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父母和家人的心,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处在幼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免疫系统十分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感染,从而引发各类疾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冬春季最为常见,是引发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感染、羊水吸入和过敏反应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
  那么,小儿肺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事实上,小儿肺炎的诊断相对困难,往往发病较为隐匿,而导致小儿肺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因此,诊断小儿肺炎要进行多项检查,其中包括痰液、肺穿刺物及支气管镜下取标本等多种培养,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患者无法得到确切的结果。与此同时,小儿肺炎也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从它的死亡率就能看出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主要还是依赖抗生素,但是由于不同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同,在治疗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球菌株,青霉素是治疗中的首选,但临床中仍有约25%左右的肺炎球菌株对青霉素存在耐药性。针对肺炎球菌株的耐药性,临床上采用了大剂量青霉素、頭孢类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虽然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抗生素的主要功效仍是抗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并不适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疾病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缓解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要从小儿的特点出发,小儿的呼吸道管腔较为狭窄,黏膜较为柔软,血运也相对丰富,然而其纤毛运动较差,气道平滑肌也相对偏薄偏小,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在多种细菌或病原体的刺激下,气道分泌物会增多或增稠,从而导致患者气道黏膜的充血肿胀,气道的阻塞更为明显,这就使得呼吸道的通气情况受到限制。小儿肺炎治疗中要重视祛痰,清理气道内分泌物,恢复气道的通气功能,就能够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
  在常规的抗感染、平喘及抗敏治疗之外,临床上常常应用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氨溴索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氨溴索作为一种呼吸道润滑祛痰药,是溴己新的第八个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能够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物质的分泌,增加中性黏多糖分泌,减少酸性黏多糖合成,并促进代谢,使呼吸道黏液理化趋于正常,利于排出。在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时,患儿的支气管腺体得到了较好的刺激,痰液能够得到稀释,并且更快地排出。而盐酸丙卡特罗又名美普清,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平滑肌中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对平滑肌起到舒张作用,除此之外,盐酸丙卡特罗还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效果及促纤毛运动作用。
  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的给药方式是口服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选择这样的给药方式也是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考虑。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量上应有严格的区别,就氨溴索而言,1岁以下的患儿每次口服10mg,2~4岁的患儿每次口服15mg,5~12岁的患儿则每次口服30mg,每日均用药3次。就盐酸丙卡特罗而言,6岁以下的患儿每次口服12.5μg,6~12岁的患儿每次口服25μg,每日均用药2次,所有治疗持续2周。从临床治疗结果来看,仅应用常规治疗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在70%,而加入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则在90%。
  当然,每种药物的治疗在起效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氨溴索的不良反应较少,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胃痛、腹泻等。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而盐酸丙卡特罗则可能出现口干、鼻塞、倦怠和胃部不适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AST(GOT)、ALT(GPT)、LDH上升等肝功能障碍。因此,医生在治疗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尤其是低龄患者。
  至此,大家已经了解了小儿肺炎的许多知识,包括小儿肺炎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也了解到治疗过程中除了抗炎、平喘、抗敏等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受阻现象进行改善,而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就是常见的用于扩张气道平滑肌,帮助痰液排出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幼儿有着充沛的精力,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美术教育中,让幼儿自由发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依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自然会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并深化对活动的印象,促使自身思维模式得到发散。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不要过于注重成绩和评分,而是尽可能让幼儿根据个人想法,自主尝试绘画和练习,通过作品进
本次研讨的案例虽然说的是立定跳远,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如,“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概念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太关注但又时刻都在运用的技能,为什么学生在运动中凸显了分化呢?这不仅仅牵涉到单个动作问题,还牵涉到技能形成本身的问题。根據Richard A.Magill的动作和运动技能概念来看两者的区别时,就会发现案例研讨中所说的“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内容既是动作要求,更是技能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教育的起点。与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合作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更是每位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积极创新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助力幼儿健康成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境  1.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实施“我为幼师代言”教师节活动。教师节之际,围绕“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主题,策划举办“我为幼师代言——庆祝教师
自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努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在花都区教育局指导和帮助下,花都区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将其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也将其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花都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局面,实现了区内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全覆盖,并涌现出众多设计科学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办,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承办,重庆市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于2017年12月21-23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在新中国刚刚度过70华诞之际,2019年10月18日至21日,为期4天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本届活动现场展示64节体育课,线上交流371节体育课,是历届观摩展示活动以来影响最大、组织最好、方式最新、效果最佳的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盛会。“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转变理念,提供合作土壤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以原地侧向投掷沙包为例,按照以往的理念,教师会把引臂、屈肘、出手角度等影响投掷距离的因素告诉学生,再设计一些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如今,我们倾向于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得出影响沙包投掷距离的一些因素,再通过学
针对“三人篮球”比赛规则,教练员可在不违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范围内对规则稍加改动,以增强趣味性,提高训练比赛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规则调整策略  1.合理利用场地与器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二至三年級(低年级组)的队员在身高、力量、用力方法和技术运用熟练程度等方面受限。因此,在“三人篮球”训练中,低年级组可采用篮筐高度为2.75m,罚球线与球篮间距离为4m并贴标志线。这样相应地降低低年级组
曾经,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见图1)从这两匹马“在角力”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系列的学生的运动场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识到体育游戏的一些变化正包含在其中,其中还蕴含着育人的思想。故希望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体育游戏为了什么而变,即目的是什么;怎么进行变化,即方法是什么。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一、为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而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运动技能教学是体
一、活动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为城区小学,人多场地小,全校49个教学班级,近2400个学生,一片200m的田径场。让每名学生都参加学校体育竞赛,都有展示的机会,是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方向。如何让全员运动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得最大的效率,让每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更多的竞赛项目,需要精心的預设和组织,尤其是人多场地小的学校更加需要精心策划,竞赛方式和组织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动会竞赛规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