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新来者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刚刚被诊断为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和我联系,她们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哪种方法最有效?我一时语塞,也许这个问题真的没有答案。
  
  只是一种假设
  从小满确诊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我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方法,发现其实每一种的背后,都是对自闭症病因的一种假设,而且必须依靠该理论作为基础。ABA的行为塑造;TEACH的结构化;感统训练能促进神经发育和协调性的假设;音乐治疗有利于语言发展的假设;海豚叫声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和诱导社交愿望的假设;禁食能排除食物过敏等等。
  因为是假设,我们就要接受它适用和不适用两种可能。家长总是希望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成效,但那只是一厢情愿。我不敢妄加评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不在我们的能力范畴内,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一种假设和理论。
  
  同样的病不同的孩子
  十个自闭症,就有十种样子,虽然大的方面被诊断了,但每个孩子依然各有特点,道听途说、拿来主义都不负责任。孩子刚刚被诊断时,家长一般急于求成,如果能够说服自己慢下来,多查资料,多沟通,也许会减少盲目性,少走许多弯路。初时认识片面,很容易接受每一种可能性,时间越长,对孩子的理解越充分,才能更真切地认识自闭症的核心问题。
  
  别改变他,接纳他
  接纳孩子非常重要。有的妈妈回应说:我已经接受这个事实了,问题是怎能让他说话呢?话外音就是“我必须改变他目前的状态”。试问如果我们的努力没能使孩子开口,难道就不接受他了么?我更愿意把自闭症看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病症。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陪伴这个孩子生活下去,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意义。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如果能说话,大家就会接纳他了,因此拼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不然。融入人群最重要的指标是他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少、情绪平稳、配合能力不断提高,而不单单取决于他的表达能力。这是我观察小满和其他孩子得出的结论,也是他们能融入人群的条件。而情绪和行为趋近正常,先决条件是孩子感受到安全。孩子的安全感由何而生?就是父母的完全接纳。
  
  坚持二字不简单
  有妈妈问我:“我孩子三岁没有语言(和小满当初一样),你孩子现在上三年级,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这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十年的时间,怎能一两句话说清楚?但回头细想,其实无非两个字:坚持。在孩子有进步时坚持,在停滞不前甚至退步时,更要坚持。这当中的含义非常的深厚,包括是否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是否会实事求是地调整期望值,是否能坚定自己的选择并按部就班地持续做基础工作,是否能客观评价这个选择给孩子和全家带来的得与失。
  
  直到现在,我都相信,上帝把这样的孩子交给我们,是一种极大的信任,他知道我们能够承担这份责任,所以,我们就坚持吧,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为什么这个节目能从韩国火到中国?在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国家,其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和我们有何共性?这一切,就让我们通过对中韩《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比拼,一一找寻答案吧。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
新闻链接:  2008年,美国有19个孩子的死和玩具相关,还有超过8,2000例5岁以下儿童因玩具而被急救送医。此外,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的玩具给宝宝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不计其数。比如,玩具上的小部件会被宝宝误食而造成窒息;大于85分贝的声响玩具会损害宝宝听力;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更会造成性早熟;玩具中的铅含量超标也会导致低智商和中枢神经受损。  逢年过节,送小朋友们礼物是父母避不过的一道关口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提出:“为何选捐书学校要听郜妈的!选书配书也要听她的!”当时听到这样的质问,我既错愕又伤心,第一反应是:“我完全是为了替团队省心省事省钱,才自己揽下这些耗心费力的义务工作,为什么你们不能明白我的苦心呢?”  多么熟悉的反应,在我们指责孩子时,其实也经常冒出类似的抱怨。  幸而四年来因为不少风风雨雨的磨练,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出了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很快发现
东东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但有个“常有理”的毛病,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他就责怪人家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应该带头收拾。”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东仿佛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妈妈
看着网络上的妈妈博友们都在晒2010年宝宝的教育投资,且一个比一个花得多,吓得我心惊肉跳——孩子的教育真要这么费钱吗?刺激之下,我也忍不住跟风给笑笑今年的教育开支算了一笔帐:  团队活动课是去年报的,钱已付了,到现在还没上完,暂且算一半,约4500元;  幼儿园学杂费全年4500元;  书、玩具、服装都来自当当、淘宝,拉出帐单一算,总共是2000元;  旅游:笑笑个子不到110cm,门票、车船费用
住在隔壁的小杨夫妇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孩子一直寄养在乡下老家。结果现在孩子虽已4岁,但仍不善表达,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均用动作表示,爷爷奶奶常常要费尽心思猜哑谜,以图平息“风波”,稍不合心意,孩子就会抡起棍子打人。孩子在乡下的这几年,不但老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孩子也变得顽劣霸道,不通情理,这可怎么办好呢?  据报道,不少隔代教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暴力倾向,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关
一直喜欢与睿宝宝玩些自创的小游戏,有时是一个育儿游戏引发的灵感,有时是随意的发挥,就手边的东西即兴而起。前几天整理东西时翻出一张彩色报纸,当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利用这张旧报纸和睿宝宝一起玩起益智游戏来。  放“电影”  我用剪刀在报纸的中间剪了个长方形的洞,利用这个长方形的洞“放电影”——看看这是妈妈的下巴,妈妈的嘴巴,妈妈的鼻子,妈妈的头发;再来看爸爸的眼睛,嘴巴,鼻子,然后把睿宝宝的眼睛、嘴巴和
烦恼  女儿洁如两岁多,她的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碰,哪怕摸一摸也不行,一开口就是“这是我的”。一只手护着物品,一只手推小朋友,这成了她的标志性动作。我有意识地劝她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好几次我实在气不过,强行从她手上把东西抢过来,给其他小朋友玩,结果她哭天抢地,弄得我好不尴尬。哎,孩子这么自私,长大了怎么跟人交往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家长掌心上的宝,是爸爸妈妈心中爱的期望和寄托。于是在爱的名义下,不少家长总是想方设法亲近孩子,以与孩子相处得“亲密无间”为豪。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亲子关系究竟好不好呢?  去年,一桩悲剧事件的发生震撼了社会,也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上海某大学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因为不堪忍受困苦生活的压力,写下遗书,称“知识无法改变命运”,然后在宿舍里上吊自杀。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妈妈听后很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告诉妈妈,是幼儿园老师薇拉小姐教的。母亲表扬了孩子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鸟蛋等各种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老师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