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有其独特的地形特征,也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独特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湖南各地区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湖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湖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引入到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使我国多地域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使高中生的民族音乐知识素养得以提升,对继承和发展湖南民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湖南民歌;艺术特色;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78-01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湖南民歌作为其中翘楚,历史悠久。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高中的音乐教育更是要以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为标准。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所以湖南民歌的艺术特色正符合其要求。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可以在湖南民歌的熏陶下,更加喜爱我国民间音乐、学会享受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求,主动探索音乐之中所真正表达的感情,只有将自身需求和对音乐独特见解相融合,才能发挥出音乐在教育教学中最纯粹的目的。
一、高中的音乐教学引入地方音乐成为教学特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的音乐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民间音乐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在现如今已经被流行音乐以及各式各样的外国音乐文化所影响,地位明显下降,甚至部分地方的民族音乐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善于将本地区民间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将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到高中的音乐教学的课程,是对高中音乐知识的拓展,能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怀的重要手段,更能够促进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二、湖南民歌的分类以及艺术特色
湖南民歌有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大类。就汉族民歌而言,以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为主,以风俗性民歌“伴嫁”为主要特色。少数民族民歌则是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经过发掘和整理的民歌、民间音调为主。
劳动号子是在集体劳动中,为统一步调,进行更高效劳动时所演唱的歌曲,常采用的是“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这些歌的歌词都是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作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特定的场景中再结合劳动者们的需要,就此形成了鼓舞劳动热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劳动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我们说,劳动号子既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诗歌的最重要来源。
楚巫文化熏陶下的湘人是浪漫主义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人与人之间交往崇尚自由,对语言工具,包括音区、词汇、语法都是极少有限制的。武陵山脉横贯湖南境内,为了克服距离问题,湘人说话习惯了高位置,真、假声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声音传得远,而且还听起来抑扬顿挫。因而,湖南民歌声腔的一大特色就是嘹亮,演唱时真、假声交替自如,高声区音高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极致,将这种自由的演唱形式运用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调的题材也很多样,它的题材可以是历史事件、也可以是生活的故事、还可以是各种现实生活上的政治与社会热点,所以小调的表现内容也是极其丰富与有趣的。在如今社会不断的发展推动下, 小调也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例如歌舞,戏曲等,使小调在艺术和表现力上得到了完善。在一些小调作品中,内容和题材基本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几种曲调,在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中,也成了小调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湖南民歌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影响
有选择的提炼和选择本地区民族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材,既能让学生了解该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们形成对音乐最为正确的价值观。
(一)音乐教学内容
在基本的音乐教学基础上去发现新的内容,使不同音乐素养、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去接受新的挑战,发现新的乐趣。在老师教唱民歌的同时还可以渗透与歌曲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使学生们有兴趣去了解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民歌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方式
湖南民歌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填词,促进学生对湖南文化风格特点的了解,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将一切有关于民歌民谣,都运用到其中。音乐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脱离。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唱一唱嘹亮的湖南民歌,鼓励他们对歌曲进行加工创作,重新编排、演绎,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亲身体验地方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四、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应注重民族音乐文化中质朴的语言及其真挚的情感,正是这种歌唱内心世界的歌曲,才能教育学生们珍惜美好的青春,感恩美好的生活,这也正是教育功能的完美体现,它不仅使学生们了解湖南的风土人情和关于民间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坚韧、淳朴的性格特征。在现在化教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认真利用民族音乐中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更应不断完善和调整音乐课程的内容,才能使湖南民歌更好地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去,最大限度的保证湖南民歌音乐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2.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闽.湖南民歌地域性差异研究[M].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07C843
[2]李蓝.湖南方言分区评述及再分区[J].语言研究,1994.
[3]李闽.湘南湘北差异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
[4]彭静.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湖南民歌的演进[J].艺术评论,2010:70.
关键词:湖南民歌;艺术特色;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78-01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湖南民歌作为其中翘楚,历史悠久。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高中的音乐教育更是要以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为标准。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所以湖南民歌的艺术特色正符合其要求。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可以在湖南民歌的熏陶下,更加喜爱我国民间音乐、学会享受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求,主动探索音乐之中所真正表达的感情,只有将自身需求和对音乐独特见解相融合,才能发挥出音乐在教育教学中最纯粹的目的。
一、高中的音乐教学引入地方音乐成为教学特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的音乐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民间音乐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在现如今已经被流行音乐以及各式各样的外国音乐文化所影响,地位明显下降,甚至部分地方的民族音乐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善于将本地区民间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将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到高中的音乐教学的课程,是对高中音乐知识的拓展,能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怀的重要手段,更能够促进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二、湖南民歌的分类以及艺术特色
湖南民歌有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大类。就汉族民歌而言,以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为主,以风俗性民歌“伴嫁”为主要特色。少数民族民歌则是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经过发掘和整理的民歌、民间音调为主。
劳动号子是在集体劳动中,为统一步调,进行更高效劳动时所演唱的歌曲,常采用的是“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这些歌的歌词都是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作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特定的场景中再结合劳动者们的需要,就此形成了鼓舞劳动热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劳动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我们说,劳动号子既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诗歌的最重要来源。
楚巫文化熏陶下的湘人是浪漫主义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人与人之间交往崇尚自由,对语言工具,包括音区、词汇、语法都是极少有限制的。武陵山脉横贯湖南境内,为了克服距离问题,湘人说话习惯了高位置,真、假声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声音传得远,而且还听起来抑扬顿挫。因而,湖南民歌声腔的一大特色就是嘹亮,演唱时真、假声交替自如,高声区音高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极致,将这种自由的演唱形式运用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调的题材也很多样,它的题材可以是历史事件、也可以是生活的故事、还可以是各种现实生活上的政治与社会热点,所以小调的表现内容也是极其丰富与有趣的。在如今社会不断的发展推动下, 小调也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例如歌舞,戏曲等,使小调在艺术和表现力上得到了完善。在一些小调作品中,内容和题材基本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几种曲调,在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中,也成了小调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湖南民歌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影响
有选择的提炼和选择本地区民族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材,既能让学生了解该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们形成对音乐最为正确的价值观。
(一)音乐教学内容
在基本的音乐教学基础上去发现新的内容,使不同音乐素养、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去接受新的挑战,发现新的乐趣。在老师教唱民歌的同时还可以渗透与歌曲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使学生们有兴趣去了解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民歌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方式
湖南民歌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填词,促进学生对湖南文化风格特点的了解,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将一切有关于民歌民谣,都运用到其中。音乐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脱离。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唱一唱嘹亮的湖南民歌,鼓励他们对歌曲进行加工创作,重新编排、演绎,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亲身体验地方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四、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应注重民族音乐文化中质朴的语言及其真挚的情感,正是这种歌唱内心世界的歌曲,才能教育学生们珍惜美好的青春,感恩美好的生活,这也正是教育功能的完美体现,它不仅使学生们了解湖南的风土人情和关于民间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坚韧、淳朴的性格特征。在现在化教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认真利用民族音乐中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更应不断完善和调整音乐课程的内容,才能使湖南民歌更好地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去,最大限度的保证湖南民歌音乐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2.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闽.湖南民歌地域性差异研究[M].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07C843
[2]李蓝.湖南方言分区评述及再分区[J].语言研究,1994.
[3]李闽.湘南湘北差异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
[4]彭静.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湖南民歌的演进[J].艺术评论,2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