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新课标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师放下架子,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自居,而应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心理学家也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师生问答能使课堂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课堂提问当如何设计,才能更为科学有效并富有艺术韵味呢?
  一、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有如射箭打靶要瞄准一样,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来设计。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在出示课题后就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就抓住了题眼发问,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切中肯綮
  “牛鼻子”是教师课堂提问“牵引”的关键处。如果将学生乐而好学、勤奋钻研的精神比作“牛劲”,那么教师要如何设问才能“牵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牛鼻”呢?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写道:“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旋律由音符构成,音符是作曲家用笔写成的,肖邦的一腔热血怎么会化成音符呢?在看似矛盾的地方发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吸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到答案。答案就在下文:“肖邦日夜思念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还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曲径通幽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改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去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认为自己“全懂了”“没问题了”,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教师直接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必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设计提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通过讨论,学生很快便能理解,文中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认识。
  四、化整为零
  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让学生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教师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设置问题,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了全面、准确的要求,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主旨时,也可以利用多层设问,化整为零的方法设计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源之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  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知识、熟知知识难重点都有着奇效。这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培养环节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预习。要告知学生,预习不是仅仅将教材内容看一篇,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思维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将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结合,建立有效的数学体系。这样的预习才能够真正的有
期刊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
期刊
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从提出问题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知识。此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汲取课本中的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得“渔”,而不是得“鱼”,真正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一、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很多理论为问题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让其能有实践的可能性。其中以下三
期刊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⑴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⑵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2.小学
期刊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1.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
期刊
1 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训练目标不明确  训练没有目标,方向就不明确,这是提高田径训练效能的关键。从我国当前广大中小学、基层体校的田径训练情况看,訓练普遍存在着大而全现象,缺少专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青少年田径训练贵在培养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在他们身心机能发育不全的情况下,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步骤,以及竞技所必需的快速、力量、心理稳定等素质。中学体育、体校因受升学率和教师考评机制的影响,
期刊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期人类科技技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标志,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也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前进形式。文章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信息科学是理解和应用信息的科
期刊
高考生物复习通常安排两轮。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对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别有较全面的了解,对重难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轮复习,较第一轮复习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纵横知识网络的构建;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结合信息提取能力,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为了更好实现二轮复习的目标,复习时往往要深入了解学生学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后的学情,精心编写复习学案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牧区汉语文教学,由于汉语是藏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些客观情况,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了(藏族地区使用)汉语教科书,目的就是为了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也一直使用五省区协编教材,到了2013年,很多老师和家长提出,学校的汉语教材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的领导认为,汉族学生能接受到的知识,我们藏族學生同样能够接受。
期刊
研究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的目的,是在于找到能够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语文阅读量问题的优化途径。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并就其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一、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提到“课本阅读量”这个名词,可能还有一些教师或者学生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它是指全套课本内完整的阅读文章数量,包括课堂上需要多节课时进行精讲的精读课文、一些可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教学的略读文章和小学高年级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