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军十五次院校会议决定,在全军院校部分岗位实行文职人员人事制度改革。文职人员是指聘用到军队编制岗位工作,履行同类岗位现役军官和文职干部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教学岗位便是此次改革涉及的主要岗位之一。取得规定资格和获得相应职务被聘用到军队院校教学岗位上的文职人员,称为非现役文职教员。
随着军队院校教学自评自建工作的浪潮滚滚而来,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非现役文职教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现了其在部队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联系本校实际情况,首先谈一谈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引入新鲜教学理念
地方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从而使得来自地方的非现役文职教员,拥有思维活跃、开放,适应性强,对新生事物易于接受的特点。由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接受的是与军校教育所不同的教育形式,其思维方式与现役教员有所不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亲身经历有利于他们将新的教育理念带到现实工作中,这将有助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员克服敬畏服从的心理,与教员进行自由讨论,从而充分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员自主性学习,能够达到使学员学会学习和提升能力的目的。
我校多为任职汽车技术教育士官学员。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士官学员毕业后到基层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把教的重点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让处于主体地位的学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获得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法等,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员以全新的感受和启迪,学员更易于接受并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加强素质师资队伍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任务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宽军队院校对社会人才与智力资源引进的渠道,有利于军事教育跟上新技术革命、知识更新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可以更直接地吸收地方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弥补现役教员队伍的不足,形成合力。
当前我军院校教员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比较单一;学历层次偏低;拔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这就决定了院校教员队伍最合理的构成必须由单一的固定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具体由现役型和非现役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组合。非现役文职教员是军队院校教员队伍新的组成部分,通过聘用新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军队院校可以改善和优化当前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等,使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做到既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又能发挥整体效能,从而使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军队院校当前正处于转型期,一切的建设都要适应学院发展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三、新技術的掌握
由于部队对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招聘采取应聘考核制度,所以使得大部分非现役文职教员在工作前都具有娴熟的办公自动化操作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普遍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和设备,利用各种能够吸引学员注意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手段改革,集体备课,丰富课件的制作,使学员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都要指向教学内容,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活力,然而,这支新生力量在服务理念和服从理念上与部队的要求存在着一些偏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非现役教员在学校受到了正规的良好教育,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才思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但对军队知之不多、思想开放、追求自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部队官兵差别明显,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相对淡薄。
因此,非现役教员在思想上应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军队的各种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强军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以及为国防建设育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非现役教员应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个人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认清权利永远不能脱离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制约的道理;正确处理国家、军队、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爱国家、爱国防、爱岗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奉献精神。
学校应及时做好非现役文职教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为军队服务、为国防现代化服务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帮助非现役文职教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一方面,要引导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改革开放和军队变革所提供的广阔舞台中主动寻找展现自我价值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要引导非现役文职教员坚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爱岗敬业、精业勤业,培养其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指按规定聘用到军队工作并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评任的非现役人员,是在新形势下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群体。将社会优秀人才吸纳到军队工作中,不仅为军队建设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也优化了军队人才结构。由于非现役文职人员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需要,如何把握其特点和需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目标,是军队院校需要思考的地方。
随着军队院校教学自评自建工作的浪潮滚滚而来,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非现役文职教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现了其在部队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联系本校实际情况,首先谈一谈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引入新鲜教学理念
地方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从而使得来自地方的非现役文职教员,拥有思维活跃、开放,适应性强,对新生事物易于接受的特点。由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接受的是与军校教育所不同的教育形式,其思维方式与现役教员有所不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亲身经历有利于他们将新的教育理念带到现实工作中,这将有助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员克服敬畏服从的心理,与教员进行自由讨论,从而充分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员自主性学习,能够达到使学员学会学习和提升能力的目的。
我校多为任职汽车技术教育士官学员。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士官学员毕业后到基层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把教的重点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让处于主体地位的学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获得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法等,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员以全新的感受和启迪,学员更易于接受并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加强素质师资队伍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任务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宽军队院校对社会人才与智力资源引进的渠道,有利于军事教育跟上新技术革命、知识更新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可以更直接地吸收地方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弥补现役教员队伍的不足,形成合力。
当前我军院校教员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比较单一;学历层次偏低;拔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这就决定了院校教员队伍最合理的构成必须由单一的固定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具体由现役型和非现役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组合。非现役文职教员是军队院校教员队伍新的组成部分,通过聘用新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军队院校可以改善和优化当前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等,使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做到既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又能发挥整体效能,从而使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军队院校当前正处于转型期,一切的建设都要适应学院发展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三、新技術的掌握
由于部队对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招聘采取应聘考核制度,所以使得大部分非现役文职教员在工作前都具有娴熟的办公自动化操作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普遍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和设备,利用各种能够吸引学员注意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手段改革,集体备课,丰富课件的制作,使学员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都要指向教学内容,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活力,然而,这支新生力量在服务理念和服从理念上与部队的要求存在着一些偏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非现役教员在学校受到了正规的良好教育,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才思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但对军队知之不多、思想开放、追求自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部队官兵差别明显,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相对淡薄。
因此,非现役教员在思想上应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军队的各种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强军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以及为国防建设育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非现役教员应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个人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认清权利永远不能脱离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制约的道理;正确处理国家、军队、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爱国家、爱国防、爱岗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奉献精神。
学校应及时做好非现役文职教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为军队服务、为国防现代化服务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帮助非现役文职教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一方面,要引导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改革开放和军队变革所提供的广阔舞台中主动寻找展现自我价值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要引导非现役文职教员坚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爱岗敬业、精业勤业,培养其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指按规定聘用到军队工作并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评任的非现役人员,是在新形势下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群体。将社会优秀人才吸纳到军队工作中,不仅为军队建设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也优化了军队人才结构。由于非现役文职人员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需要,如何把握其特点和需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目标,是军队院校需要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