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课本,巧为文章之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的整体。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精美读写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把读的过程转化为写的冲动,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实现“以阅读帮助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的良好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开拓思维,积极设计丰富的读写一体化活动,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明确借鉴、学习的方向,在文学作品的熏染中逐步培养言语敏感度和审美鉴赏能力。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尝试开设“主题阅读写作课堂”。本文即从言、意、形、旨四个方面,探讨了开发利用课本资源以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课本;阅读;写作;言语;想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标准》和写作教学论告诉我们,勤积累方能薄发,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愈能根深叶茂。现实中,一线教师也充分体会到阅读是文章写作的有机活水,增加阅读量对于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无可非议。但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一样,常常错误地认为此阅读积累仅针对课外阅读,课本之外才有“万水千山”。
  然而,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依托课本开展的阅读教学占据了日常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从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看,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看书不少,写作不会”的困惑。反观教材,大量的文章各具特色,有的以抒情见长,有的以说理取胜,有的妙在情节的曲折有致,有的好在人物的栩栩如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借鉴写作技法、生成写作触点的丰厚资源库。可见,单纯的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并不能直接带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片面强调“课本之外”进而轻视、放弃课本的做法更可能造成文本资源、教学时间的双重浪费。
  语文教学的前辈叶老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钱梦龙老师也撰文指出,写作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而解决的办法是“读和写必须沟通”。在此基础上,我区教研员邹国强老师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借助“阅读教学生长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即紧扣语文学科本色,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对言语作品及其言语的敏锐的感悟力,为写作教学充分奠基。
  那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如何结合?有哪些可供操作的简明途径和策略?笔者在实践与思考中总结了如下一些肤浅的做法。
  一、悦纳课本之言,扮靓文章表达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觉得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积累与运用课本素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素材“分类资料库”。例:①新词美词荟萃,精彩句段摘录,精彩句段赏读。如:七年级课本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摘自《济南的冬天》(老舍);“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摘自《紫藤萝瀑布》(宗璞)。②文中的文学形象,人物性格特点、人生际遇。③作者的生平事迹、精神世界、相关作品。④课本材料和与之相类似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学会做批注,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一些精彩句段、名言妙语,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词汇自然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会随手拈来,文章之“炊”,自然就有字、词、句这样的好“米”了。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多做有心人,强化记诵,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
  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言语的感悟力,为写作打基础。让学生自己去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一起感受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增强学生对作品语言的感悟力,并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怎么让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怎样让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让学生去领悟去吸纳,明白正是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把在阅读中吸纳到的借鉴到写作中去,仿照课文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按“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去写景,将平淡枯燥的语言化为生动活泼。然后布置学生作文《秋》。
  片段练习:仿写“秋草图”“秋花图”“秋风图”“秋雨图”“迎秋图”,选取你认为能表现秋天之美,或秋意之浓的一处景色,进行细致地描写,从而展现秋天的特点。
  《春》的精神是抽象的,要形象地写出它,就要通过具体的“物”:春山、春水、春阳、春风、春雨、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人们的活动。这就是古人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树写之。”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各类景物的点。我们也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写“秋”,秋天有秋山、秋水、秋阳、秋天的花草树木、秋天的人们的活动,只要抓住秋天这些景物的点,就可以写出“秋的精神”。
  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语言,我们设计了一些读写一体化写作题目。如:   (一)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要求:注意文中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容貌的语句,借鉴这种手法,用150字左右的小片断描写你最熟悉的同学或老师的外貌,适当加以议论。
  (二)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雨之歌》
  要求:①选择自然中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以“之歌”为题写篇短文;②模仿《雨之歌》,运用适当的比喻、拟人手法,尽量让语言优美、生动。
  作文时,学生首先根据作文题目的中心调出“分类资料库”中可以运用的材料;其次,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文体来组合这些材料;再次,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便能很快完成一篇佳作。
  二、悦纳课本之意,提供想象空间
  优秀的范文,不但具体地告诉我们应怎样写,而且有引起我们联想、开拓我们思路的作用。想象,必须是合理想象。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或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或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或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等。无论何种形式,要求展开的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必须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同时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源自课本,这就要教师善于寻找课本中精美的读写材料,设计丰富的读写一体化活动。浙江名师杨聪老师教学《杨修之死》时,有一个“一刻词评杨修”的环节,即兴写作带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也借鉴了杨老师的做法:
  小说中的杨修死了,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和思考。你喜欢杨修的个性吗?你对他的死持何态度?请以“(填入一叹词)的杨修”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笔者在教学《石壕吏》一文时,抓住课文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和巧妙的构思入手,进而讨论作者构思的意图,对相关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赋予课文丰富的文化底蕴。其次,以传神的对话品析为突破口,展开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补白,抓住关键词“暮”、“夜”、“怒”、“独”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握主旨,达到欣赏杜甫诗要达到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片段写作:①抓住关键词“一何”“怒”发挥学生的想象刻画“吏”的人物形象。②以“景物”辅“对话”,诗歌开头的“暮”与“夜”,设想场景用笔描绘当时的夜色。③以“对话”串“情节”,“独与老翁别”是故事的尾声,用第一人称写出诗人的心理活动。在分析鉴赏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作文,促进学生感悟力与表达力“二力”的提高。学生习作摘录一则:
  夜,死寂死寂的,连星星也隐去了身影,只留一弯新月在无尽的苍穹中。凄凄的月光抹在小屋的屋顶上,小屋显得更冷清了。突然,一声喧哗惊起了枯树上的乌鸦,扑棱棱飞走了。漫漫黑夜中,亮起了几点火光,紧接着就传来了人群大声的喧哗,还夹杂着嘤嘤的哭泣声,不时还有人大声喊着:“不许哭!听见没有?!烦死了!”一会儿,这叫嚷声便近了,来到了小屋门前。院里的狗大声叫着,给夜平添了一份凄楚。月照在这一行人身上,地上,犹如蒙了薄薄的一层霜,给人一股寒意。一会儿,喧闹静下来了,寂静中只听到一个老妇人啜泣着哀诉命运的不幸。
  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方式很多,如:
  (一)内容补白——课文:《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中自“蒙乃始就学”后省略了吕蒙的改变,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吕蒙听了教诲之后所做的事情。要求:能与前后文自然衔接,符合实际情况。
  (二)故事续写——课文:《范进中举》
  假设范进没中举,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参照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写一篇短篇小说,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三)课文改写——课文:《望江南》
  仿照诗人曾冬《唐诗素描》的写法,根据诗歌提供的意境和内容,合理想象和联想,用第一人称改写《望江南》,不少于300字。
  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个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从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看着未知的世界,到在书本中得到答案,就能迸发出写作的灵感,以生动的笔调将多彩的作文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类作文的训练,我认识到,通过精心引导,让学生对事物原型进行深刻剖析,借助想象和猜想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挖掘,让思维的射线从事物的原点辐射出去,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自由想象、自由联想和自由创造的能力,让他们各自的个性特征得到自由的张扬,最终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和成功的愉悦。
  三、悦纳课本之形,把握文章布局
  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是记流水账,有什么写什么,不会剪裁;最薄弱的环节是细节描写,总是用概述性语言,缺少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和具体情境的再现。此种情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学习方式上作出调整,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对文本意义作理性思考,教师随机引导点评,把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巧妙地渗透其中。
  笔者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重点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让学生明白插叙是由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相关内容的叙述,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线分明,插叙前后应当有提示性和标志性的语句。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课后立即“趁热打铁”,读写结合。要求找到自己的一篇记叙类习作,尝试运用插叙的顺序提升质量;或给提供的材料运用插叙重新组织,并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笔者在教学沈复的《童趣》时,我参照河北杭艳霞老师的四步立体的全方位的阅读。首先通过三个活动:①以“童趣在”的句式找寻到作者似的童趣:飞翔在歌唱的蚊子声中,飘扬在丛林走兽的遐想中;潜隐在鞭打蛤蟆的快意里……②以“童趣就是”的句式辨识到童趣是把小的当成大的如草丛成了树林,土块成了峰、谷;就是把丑的当成美的如蚊虫飞舞当成白鹤舞空;也是把好的当成坏的如癞蛤蟆吞食二虫就该受捉、鞭、驱。③以“童趣就是的”的句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寻根童趣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感悟到童趣就是孙猴火眼金睛般的明察秋毫,童趣就是仙鹤般自由飞翔的想象,童趣就是如水的童心,如兔的爱心……实现了第一步: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主题等)。这时学生已基本读“懂”文本。接着我就以“文章是(表现)童趣”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探究写技。体会文章行文构思、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通过活动师生一起总结出了奇思妙想生童趣,一线串珠缀童趣,情态传神显童趣,细描动作绘童趣,又喜又惊现童趣,虚实相生抒童趣、语言洗练描童趣之后,我究根问底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要讴歌童趣?最后以“我认为《童趣》写得最有特色的是”的活动展开对《童趣》的赏析从各个角度评价《童趣》“写得怎么样”,经过以上四步立体的全方位阅读就为接下来创写童真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实记叙文谋篇布局营造波澜的方法很多。比如文章中加入多种描写,即在叙写事件之时,调动人物、环境、侧面、细节等多种描写方法,除了突出题意、充实文章内容以外,还可以提高叙述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境感(课文《老王》《社戏》等)。又如文章中融入议论抒情,即在叙写事件之时,采用夹叙夹议或者画龙点睛的写法,使描叙更显激情,或者更富有理性,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强化了文章的意图,愈显其丰富的内蕴(《安塞腰鼓》《荷叶母亲》等)。例如,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一)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星星变奏曲》
  要求:选取一种事物,例如蚕、灯、小草、帆等;赋予事物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它的某种特征来抒发感悟;模仿《星星变奏曲》的形式,诗歌不少于2节,每节不少于4行。
  (二)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本次作文训练意在延续文中感人的父子情,引导学生用关切的眼光审视父亲,用真实的文字来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要求:①以“父亲,请听我说”为题;②采用日记或书信的形式,格式正确。
  四、悦纳课本之旨,促进生成深度
  文以意为主,一篇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选择表现手法,甚至小到标题的制定、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立意的需要来加以酌定。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就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我们的作文训练,在表达形式方面的做功较多,而写作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内容立意。感悟的迟钝、认识的肤浅、思维的单调,成了近年来学生作文的顽症。思想的宽度与深度,是一篇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参数。不少学生感叹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很难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其实,对于我们的作文来说,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提纯和升华。
  笔者在教学《社戏》时尝试以体验式阅读的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用学生自己的感悟完成自我感动。我紧紧抓住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一句,引导学生围绕“豆”“戏”仔细揣摩,深入探讨。“豆”并不好吃,“戏”并不精彩,真正令“我”难忘的“意”在哪里?学生打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之窗和情感之门:“迅哥儿之意不在戏,在乎情谊之间,情谊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
  一旦打开了思考的通道,胸中自会有丘壑,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文章立意自然也胜人一筹。为提升学生作文中的立意,我们设计了一些训练题目。
  (一)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雪》
  鲁迅的文章向来以思想深刻著称,而学生的作文却大多立意浅显。《雪》一文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感、独立的追求,启人深思。此次作文就是要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拓深写景文章的立意。
  要求:①选取一自然现象或自然景物,如风、雨、雷、电或花、草、树木……;②根据所选事物的特征,适当联想,并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③300字左右。
  (二)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孔乙己》
  孔乙己的一生是个悲剧,仕途之路、人生之路,这个读书人都以惨败收场。请以“这个读书人的路”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400字。
  (三)阅读教学拓展训练——课文:《谈生命》
  “生命”是个谜,也是个千古谈论不休的话题。冰心女士以她隽永的文字,谈了她对于生命的睿智思考。学了课文后,关于“生命”,关于“语言运用”,关于“篇章结构”,你受到哪些启发呢?请以“也谈生命”为题,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不少于300字。
  “意在笔先”,从领会课文立意出发,触类旁通,引申扩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选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总之,作文应遵循由“入格”到“出格”的规律,学生作文尤其如此。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是学习语言的捷径,揣摩写作的标本,也是认识生活的桥梁、激发想象的媒介。正如叶老所说:“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以课文为范例,置阅读与写作于一种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使课本资源真正成为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平台。
  (责任编辑:李敏)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盛极一时。至今陶行知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在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之上,简单概括陶行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与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了解掌握AMI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
作者通过对1958、1964、1973、1985及1997各年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逐日平均水文资料的流量级分析,得到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日均造床流量1958
研究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的功能性变化,对于孕期保健有着重要意义,临床观察证明,这种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症状必须注意与孕期并发症加以鉴别,如被忽略,会给孕妇身体健康造成
目的:检测血浆钾钠氯、葡萄糖、尿素含量,用于临床急诊的可行性探讨.方法::采用电解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和血浆五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清和血浆中,氯、葡萄糖、尿素
目的:检验国产喹硫平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国产喹硫平治疗,并与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16周.采用简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