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产品,它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市场需要大量的模具技术工人,这为技工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如何办好模具专业的问题就摆在技工院校面前。
一、设置专业课程及内容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模具制造、模具安装及调试、模具维修、并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的技术工人。在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时,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模具制造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技工院校应根据社会上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文化知识内容的设置以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设置应面广而简单,专业技能知识的设置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企业需要的是集加工、调试、安装、维修及设计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和内容,将设计、制造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教师的口授和板书,借助于挂图和部分实物。而在模具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差。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所有图形和零件的成形过程通过三维图形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有利于同学们学习和接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其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此之前,技工院校开设机械类专业基本上是按工种设置的,各个专业的联系不大。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窄,主要是针对各自的工种,满足传统的教学任务问题不大,但面对综合性较强的模具专业的教学就面临知识面和经验的欠缺问题。另一方面是市场对用模具生产出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现代模具制造技术与传统模具制造技术已有本质区别。传统模具制造技术主要是传统机械加工和手工加工,而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是集传统机械加工与新的加工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就对开办模具专业所配备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模具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传统加工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因此,要办好模具专业,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聘用大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习教学
技工院校的特点在于培养的学生成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由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院校。模具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模具拆装加工、安装调试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具零件的加工、装配、拆装过程进行训练;二是设计及制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必须完成三大典型零件模具结构的设计,学生从零件的成形工艺分析入手,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用软件绘出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件零件图,并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最后由学生亲自動手制作。全部零件加工后,再对模具进行装配,然后试模,直到冲出合格的零件。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加强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在企业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准就业实习。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相关专业的实际要求,定期来学校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技术,使学生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加强,又弥补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的不足的缺陷,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很快与企业接轨,容易适应多变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合作,开展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设置专业课程及内容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模具制造、模具安装及调试、模具维修、并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的技术工人。在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时,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模具制造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技工院校应根据社会上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文化知识内容的设置以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设置应面广而简单,专业技能知识的设置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企业需要的是集加工、调试、安装、维修及设计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和内容,将设计、制造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教师的口授和板书,借助于挂图和部分实物。而在模具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差。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所有图形和零件的成形过程通过三维图形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有利于同学们学习和接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其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此之前,技工院校开设机械类专业基本上是按工种设置的,各个专业的联系不大。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窄,主要是针对各自的工种,满足传统的教学任务问题不大,但面对综合性较强的模具专业的教学就面临知识面和经验的欠缺问题。另一方面是市场对用模具生产出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现代模具制造技术与传统模具制造技术已有本质区别。传统模具制造技术主要是传统机械加工和手工加工,而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是集传统机械加工与新的加工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就对开办模具专业所配备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模具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传统加工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因此,要办好模具专业,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聘用大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习教学
技工院校的特点在于培养的学生成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由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院校。模具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模具拆装加工、安装调试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具零件的加工、装配、拆装过程进行训练;二是设计及制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必须完成三大典型零件模具结构的设计,学生从零件的成形工艺分析入手,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用软件绘出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件零件图,并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最后由学生亲自動手制作。全部零件加工后,再对模具进行装配,然后试模,直到冲出合格的零件。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加强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在企业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准就业实习。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相关专业的实际要求,定期来学校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技术,使学生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加强,又弥补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的不足的缺陷,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很快与企业接轨,容易适应多变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合作,开展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