全校实施。
(三)探索有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逐步认识到绩效考核及奖励机制的主要性,并开始实施了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津贴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全员聘任”制度。但还存在考核评价指标不全面,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缺乏绩效反馈,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等现象。高校以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环节为手段,构建我国职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7],将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奖惩的参考,重视结果反馈、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纳入考核内容体系,使这一体系更合乎实际,更合乎教师职业的本质内涵,并通过这一考评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的组织目标服务[8]。
本课题建议学校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起来,丰富考评手段,强化奖励机制,避免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僵化,争取做到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绩效,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四)创新诉求表达和监督机制[3]
高校党组织要加强诉求表达和监督机制建设和完善,是教师主体地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是权利和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创新群众表达机制,扩大表达渠道,通过座谈、走访、新房、社会调查、征求意见等多样化的方式拓宽广大教师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畅通、便捷、高效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渠道,同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作用的同时,采用视频、微博、论坛、门户网多种媒体,使党组织有了更宽阔的领域了解群众的想法,可以用制度的形式把群众接待日、热线电话、网上在线交流、电子政务、博客论坛、,民意调查、领导信箱等新的民意表达渠道。
群众监督是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以实现的保证。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教工代表等的作用,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途径和形式,如校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任职公示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途径。
总之,本课题在实践中探索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思路方法,研究有效多维的系统的激励机制,希望党的群众主体论在基层进一步得到落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水平和实力,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当然,不同阶段,不同情景下,激励机制所取的作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中,还要不断探索与改革,以做到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欲望,实现大学的各项职能。
课题来源:辽宁省2014年党建课题: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4-B020
[参考文献]
[1]李增添.人民首创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观察,2014(2),P5-P6.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1096.
[3]高祖林.群众工作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P13-P17.
[4]张强.浅谈法约尔首创精神对高校管理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2(3),P193-P194.
[5]戴宝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党的先进性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5),P44-P45.
[6]袁象,陈复全.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启示——以美国奥克兰大学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2),P270-P271.
[7]廖球.论高校激励机制的建设[J].网络财富,2008(9),P44-P45.
[8]许兆峰,徐南楠.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与创新浅析[J].资治文摘,2011(8), P100-P101.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