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频发生。每一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但给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对广大人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便。面对这些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与免疫学两学科的教育教学应该认真的思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以应对未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同时这也是我们整个医学界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66-01
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则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甲流等等,这些事件的每一发生无不对我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大伤害。而要面对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责任重大。要想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应对医学界面临的种种挑战,就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方面人才。
一、我国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现状
我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所涉及的是使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一种病原体引起。这种“病原单一论”最终必然导致对该病情的诊断以及防治也是单一的。在普遍遵循这一模式的情况下,我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面的教育教学一直以来着重于讲授病原体的性状、致病机制、病原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强调的是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则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的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1)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现代一些新现病原及其所致疾病的不断出现,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将新现病原及其所致疾病的的相关知识加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不能让未来的医学工作者们对此一无所知。
(2)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致病性及诊治都存在新的启迪,并且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急需将其渗透到现在的微生物教学中。
(3)由于近年来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常见性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而许多其他类传染性疾病成为了新的常见性疾病,这种疾病谱的改变也需要尽快加入到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否则也很容易造成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三、在当前医学面临着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育工作者们要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单因论”,充分认识生物因素、心理社會行为因素、自然因素在微生物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用科学的医学理念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历程。帮助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抗生素并不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有效办法。而以微生物调节剂及时调整微生态平衡、把握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健康效应,才是有效控制和预防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
(2)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虽然疾病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微生物仍然是致病的危险生物因素,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依然是医学基础课重点课程之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中的的重点和非重点内容都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并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以做好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已经发生的非典、禽流感以及甲流这些比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校都应将其发生的病因,发病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及时的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为学生在今后参加工作以及从事相关类研究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们往往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笔记,并在课后进行背诵,然而在考试中发现依然很多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之前那种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代替“填鸭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定向、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试验案例教学。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基础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
(4)提高师资水平。现代医学模式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通过参加学术活动、进修、函授培训班等形式,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以丰富自己的周边知识,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查阅文献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类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洁,左伟东,潘国庆.浅谈高等学校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刘大维.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案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7期
[3]赵卫,张玲,朱利,张文炳,龙北国.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2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66-01
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则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甲流等等,这些事件的每一发生无不对我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大伤害。而要面对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责任重大。要想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应对医学界面临的种种挑战,就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方面人才。
一、我国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现状
我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所涉及的是使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一种病原体引起。这种“病原单一论”最终必然导致对该病情的诊断以及防治也是单一的。在普遍遵循这一模式的情况下,我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面的教育教学一直以来着重于讲授病原体的性状、致病机制、病原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强调的是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则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的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1)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现代一些新现病原及其所致疾病的不断出现,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将新现病原及其所致疾病的的相关知识加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不能让未来的医学工作者们对此一无所知。
(2)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致病性及诊治都存在新的启迪,并且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急需将其渗透到现在的微生物教学中。
(3)由于近年来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常见性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而许多其他类传染性疾病成为了新的常见性疾病,这种疾病谱的改变也需要尽快加入到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否则也很容易造成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三、在当前医学面临着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育工作者们要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单因论”,充分认识生物因素、心理社會行为因素、自然因素在微生物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用科学的医学理念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历程。帮助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抗生素并不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有效办法。而以微生物调节剂及时调整微生态平衡、把握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健康效应,才是有效控制和预防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
(2)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虽然疾病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微生物仍然是致病的危险生物因素,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依然是医学基础课重点课程之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中的的重点和非重点内容都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并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以做好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已经发生的非典、禽流感以及甲流这些比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校都应将其发生的病因,发病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及时的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为学生在今后参加工作以及从事相关类研究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们往往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笔记,并在课后进行背诵,然而在考试中发现依然很多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之前那种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代替“填鸭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定向、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试验案例教学。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基础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
(4)提高师资水平。现代医学模式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通过参加学术活动、进修、函授培训班等形式,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以丰富自己的周边知识,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查阅文献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类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洁,左伟东,潘国庆.浅谈高等学校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刘大维.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案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7期
[3]赵卫,张玲,朱利,张文炳,龙北国.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