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政治献金背后的权力与猫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4年台湾地方选举热潮的到来,各竞选人士的政治献金账户也渐渐不“安分”了起来。
  2013年年底,台湾“检察院”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政党及政治人物的政治献金收支结算。马英九、吴敦义参加2012年大选的政治献金还剩222万元新台币,而落选的蔡英文、苏嘉全的账户还剩4589万元新台币。
  政治献金制度在台湾已经运行十年,不仅将原有台湾混乱的政商关系规范化、公开化,也让民众可以直接调阅各政党、政治人物的政治献金状况。不仅让外界可以一窥各政党的资金来源,也使民众对台湾各企业对蓝绿阵营的倾向一目了然。
  岛内规范透明的政商互动
  所谓政治献金,指的是由企业、个人向从事竞选活动的政党或个人提供的各种无偿援助,包括现金、有价证券、不动产等。究其本质,实际上是规范化的政商互动。根据岛内传闻,在台湾选一个县市议员需要数百万新台币的资金,县市长则需要上千万元,而台北、高雄这样的“直辖市”市长选举则需要上亿,“总统大选”则要花费更多。
  1998年年底台北市长大选,民进党在中山足球场举办的“抢救陈水扁”造势晚会,光是便当钱就耗费了超过1000万新台币。如果没有商人和企业提供大笔的政治献金,单凭台湾政党和政治人物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承担这种开销的。
  台湾政商之间的互动早已有之,1987年解严以后,国民党丧失了许多原有的特权,开始拉拢企业主。李登辉便借机私下将许多党营事业分发给特定的财团,甚至通过将资本家纳入国民党体制中的方式与下台后的陈水扁成为全台湾首个适用政治献金法被起诉的被告。资本家结盟。
  李登辉时期是台湾“黑金”政治最为泛滥的时期,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与经济私有化进程的同时推进,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开始勾结,社会反对“金权”的声浪开始四起。1991年,随着台湾“国会”即将迈入全面改选之际,“立委”林正杰等33人开始起草政治献金草案,并且经过了十余年的议会斗争,终于在2004年3月18日由“立法院”三读通过,并由陈水扁在当月签字生效,开始实施。2008年2月16日起,台湾“检察院”开放一般民众查询历年选举政治献金收支情况,企业界对蓝绿党派的支持也开始一目了然。但讽刺的是,下台后的陈水扁,成为了全台湾首个使用该法被起诉的被告。
  目前,台湾“监察院”把所有公职选举全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正副总统”到“立委”,从县市长到县市议员,甚至乡镇长和村里长都必须设立接受监督的政治献金账户。
  “政治献金”规定,企业可以捐钱给固定的候选人,也可以捐款给政党,由政党进行分配。对同一个政党,营利事业每年的捐款总额不得超过300万新台币,对某个参选人捐款,每年总额不得超过100万元。参选人收受的政治献金,如果有剩余,每年度要向台“监察院”申报,如果政治献金在4年内没有支用完毕,就要“缴交国库”。
  对于300万的额度,许多政治人物和企业都表示制定得过低,但是也有办法进行突破——以下属分公司名义进行捐赠。2012年,台湾远东集团就分别以元鼎投资、远银国际租赁等旗下公司名义向国民党“马吴”阵营捐款。同时,也以远银国际租赁等名义捐钱给民进党“蔡苏”阵营,两不得罪。不少企业都会选择同时经营同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党的关系,即便选举年站队表态只捐一方,也会在非选举年两头押宝,以求政策上得到便宜。
  一般来说,企业不愿意让自己的政治倾向曝光,面对“政治献金法”的规定,为了避免得罪“风水轮流转”的政治人物,不少企业都选择两头捐赠。但是也有企业倾向明显:台湾塑胶集团2004年时曾是民进党的铁杆支持者,但由于陈水扁当局保守的两岸政策限制了其在大陆的产业布局,因此在2008年之后便开始转投国民党的怀抱,成为了国民党的固定捐款者。
  收入不同,活法不同
  由于商界人士对政坛变化更为敏感,历次大选中蓝绿双方所获得的政治献金数额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政治局势的“晴雨表”。2004年,陈水扁携执政优势迎接国亲联盟的“连宋配”,选举中民进党的政治献金专户有462笔捐赠,而国民党只有82笔。到了2008年,由于陈水扁的贪腐传闻和马英九的清新形象,大选双方的政治献金数额发生翻转,“马萧配”的政治献金数额度为6.8亿新台币,而民进党的“谢苏配”仅有4亿元新台币。
  相比于国民党庞大的党产,作为“小党”的民进党只能对有限的捐款进行精打细算,党中央对候选人的支持远不及国民党“给力”,但“投资回报率”显然比国民党高很多。
  2006年的台湾北高市长选举中,国民党中央对参选台北和高雄的郝龙斌、黄俊英的补助款都超过了1/3,而民进党对谢长廷和成句的竞选支出基本依赖自己筹建,党内的补助仅有15%。
  而在2009年底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党部向各地候选人提供了总额超过2亿新台币的巨额经费,其中云林、嘉义、屏东、花莲、金门等地的国民党候选人有70%的竞选经费依靠国民党中央补助。民进党补助最高的苗栗县也仅有50%,而嘉义、彰化等地,民进党基本上都没有金钱支持,民进党籍候选人的选举经费基本都是靠个人募集所得。
  历次选举中,无论是造势晚会的规模,还是选前广告的投放,财大气粗的国民党都比精打细算的民进党要“阔气得多”。在2012年大选造势晚会上,协助“蔡苏配”站台的谢长廷就曾公开抱怨:“国民党就是一个‘大怪兽’,电视台选举广告都是他家的,他们太有钱了。”但总体来说,民进党的投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国民党,最好的例证是2009年宜兰县长选举:国民党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2万元新台币给候选人,而最后民进党战胜了国民党,获得了北台湾唯一一席的县市长宝座。
其他文献
中国或将成为买方世界的“王者”之一  【英】《金融时报》8月26日  中国是“世界工厂”这不是新闻,但“中国市场”对世界来说,依旧是个新闻。  从2012年的贸易数据来看,中国基本确立了在货物进出口总值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全球地位。这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的中国,实际就已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买家。  如果有人认为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还可以看看进一步的中国市场的经济容量和活力。首
看明星集體落水,是最近大热的娱乐话题。  内地综艺走到今天,越发地五花八门图穷匕见起来,从10年前的纯模仿欧美,到超女时代的梦想煽情,再到《中国好声音》的一鸣惊人,而进入2013年,不知为何,各大卫视台的综艺节目都走上了一种怪异的“耍明星”“虐明星”“让明星代替选手苦情”的路线,不说《百变大咖秀》这类让明星演起二人转的创意,就算是貌似高端的《我是歌手》也是拿着各位明星的心跳来挑逗观众。  到了跳水
日理万机是对各国领导人工作状态的最恰当形容。不过工作之余,他们也有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看电视剧,有些领导人可是某些电视剧的忠实粉丝。  奥巴马看剧“重口味”  “明天看《纸牌屋》,请大家别剧透。”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月13日晚在推特上的留言,在《纸牌屋》第二季开播之前,奥巴马充满期待。  奥巴马承认,自己看电视比其他家庭成员要“重口味”一些。从政治惊悚剧《纸牌屋》到历史奇幻剧《权力的游戏》,还有《
上学时曾问老师:“为什么中国叫中国”?先生愕然,曰:“你这孩子,中国就叫中国,就好比人的名字,只是称谓而已”。后来又请教大学教授,其多数曰:“因华夏文明形成于中原腹地,故名中国”,也有人说:“先祖有天圆地方之说,以为华夏处在大地中央,因而得名”。  面对上述解释,余总觉含糊。后来长大,查阅大量史料方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陕西鸡贾村出土之三千年前的“何尊”。其铭文写到:“唯武王即克大邑商,则迁
【美】《侨报》4月18日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近日开播,再度广受追捧。然而,中华饮食文化的精妙却掩盖不了“舌尖上的安全”告急的尴尬。近日,一度被视为“国家秘密”的全国土壤普查结果首次公布:中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已达16.1%,耕地污染尤其堪忧,超标率高达19.4%;重金属镉超标率为7.0%,在污染物超标中居首位。  土壤污染信息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国家利益,从相关程序与法律上来看,此前一直秘而
通过一些新闻渠道,读者也多少了解了一些《敦刻尔克》的台前幕后故事。比如说该片全程采用“大格式”(largefrmat)胶片拍摄,后期也全程采用传统的光化学洗印来制作胶片版本,数字版本都是以8K或6K的精度直接扫描大格式中间正负片而得,完全摒弃了数字中间片流程。那么问题来了,在数字王朝所向无敌的时代,诺兰为何要这样做?对于本片想要传递的视听体验有何助益?如此特立独行是否能开辟新格局?  大格式拍摄的
美国高等院校除了大学,还有很多通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国内也翻译做“文理学院”“博雅学院”),这类学院一般是私立的,规模比较小,师生比例高,一般只有本科,强调的是通识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威斯里女子学院等极少数学校,这类学院在中国鲜有人知。  但最近却有一所深泉学院因为录取了一名中国学生,在中国暴得大名,被中国媒体称为“该校学术质量得分与哈佛并列第一”“该学院在挑选学
9月28日至10月12日,江苏省美术馆将迎来“墨向·非常态”大型水墨艺术展。这个展览由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南京诸子艺术馆承办,国内声名显赫的一线画家和年轻的未来之星齐聚金陵,周京新、徐累、刘庆和、张见、徐华翎、李金国、秦修平、秦艾、郝量、祝铮鸣等近60位水墨画家携200余幅优秀作品参展,如此大规模的展出也是近年来国内水墨创作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  近年来,水墨艺术的走强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事实,国内各
“正因我采访了太多的灾难,大到矿难、地震、战争,小到病痛、车祸,那种目睹别人失去一切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太过于苍白。” 多年后的今天,王颖回忆起当年在巴格达满是防爆墙的街上,躲过随处可见的巡逻警察,偷偷用相机记录美军撤离后的伊拉克时,她仍旧有些提心吊胆。  而今披肩的直发,有神采的双眼,再加上淡蓝色的棉马甲和毛绒长靴,让你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摄影记者,但如果用另一个词语—“花店女店长”来
奇丹·巴噶特也被称为“青年偶像”,定期给印度主流报纸写专栏普及常识,并四处向年轻人演讲。他说:“我以我接触到、影响到和触摸到的印度人的数量来衡量我的成功。”  奇丹·巴噶特(ChetanBhagat),生于1974年4月22日,印度著名作家。他已出版五本畅销小说和一本杂文集,根据其处女作《五点人》{fivepointsomeone股编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曾在中国广受欢迎。  相比电影《三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