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努力追求一节什么样的语文课?这是一个我问过无数语文教师,也问过自己无数次的问题。我以为,唯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应然方向。
首先,它应该是一节纯粹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就绝不能冒语文之名,行思品、科学、政治、历史等课之实。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本质特征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语言文学的欣赏和品鉴,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样的语文课,一定遵循了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聚焦语文元素,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比如落实识字写字、教学朗读、品味语言、指导积累、学习批注、点拨写法等,始终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启蒙習作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绝不“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
其次,它应该是一节儿童的语文课。儿童的语文课应该致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夯实儿童的基础,培养儿童的习惯,为儿童继续学习语文做好各种铺垫。我决不会为了“惊艳登场”而标新立异、过度解读,把“课程的语文”上成“教师的语文”;也决不会无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学”之名违背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儿童在课堂上消失不见。儿童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课堂,悦纳的课堂,探究的课堂、肆意生长的课堂;教师的态度和方式,则应循循善诱,顺势而为,不断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始终坚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儿童发光”。儿童的语文课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年段目标,绝不能把五年级的语文课自降标准上成三、四年级的语文课,也不能人为拔高上成六年级的语文课,以此类推,这也应该成为一节好课的基本准则。
再次,它又不仅仅只是一节语文课。在这节课里,你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也可以惊喜地发现语文教学将去往何方;你可以全面地感知何为语文意识,也可以充分地领略哲学、美学、生命教育学等,为语文课的提亮增色;你可以伴随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课堂节奏,深刻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对儿童的持续影响力,也可以在陌生化的文本解读、教学线索、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中真切地体会课堂教学的生命诗意和活力。可能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已经超越了言语本身,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它应该已经融入儿童的生活、生命,成为儿童生长律动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在努力追求的语文课,也是我称之为“最低标准”“最美境界”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首先,它应该是一节纯粹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就绝不能冒语文之名,行思品、科学、政治、历史等课之实。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本质特征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语言文学的欣赏和品鉴,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样的语文课,一定遵循了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聚焦语文元素,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比如落实识字写字、教学朗读、品味语言、指导积累、学习批注、点拨写法等,始终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启蒙習作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绝不“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
其次,它应该是一节儿童的语文课。儿童的语文课应该致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夯实儿童的基础,培养儿童的习惯,为儿童继续学习语文做好各种铺垫。我决不会为了“惊艳登场”而标新立异、过度解读,把“课程的语文”上成“教师的语文”;也决不会无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学”之名违背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儿童在课堂上消失不见。儿童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课堂,悦纳的课堂,探究的课堂、肆意生长的课堂;教师的态度和方式,则应循循善诱,顺势而为,不断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始终坚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儿童发光”。儿童的语文课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年段目标,绝不能把五年级的语文课自降标准上成三、四年级的语文课,也不能人为拔高上成六年级的语文课,以此类推,这也应该成为一节好课的基本准则。
再次,它又不仅仅只是一节语文课。在这节课里,你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也可以惊喜地发现语文教学将去往何方;你可以全面地感知何为语文意识,也可以充分地领略哲学、美学、生命教育学等,为语文课的提亮增色;你可以伴随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课堂节奏,深刻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对儿童的持续影响力,也可以在陌生化的文本解读、教学线索、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中真切地体会课堂教学的生命诗意和活力。可能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已经超越了言语本身,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它应该已经融入儿童的生活、生命,成为儿童生长律动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在努力追求的语文课,也是我称之为“最低标准”“最美境界”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