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创新是知识科技水平发展的源泉,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现代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重要的高度。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就提出“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着特殊使命”。《创造的秘密》一文写道:“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人类正是有了想象,才能够挣脱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以往经验的局限,找到探索自然奥秘的法宝,获得征服自然的金钥匙。语文素质教育核心是思维能力创新。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思维,语言就无从说起,思维结果也就无法表达出人的自然本意;思维是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能力受思维能力的制约。教师如果不注意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就无法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现有语文教学的潜在因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法如下:
一、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奠定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作者的情感特征仔细把握,运用感知和分析、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来实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生接触到大量书本知识,有着丰富的语文财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讲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对材料中心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调动他们生活积累,想象祥林嫂、阿Q、陈奂生等人物形象,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与他们相类似的生活原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李白诗歌《将进酒》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滚滚奔流的深刻意境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对人生仓促的感伤。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与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例如要求学生阅读鲁迅作品《药》、《祝福》、《阿Q正传》等文章时,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想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没有麻木、冷漠和愚昧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对落后、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
二、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发展不在一个层面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很好掌握,有着不可逾越的时代壕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文章作者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文章中心内涵的感悟。例如,在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的语句时,如果学生不仔细思考,不发挥想象力,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有趣的场面。这时教师若发问:“‘群童’连一根稻草都要,这说明什么?”一点拨,便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局面,感悟到这是文章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的痛苦,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拓宽学生创新思绪渠道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鹦鹉学舌、毫无主见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展示自己独特个性,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所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相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一家之言而已,学校教育重任就在于让更多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自己,超越前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在科学天空畅想遨游,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想,畅谈个人的独特体验。例如:在教授《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根据贾岛《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产生了质疑。他们有的认为无声动作的“推”不能体现“鸟宿池边树”,有的认为“敲”能衬托夜晚的幽静,还有的认为“推”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文人雅士身上,从而推断朱光潜的意境不合原诗的内容诗境。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把握学生学习关键,促进学生思維更好发展
1.注意创新思维的普遍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知识起点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目标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普遍性的原则,对全班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起点、生活经验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充分了解。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要体现难易程度,逐步培养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
2.正确处理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教师必须解说清楚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根据难度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做适当安排,便于学生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产生学习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创造性,给学生示范、点拨、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向课堂外延伸,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时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充分运用到课外书籍的学习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获得学习成绩提高的秘诀。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昌东.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2]李学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3]汪学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创新是知识科技水平发展的源泉,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现代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重要的高度。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就提出“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着特殊使命”。《创造的秘密》一文写道:“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人类正是有了想象,才能够挣脱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以往经验的局限,找到探索自然奥秘的法宝,获得征服自然的金钥匙。语文素质教育核心是思维能力创新。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思维,语言就无从说起,思维结果也就无法表达出人的自然本意;思维是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能力受思维能力的制约。教师如果不注意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就无法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现有语文教学的潜在因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法如下:
一、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奠定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作者的情感特征仔细把握,运用感知和分析、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来实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生接触到大量书本知识,有着丰富的语文财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讲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对材料中心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调动他们生活积累,想象祥林嫂、阿Q、陈奂生等人物形象,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与他们相类似的生活原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李白诗歌《将进酒》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滚滚奔流的深刻意境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对人生仓促的感伤。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与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例如要求学生阅读鲁迅作品《药》、《祝福》、《阿Q正传》等文章时,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想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没有麻木、冷漠和愚昧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对落后、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
二、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发展不在一个层面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很好掌握,有着不可逾越的时代壕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文章作者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文章中心内涵的感悟。例如,在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的语句时,如果学生不仔细思考,不发挥想象力,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有趣的场面。这时教师若发问:“‘群童’连一根稻草都要,这说明什么?”一点拨,便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局面,感悟到这是文章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的痛苦,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拓宽学生创新思绪渠道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鹦鹉学舌、毫无主见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展示自己独特个性,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所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相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一家之言而已,学校教育重任就在于让更多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自己,超越前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在科学天空畅想遨游,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想,畅谈个人的独特体验。例如:在教授《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根据贾岛《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产生了质疑。他们有的认为无声动作的“推”不能体现“鸟宿池边树”,有的认为“敲”能衬托夜晚的幽静,还有的认为“推”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文人雅士身上,从而推断朱光潜的意境不合原诗的内容诗境。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把握学生学习关键,促进学生思維更好发展
1.注意创新思维的普遍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知识起点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目标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普遍性的原则,对全班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起点、生活经验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充分了解。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要体现难易程度,逐步培养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
2.正确处理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教师必须解说清楚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根据难度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做适当安排,便于学生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产生学习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创造性,给学生示范、点拨、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向课堂外延伸,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时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充分运用到课外书籍的学习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获得学习成绩提高的秘诀。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昌东.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2]李学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3]汪学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