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我们的生存之基、竞争之本。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创造性的发挥。我园教师的教学工作重视流程、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对幼儿的发展状况、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获得了经验的关注却比较少。因此,教师的创造性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为了能帮助教师在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研究的快乐,我们在管理中努力寻找和探索适合我园教师发展的“三位一体”园本教研模式,来有效加速教师从理论认知向实践操作转化的进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园所办园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重新定位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即园本教研是审视和解决本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改进过程。其次,调整园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即教研管理、教研实践、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三者之间是相互依托、密切联系、持续改进的关系。
观念的转变与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我们在园本教研实践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研究思路骤然清晰。下面,是对我们两年来的教研实践历程进行的小结与分析。
■ 研究历程
以大地全脑情境式阅读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切入点,以研究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为主线,为教师提供支持,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自身专业水平提高。
1.协调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使教师变执行为策划,使教材实施变统一为多元
在教研管理层面,首先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研究的切入点是分析解读阅读作品,帮助教师理解作品的核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更加关注教师理解作品和实施作品的有效程度;在实践中期期待教师能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策划者转变;在活动实施中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差异与创意。其次,强化了管理流程,使研究实践工作在策划、实施、分析与调整的循环中持续改进。
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将教研培训、教研实践和教研反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明确研究主线,并尝试着改变。
(1)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从纲要和大地阅读课程的核心理念入手,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深化对核心理念的理解。
例如,在共同学习和解读纲要语言领域内容时,我们帮助教师梳理、巩固核心概念,力求使教师能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有效开展活动;在学习和解读大地阅读课程的核心理念时,我们帮助教师聚焦该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力求使教师深化对工具教材内涵的理解。
(2)在教师实践方面,我们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我们在帮助教师分析教材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阅读课程所涉及作品的分类及特点,大地阅读课程所涉及的作品分为儿歌、诗歌、看图讲述、故事、文学欣赏等;第二阶段,帮助教师寻找分析作品的有效途径:图画、词汇、情节、名称、句子等;第三阶段,帮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众多信息中筛选作品的核心价值。
我们在实践分析小结时做了三方面工作:在活动实践中了解教师的理解程度,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在与教师对话中了解教师需求与困惑,分析原因,提出整改策略;在教学实录中,了解教师整体水平,分析原因,调整管理策略。
我们的所得:第一,教师对语言领域的核心理念有所了解,能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第二,教师在接触新作品时,根据作品特点,能有意识地尝试从多种途径了解作品和理解作品要义;第三,教师在策划和实施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能有意识的将活动丰富和拓展。
我们的不足:第一,教师在策划时,对作者要传达的真实想法领会不够深入和完整;第二,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切入形式的变化,对核心目标的完成不够明确。
我们的改进:第一,强化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的目标的关系对应;第二,帮助教师理解作品要义,分析各种线索背后呈现的价值。
2.协调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使教师变传授者为支持者,使幼儿变接受为主动学习
在教研管理层面,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将研究的切入点定位在选择适宜活动方式,促进幼儿的理解学习方面;将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在教师在实施活动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提供的有效支持上;将预期成果由期待教师在活动中由关注作品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幼儿的研究,期待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等。
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的培训、实践与反思的视角进行了调整。
(1)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共同学习和领会纲要语言领域中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帮助教师细化设计流程,拓展教学方法。其次,培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的相关内容,使教师能在纲要精神的倡导下,更加理性地了解幼儿。
(2)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鼓励教师由关注教材的理解向关注自身与幼儿共同发展转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幼儿发展的具体策略是:第一,教师在活动策划和反思中,关注目标与环节的衔接和对应关系;第二,教师在活动实践中,关注对幼儿经验和活动表现的反馈与支持。
在实践分析与小结时,我们关注教师流程设计及重点的把握。即从活动策划的由来部分,我们了解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关注程度,帮助教师寻找幼儿、课程与活动有机结合的契合点;从教师活动实践中,我们了解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把握,帮助教师提高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教师的实践反思中,我们了解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发展理论的理解与转化程度,为教师的有效管理支持提供依据。
我们的所得:第一,教师在活动中,明确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教的方式更多取决于幼儿的实际表现;第二,教师在活动策划中,关注了内容深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即熟悉—理解—复述—表演—拓展等;第三,教师在活动实施中,提高了师幼互动的频次,关注了对幼儿表现的反馈,即重复和追问。
我们的不足:第一,教师在活动策划中,环节衔接有脱节和倒挂现象;第二,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特点和认知方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回应幼儿的方式比较单一。
我们的改进:第一,调整我们对教师指导的策略,即指导前移、策划聚焦、反思对应;第二,共同明确案例研究的程序:把关—深入—研讨—改进—小结。
■ 我们的收获
1.教师解读、策划、实施、反思教育活动的能力明显提高
(1)教师能够从作品呈现的多元信息中,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幼儿的需要筛选价值。
(2)教师在活动策划的环节组织中,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
(3)教师在活动实施中,互动频次增加,互动向度由单向向多维拓展。
(4)部分教师在活动反思中,能够借助教育理论和发展理论重新审视活动的开展情况。
2.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1)师师对话的内容更多聚焦在课程研究与幼儿发展上。
(2)师师互动氛围积极,体现在能主动分享经验和共同解决问题上。
3.管理者在园本教研中能自觉维护和保障管理机制的运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明确做好园本教研的四个环节:敏锐观察、理性分析、扎实实践、持续改进。
(2)确保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三个前提:①发现“真问题”、了解“真需求”;②提供“真帮助”、引发“真思考”;③共促“真发展”。
回顾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她们在研究教材、研究幼儿的意识中的逐渐深入,并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践活动。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改变,但若要将研究深化、要教师发展、要幼儿成长,我们的研究实践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以敏感回应幼儿表现,深化有效互动中对幼儿的理解,关注教师支持幼儿真发展、真促进的有效程度,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重新定位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即园本教研是审视和解决本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改进过程。其次,调整园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即教研管理、教研实践、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三者之间是相互依托、密切联系、持续改进的关系。
观念的转变与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我们在园本教研实践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研究思路骤然清晰。下面,是对我们两年来的教研实践历程进行的小结与分析。
■ 研究历程
以大地全脑情境式阅读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切入点,以研究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为主线,为教师提供支持,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自身专业水平提高。
1.协调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使教师变执行为策划,使教材实施变统一为多元
在教研管理层面,首先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研究的切入点是分析解读阅读作品,帮助教师理解作品的核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更加关注教师理解作品和实施作品的有效程度;在实践中期期待教师能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策划者转变;在活动实施中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差异与创意。其次,强化了管理流程,使研究实践工作在策划、实施、分析与调整的循环中持续改进。
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将教研培训、教研实践和教研反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明确研究主线,并尝试着改变。
(1)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从纲要和大地阅读课程的核心理念入手,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深化对核心理念的理解。
例如,在共同学习和解读纲要语言领域内容时,我们帮助教师梳理、巩固核心概念,力求使教师能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有效开展活动;在学习和解读大地阅读课程的核心理念时,我们帮助教师聚焦该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力求使教师深化对工具教材内涵的理解。
(2)在教师实践方面,我们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我们在帮助教师分析教材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阅读课程所涉及作品的分类及特点,大地阅读课程所涉及的作品分为儿歌、诗歌、看图讲述、故事、文学欣赏等;第二阶段,帮助教师寻找分析作品的有效途径:图画、词汇、情节、名称、句子等;第三阶段,帮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众多信息中筛选作品的核心价值。
我们在实践分析小结时做了三方面工作:在活动实践中了解教师的理解程度,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在与教师对话中了解教师需求与困惑,分析原因,提出整改策略;在教学实录中,了解教师整体水平,分析原因,调整管理策略。
我们的所得:第一,教师对语言领域的核心理念有所了解,能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第二,教师在接触新作品时,根据作品特点,能有意识地尝试从多种途径了解作品和理解作品要义;第三,教师在策划和实施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能有意识的将活动丰富和拓展。
我们的不足:第一,教师在策划时,对作者要传达的真实想法领会不够深入和完整;第二,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切入形式的变化,对核心目标的完成不够明确。
我们的改进:第一,强化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的目标的关系对应;第二,帮助教师理解作品要义,分析各种线索背后呈现的价值。
2.协调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使教师变传授者为支持者,使幼儿变接受为主动学习
在教研管理层面,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将研究的切入点定位在选择适宜活动方式,促进幼儿的理解学习方面;将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在教师在实施活动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提供的有效支持上;将预期成果由期待教师在活动中由关注作品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幼儿的研究,期待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等。
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的培训、实践与反思的视角进行了调整。
(1)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共同学习和领会纲要语言领域中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帮助教师细化设计流程,拓展教学方法。其次,培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的相关内容,使教师能在纲要精神的倡导下,更加理性地了解幼儿。
(2)在教师实践层面,我们鼓励教师由关注教材的理解向关注自身与幼儿共同发展转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幼儿发展的具体策略是:第一,教师在活动策划和反思中,关注目标与环节的衔接和对应关系;第二,教师在活动实践中,关注对幼儿经验和活动表现的反馈与支持。
在实践分析与小结时,我们关注教师流程设计及重点的把握。即从活动策划的由来部分,我们了解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关注程度,帮助教师寻找幼儿、课程与活动有机结合的契合点;从教师活动实践中,我们了解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把握,帮助教师提高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教师的实践反思中,我们了解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发展理论的理解与转化程度,为教师的有效管理支持提供依据。
我们的所得:第一,教师在活动中,明确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教的方式更多取决于幼儿的实际表现;第二,教师在活动策划中,关注了内容深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即熟悉—理解—复述—表演—拓展等;第三,教师在活动实施中,提高了师幼互动的频次,关注了对幼儿表现的反馈,即重复和追问。
我们的不足:第一,教师在活动策划中,环节衔接有脱节和倒挂现象;第二,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特点和认知方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回应幼儿的方式比较单一。
我们的改进:第一,调整我们对教师指导的策略,即指导前移、策划聚焦、反思对应;第二,共同明确案例研究的程序:把关—深入—研讨—改进—小结。
■ 我们的收获
1.教师解读、策划、实施、反思教育活动的能力明显提高
(1)教师能够从作品呈现的多元信息中,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幼儿的需要筛选价值。
(2)教师在活动策划的环节组织中,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
(3)教师在活动实施中,互动频次增加,互动向度由单向向多维拓展。
(4)部分教师在活动反思中,能够借助教育理论和发展理论重新审视活动的开展情况。
2.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1)师师对话的内容更多聚焦在课程研究与幼儿发展上。
(2)师师互动氛围积极,体现在能主动分享经验和共同解决问题上。
3.管理者在园本教研中能自觉维护和保障管理机制的运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明确做好园本教研的四个环节:敏锐观察、理性分析、扎实实践、持续改进。
(2)确保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三个前提:①发现“真问题”、了解“真需求”;②提供“真帮助”、引发“真思考”;③共促“真发展”。
回顾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她们在研究教材、研究幼儿的意识中的逐渐深入,并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践活动。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改变,但若要将研究深化、要教师发展、要幼儿成长,我们的研究实践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以敏感回应幼儿表现,深化有效互动中对幼儿的理解,关注教师支持幼儿真发展、真促进的有效程度,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