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其实,不仅是叶圣陶先生,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大力提倡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像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那么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都能收到怎样理想的效果呢?
一是写“下水”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二是写“下水”作文可以促使老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写一点东西。由于写出来的东西要经过学生检验,这个写作应该是谨慎的,真枪真刀的。正因为是实打实地写,可以使老师在教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三是写“下水”作文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顽疾对症下药。由于对学生作文的弊端洞若观火,对作文正面要求了如指掌,教师操作起来应该是成竹在胸,应对自如,该克服的毛病,该注意的事项,该用心的地方,应该是驾轻就熟,加上老师比学生有较高的表达能力,这些原则、方法在文章中会得到较为满意的体现,作文中的顽症也可以药到病除。同时有利于引领学生的写作,给学生一把标尺,一个榜样。
引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题方面的引领,教师的审题一般会比学生更准确深入,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审题;(2)选材方面的引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联想、组合、挑选。教师希望学生在作文中摒弃陈旧的事例,运用新鲜的事例,同时能够活用教材中的事例,那么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就应该有意识地选用贴切的、新鲜的事例并且尽可能活用教材中的事例;(3)结构方面的引领,怎样开头,用多少字点题,议论文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如何巧分段,如何结尾等;(4)语言方面的引领,怎样把握议论的语言、记叙的语言,等等;(5)题目方面的引领,如何巧拟题。
四是写“下水”作文可以让老师体验到学生写作的辛苦,更加尊重学生的劳动,在下批语的时候更加体贴,更加有分寸,让学生乐意接受。顾之川先生强调说:“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下水作文也可以充分展示老师的才华,让学生在得到教益的同时,领略老师的风采,使之由认识自己的缺失,到学习老师作文的长处,到尊敬老师的人格,信其道,亲其师,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构建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教师写“下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写“下水”作文呢?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写规范文
教师的“下水”作文,不是毫无目的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去写规范的文章。如写规范的议论文,写规范的记叙文,写规范的戏剧,等等。同时,教师的“下水”作文材料应尽量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现实,都有涉及,来引领学生逐步拓展写作视野。另外,教师要锤炼语言,力求语言准确精美,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还应注意“下水”作文的文体尽量多样化,不断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
三、“下水”时间要恰到好处
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下水”时间。
如果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的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资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纠正这些问题,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时,我们可以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再“下水”,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利用“下水”文讲评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下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乐于走进学生的世界,熟悉学生的生活,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教师这样“下水”作文,学生容易接受指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下水”,亦可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来写。总之,要面向学生,联系学生实际。
五、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议论文的反向切题、释义切题,结尾的篇末点题、卒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六、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教师“下水”作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还是对作文教学的指导、对学生的引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写“下水”作文,是一种教师生命的律动,是一种语文教师新鲜的呼吸,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展示语文教师知识、智慧和才华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有效举措。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出口成章,下笔能文”,我们要以于漪为榜样。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中语文组
其实,不仅是叶圣陶先生,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大力提倡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像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那么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都能收到怎样理想的效果呢?
一是写“下水”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二是写“下水”作文可以促使老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写一点东西。由于写出来的东西要经过学生检验,这个写作应该是谨慎的,真枪真刀的。正因为是实打实地写,可以使老师在教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三是写“下水”作文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顽疾对症下药。由于对学生作文的弊端洞若观火,对作文正面要求了如指掌,教师操作起来应该是成竹在胸,应对自如,该克服的毛病,该注意的事项,该用心的地方,应该是驾轻就熟,加上老师比学生有较高的表达能力,这些原则、方法在文章中会得到较为满意的体现,作文中的顽症也可以药到病除。同时有利于引领学生的写作,给学生一把标尺,一个榜样。
引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题方面的引领,教师的审题一般会比学生更准确深入,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审题;(2)选材方面的引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联想、组合、挑选。教师希望学生在作文中摒弃陈旧的事例,运用新鲜的事例,同时能够活用教材中的事例,那么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就应该有意识地选用贴切的、新鲜的事例并且尽可能活用教材中的事例;(3)结构方面的引领,怎样开头,用多少字点题,议论文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如何巧分段,如何结尾等;(4)语言方面的引领,怎样把握议论的语言、记叙的语言,等等;(5)题目方面的引领,如何巧拟题。
四是写“下水”作文可以让老师体验到学生写作的辛苦,更加尊重学生的劳动,在下批语的时候更加体贴,更加有分寸,让学生乐意接受。顾之川先生强调说:“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下水作文也可以充分展示老师的才华,让学生在得到教益的同时,领略老师的风采,使之由认识自己的缺失,到学习老师作文的长处,到尊敬老师的人格,信其道,亲其师,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构建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教师写“下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写“下水”作文呢?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写规范文
教师的“下水”作文,不是毫无目的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去写规范的文章。如写规范的议论文,写规范的记叙文,写规范的戏剧,等等。同时,教师的“下水”作文材料应尽量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现实,都有涉及,来引领学生逐步拓展写作视野。另外,教师要锤炼语言,力求语言准确精美,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还应注意“下水”作文的文体尽量多样化,不断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
三、“下水”时间要恰到好处
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下水”时间。
如果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的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资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纠正这些问题,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时,我们可以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再“下水”,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利用“下水”文讲评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下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乐于走进学生的世界,熟悉学生的生活,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教师这样“下水”作文,学生容易接受指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下水”,亦可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来写。总之,要面向学生,联系学生实际。
五、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议论文的反向切题、释义切题,结尾的篇末点题、卒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六、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教师“下水”作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还是对作文教学的指导、对学生的引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写“下水”作文,是一种教师生命的律动,是一种语文教师新鲜的呼吸,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展示语文教师知识、智慧和才华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有效举措。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出口成章,下笔能文”,我们要以于漪为榜样。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