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与爱情的冲突看奥菲利娅的悲剧内涵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奥菲利娅对家庭的顾及是纯粹的,她对爱情的向往也是纯粹的,但亲情与爱情在奥菲利娅身上不能并存。奥菲利娅既已选择了家庭,就注定要放弃爱情。可奥菲利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依然抱着既能服从家庭,又能追求爱情的幻想,最终得来的只能是被恋人抛弃、父亲被刺身亡的双重悲剧。总而言之,奥菲利娅的悲剧内涵在于她无法下定决心,在家庭与爱情的选择中只取其一。
   关键词: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 悲剧
  奥菲利娅是《哈姆莱特》戏剧中的一位配角,她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是哈姆莱特的恋人。文章从奥菲利娅的家庭与爱情两方面入手,探究她的个人悲剧内涵。
  一.家庭悲剧
  家庭在奥菲利娅心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奥菲利娅发自本心地顾及家庭,她不愿牺牲家庭而追求爱情。故奥菲利娅最终听从了父兄意旨,这是她的主动接受,而非被迫服从。奥菲利娅在爱情与家庭中选择了后者,这也成了她后续一些列悲剧的起源。那么,从何可以看出奥菲利娅是主动服从家庭的呢?
  (一)奥菲利娅面对兄长与父亲的说教时,迅速转变了态度,这是她家庭意识的唤醒。第一幕第三场,奥菲利娅向雷欧提斯和波洛涅斯坦白了哈姆莱特屡次向她示爱的实情,不料却引来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对于哥哥的教训,奥菲利娅的态度是无所忌惮的,她的回答有些不屑,甚至还用火药味十足的话来反击哥哥。如,“不过如此吗”、“我的好哥哥,你不要像有些坏牧师一样,指点我上天去的险峻的荆棘之途,自己却在花街流连忘返,忘记了自己的箴言”[1]。但当奥菲利娅面对父亲时,她的态度就有所改变了。“父亲,他向我求爱的态度是很光明正大的”、“他差不多用尽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的盟约,证实他的言语”[2],奥菲利娅试图用哈姆莱特身上的闪光点说服父亲,让父亲同意这桩爱情,可这些话与波洛涅斯接二连三的训诫相比是苍白无力的。最终,奥菲利娅说了句:“我一定听从您的话,父亲。”[3]在爱情与家庭中选定了后者。
  在短时间内,奥菲利娅的态度由不屑变为试图妥协,再到对服从。实际上,这一迅速转变是奥菲利娅心中的家庭意识被唤醒了。此时的奥菲利娅正沉溺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爱情使她产生了叛逆、反抗。而当奥菲利娅受到兄父说教后,她重新意识到顺从家庭才是正确的,故主动放弃与哈姆莱特往来。人们作出各种行为由主观意识所决定,外界因素对人的行为也有影响,但终归不是最主要的。奥菲利娅服从了家庭,这取决于她根植本心的家庭意识,兄父的说教则是外部因素,对奥菲利娅的家庭意識起到了唤醒作用。
  (二)家庭环境对奥菲利娅家庭意识的塑造,让她始终认为家庭是正确无疑的。家庭意识必然由家庭环境来培养,奥菲利娅从小到大所在的家庭环境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从波洛涅斯的说教中,窥探她的家庭样貌。“你讲的话完全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你是一个毛孩子,竟然把这些假意的表示当作了真心的奉献”[4],波洛涅斯始终把奥菲利娅当作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为奥菲利娅的行为设限。奥菲利娅的感受不会被考虑,她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对父亲唯命是从。这样极端严格、绝对服从的家庭环境,让奥菲利娅逐渐形成了一种凡事均以家庭为是的意识。她可能根本没有怀疑过家庭,更不会有追求自由爱情的念头,她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家庭允许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的。
  二.爱情悲剧
  爱情是双向的,谈及爱情悲剧必须要兼顾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两方面的爱。
  (一)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爱:由深变浅,最终消失不见。哈姆莱特爱奥菲利娅是可以肯定的,在剧中有明确表露。第二幕第二场,波洛涅斯给国王念哈姆莱特的情书:“我最爱的是你。再会!最亲爱的小姐,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是你的,哈姆莱特。”[5]第三幕第一场,哈姆莱特说:“我的确曾经爱过你。”[6]第五幕第一场,众人为奥菲利娅下葬,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争吵时说:“我爱奥菲利娅。”[7]
  但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爱情态度有所转变,这个转折点在第二幕第一场,奥菲利娅向父亲交代了哈姆莱特闯来见她的情景。“他的上身的衣服完全没有扣上钮子,头上也不戴帽子,他的袜子上沾着污泥,没有袜带,一直垂到脚踝上”,哈姆莱特衣冠不整且狼狈不堪,与王子形象格格不入。“他的脸色像他的衬衫一样白,他的膝盖互相碰撞,他的神气是那样凄惨,好像他刚从地狱里掏出来,要向人讲述他地域的恐怖一样”,哈姆莱特面如枯槁、魂不守舍,神情异常。“他发出一声非常惨痛而深长的叹息,好像他的整个胸部都要爆炸,他的生命就在这一声叹息中间完毕似的”、“他走出了门外,他的两眼还是注视在我的身上”[8],哈姆莱特的举动透露着深深的绝望与留恋,好像这是他与奥菲利娅的最后一次见面。
  哈姆莱特为何表现得如此深情?因为哈姆莱特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他人的几句命令就动摇,奥菲利娅对他不过是虚情假意,自己之前深爱奥菲利娅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奥菲利娅之所以拒绝与他交往,就是因为奥菲利娅与波洛涅斯、克劳狄斯是沆瀣一气的,是自己为父报仇路上的敌人。此次见面,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表现着深深的留恋,实则是他对之前爱情的告别,在这之后,哈姆莱特便不再爱奥菲利娅了。这也是他在第三幕第一场、第二场对奥菲利娅极尽冷漠、讽刺的原因。
  (二)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爱:始终如一。奥菲利娅由衷地爱着哈姆莱特,父亲的命令只能禁锢爱情的表象,而不能泯灭奥菲利娅爱哈姆莱特的内心。奥菲利娅一直留存着既能顾及家庭,又能追求爱情的执念。奥菲利娅显然不明白,在她选择了家庭之后,哈姆莱特自然要离她而去。当奥菲利娅的热切与哈姆莱特的冷漠争锋相对,爱情悲剧就产生了。
  第三幕第一场,波洛涅斯和克劳狄斯设下计策,让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在城堡中偶遇,以查明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奥菲利娅得知这个计划后是欣然的,因为她有十足的把握,认定此时的哈姆莱特依然爱她。假如哈姆莱特说了爱她,她便成了治愈哈姆莱特疯癫的一剂良药,就可以不受父亲的阻挠,名正言顺地与哈姆莱特在一起了。而且王后的愿望亦是如此,在王后退下之前,她对奥菲利娅说:“奥菲利娅,但愿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更愿你的美德能够帮助他恢复原状,使你们两人都能安享尊荣。”[9]可惜事与愿违,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相见后,直白地告诉了她:“我没有爱过你。”并说了四次“进尼姑庵去吧”,反复咒骂奥菲利娅是在虚伪地恪守着贞洁。奥菲利娅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受到了戏耍与侮辱,她看到心爱的人变成如今这副疯癫模样,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落差。   尽管奥菲利娅遭受了爱情打击,但她仍用一种爱恋的态度去对待哈姆莱特,这在她哭诉的言语中可以体现。“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10]奥菲利娅言语中充满了溢美之词,将哈姆莱特视为一个完美而近乎神圣的人,即便受到了哈姆莱特的伤害,她也依然爱哈姆莱特。
  三.家庭与爱情悲剧的交叠
  奥菲利娅先是被哈姆莱特厌弃,又得知父亲被杀害的消息,她从极度悲伤逐渐变成了精神失常。在第四幕第五场,奥菲利娅在自杀前最后一场戏中唱的歌曲,可以证明是家庭与爱情的双重原因酿成了奥菲利娅的个人悲剧。
  奥菲利娅向国王、王后这样唱:“张三李四满街走,谁是你情郎?毡帽在头杖在手,草鞋穿一双。姑娘,姑娘,他死了,一去不复来;头上盖着青青草,脚下石生苔。嗬呵!殓衾遮体白如雪,鲜花红似雨;花上盈盈有泪滴,伴郎坟墓去。情人佳节就在明天,我要一早起身,梳洗整齐到你窗前,来做你的恋人。他下了床披了衣裳,他开开了房门;她进去时是个女郎,出来变了妇人。”[11]从“情郎”、“伴郎坟墓去”、“情人佳节”、“恋人”等词语中,能感受到这唱的就是哈姆莱特。其中对情郎逝世的描写,并非说哈姆莱特死了,而是指她与哈姆莱特的爱情终结了。“她进去时是个女郎,出来变了妇人”,奥菲利娅虽对哈姆莱特矢志不渝,但这种坚贞已是毫无意义的了,只能是浪费时间的白白等待。奥菲利娅唱的是对哈姆莱特的责备与怨结。
  奥菲利娅向哥哥这样唱道:“他们把他抬上柩架;哎呀,哎呀,哎哎呀;在他坟上泪如雨下;——再会,我的鸽子。他会不会再回来?他会不会再回来?不,不,他死了;你的命难保,他再也不会回来。他的胡须像白银,满头黄发乱纷纷。人死不能活,且把悲声歇;上帝饶赦他灵魂!”[12]“胡须像白银”、“黄发乱纷纷”显然是对波洛涅斯形象的描述。“柩架”、“坟上”、“他死了”、“人死不能活”是对波洛涅斯去世的实指。奥菲利娅唱的是对父亲的悼念。
  既然家庭与爱情都给奥菲利娅带来了深切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她不得不用自身生命的终结来解决这个矛盾。故奥菲利娅唱完这两首歌,就落水自杀了。
  奥菲利娅对家庭的顾及和爱情的向往都是纯粹的,但亲情与爱情不能在奥菲利娅身上并存。她既已选择了家庭,就注定要放棄爱情。可奥菲利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依然抱着既能服从家庭,又能追求爱情的幻想,最终得来的只能是被恋人抛弃、父亲被刺身亡的双重悲剧。总而言之,奥菲利娅的悲剧内涵在于她无法下定决心,在家庭与爱情的选择中只取其一。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注 释
  [1]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1.
  [2][3][4][5][6][7][8][9][10][11][12]《莎士比亚全集》第9册,2014:23,23,23,42,65,129,37,62,66,103-105,108-11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虽然素以“温良恭俭让”、“中庸之道”闻名,其实也是一直有“狂狷”的传统的。莫言虽然来自贫困的乡村,出生也卑微,却也在走上文学之路伊始就发出“天马行空”的雄强之声,堪称那个时代意气风发的一个缩影,也可见那股狂气在民间的根深蒂固。   一   1985年,莫言出道之初,曾经以管谟业的本名发表过一篇创作谈《天马行空》。其中写道:“文学应该百无禁忌”。“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
期刊
内容摘要:明代笔记小说中内容丰富,本文以《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作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观察明代社会各方面发展情况,其中涉梦文本有助于理解明代文人百姓生活状态,民间信仰。本文将明代笔记小说中的梦分为传胪登科梦、求释疑难梦、天降大任梦和故人所托梦四大类,通过对梦文本的再度分析,把握其中时代脉搏的跳动以及蕴含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明代笔记小说 梦 社会现实  古典文学中许多作品与梦相关,很多名家以梦为题
已经有三年多时间,我没有进行小说创作了,今年冬天,我开始写一部小说,写到十多天后,又停了下来。写作中的小说沿着小说的逻辑在进展,按照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深入,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好小说,可是,我终于还是失去了继续下去的热情,在写作了五六万字后,终于停了下来。不是我失去了一个小说家基本的能力,使我停笔的唯一原因,是残酷的现实。是的,在我周围,现实正以一种非理性的,完全没有善意与诚挚的方式匪夷所思地展
期刊
内容摘要: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它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塑造了第一个患有时代忧郁症的“多余人”形象,还在于诗体小说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所蕴蓄的艺术特色与价值:一是诗的抒情性和小说的叙事性有机结合;二是行文流畅凝练,语言朴实简洁;三是结构布局独特,内容复杂又惊人的和谐。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 艺术特色  《叶甫盖
内容摘要:借涓生的回忆录,鲁迅将知识分子对新式启蒙话语的共谋,以寓言的形式埋在了这场文字游戏中,暴露出传统话语与新式话语共存的真实状态,即西方理论形式与本土精神内核的悬置、新话语成为旧话语语境下的语言剩余物、启蒙话语和日常生活状态的模糊指认与混乱交杂等现象,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启蒙话语“不及物”与“悬置”状态的纠缠问题。这种在鲁迅思想中的冲突——由他自己独特的、嫁接到无数“涓生”身心的方式,埋藏着五
内容摘要:驹尺喜美是日本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之一,其代表作《魔女的逻辑》和《魔女的文学论》开创了日本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河。驹尺喜美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日本近现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和永井荷风的经典作品,揭露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扭曲,批判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   关键词:女性主义 批评 日本  驹尺喜美是日本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之一,她的很多思想对后来的女性主义批评研究产生了重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馆藏古籍《嘉定府志》整理以及抢救性保护利用的实践,从《嘉定府志》的时代背景、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历史文献价值等方面,分析阐述《嘉定府志》作为乐山的地方文献,在版本学、文献学、地方史料等方面具有的极其珍贵的价值,对研究乐山地域文化,发展乐山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嘉定府志》 地域文化 地方文献  乐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图书馆的馆藏古籍资源十分丰富,
内容摘要:本文对作家莫泊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短篇小说《项链》的创作背景与情节出发,从独立性、命运具有悲剧性和自我意识的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大致分析,并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的形象展开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项链》 贪慕虚荣 独立 坚韧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备受争议,看法不一,而能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正确的认识是评价小说的关键之一。小说中的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