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数学教研组现有5位教师,其中4位教师每人教1个年级,1位教师教授两个年级,教师所教的年级段基本是固定的。由于任教年级相对固定,就出现了对所教年级熟悉,对其他年级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不清楚的情况。这一客观因素使得学校的教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各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很好地夯实;前后年级的知识、能力缺乏衔接等。为此,我们数学组围绕学校的主题研究,确定了“整体把握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课题研究。
整体研读教材,把握年段教学衔接。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同一范畴的内容会在不同年段分别出现,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从整体上去认识,然后才能就某一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的特点进行学段定位,建构新知,并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于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段的要求是逐步加深的,存在着紧密联系。数学组教师按照知识点、能力培养、教授方法几个方面,对低中高教材解决问题的应用题部分进行了细化。细化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发现随着知识点的变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再发展到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最后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坡度设计教学环节,分阶段落实教学目标。数学组教师通过坡度设计教学环节,在小学分阶段落实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应达到的能力,同时还要明确学生小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水平,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落实现阶段要求,还要考虑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重复原来所教的内容,同时还要为以后的知识进行铺垫。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针对教材内容的纵向特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坡度设计”。
例如:二年级和三年级都有两步解决问题,一个是连乘,一个是乘除,都属于二级运算。那么,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落脚点又有什么差异?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后,确定二年级的教学目标应放在会从两幅有关系的图画中寻找信息,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即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信息。同时,从图片当中去选择有用的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是二年级两步解决问题的重点。到了三年级,重点就放在了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并且学会解答。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先引导学生用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摆学具或者画图帮助学生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法,并列式计算。
今后,我们既要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又要将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我们认为,只有把各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整体研读教材,把握年段教学衔接。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同一范畴的内容会在不同年段分别出现,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从整体上去认识,然后才能就某一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的特点进行学段定位,建构新知,并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于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段的要求是逐步加深的,存在着紧密联系。数学组教师按照知识点、能力培养、教授方法几个方面,对低中高教材解决问题的应用题部分进行了细化。细化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发现随着知识点的变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再发展到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最后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坡度设计教学环节,分阶段落实教学目标。数学组教师通过坡度设计教学环节,在小学分阶段落实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应达到的能力,同时还要明确学生小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水平,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落实现阶段要求,还要考虑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重复原来所教的内容,同时还要为以后的知识进行铺垫。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针对教材内容的纵向特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坡度设计”。
例如:二年级和三年级都有两步解决问题,一个是连乘,一个是乘除,都属于二级运算。那么,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落脚点又有什么差异?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后,确定二年级的教学目标应放在会从两幅有关系的图画中寻找信息,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即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信息。同时,从图片当中去选择有用的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是二年级两步解决问题的重点。到了三年级,重点就放在了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并且学会解答。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先引导学生用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摆学具或者画图帮助学生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法,并列式计算。
今后,我们既要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又要将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我们认为,只有把各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