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谁做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带着对新课程的种种疑问,我们迅速投入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被激发、被挖掘,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一)还课堂于学生,彻底改变教师观念和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如何做好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由原来属于教师的四十五分钟课堂精简为仅仅十到二十分钟,而把大量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是重中之重。教师的角色意识如果不转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无从改变,新课程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所以教师先要彻底地“洗脑”。
  教师应该怎样教——简化教学
  新课改课堂不会像过去将知识面面俱到地提供给学生,我们教师就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創新点。寻求特色教学,是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课堂外去博览相关群书,而在课堂上去挖掘探索教材中的东西,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值得思索的问题。新课改最大的看点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难度不大,涉及面广。向学生简单而明确地传授知识,是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怎么学——在感受成功中学,在充满自信中学,在充满竞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只要认真地思考,大胆地表达,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这就是学生的本色。提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的落实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这种形式下,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放下“师”的权威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性,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又能够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设计好合理的问题,并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问题要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进行问题设置,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活动了。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揭示问题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离我们很近,而不是深奥的、难懂的。培养了学生通过可行的渠道获得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节课学生都是那么乐学爱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快乐的,学生真正是在感受成功中学,在充满自信中学习。
  (二)还课堂于学生,倾力于学案的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规定了明确而又详细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往往只是把这些东西落实到教案上,再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
  新课改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开展活动必须符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为“热闹”而活动,更不能天方夜谭。活动更要注重实效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探究活动的内容延伸到学生身边去,既要有放还要有收。这就对课前功夫要求更高了,一定要有恰到好处的学案和教学设计。
  (三)还课堂于学生,要把握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在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中列了以下各项,如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讨论、活动的积极程度等。这些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但其操作难度实在太大。我个人认为课改后的教学是否成功,不仅仅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多少,课堂如何“热闹”,而是要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有效性,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看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感情变化和能力的提高情况。新课改的课堂激励机制当然很重要,但学生可能为那点小分儿吵个不休,一旦评价有偏差,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评价一定要慎重。
  我坚信:只有在尝试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一定会很快踏上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效果显著的课改大舞台。
其他文献
一、幻想是童心天真的智慧窗  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将高三英语报刊阅读和我校省级课题“以导引学 以练促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有关要求,对英语报刊语感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做了大胆的尝试。  特别是将“以导引学 以练促学”与Cooperative Learning 和Creative Thinking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推动了学生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最终促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2.了解权力的行使如何监督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机制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分析权力是把双刃剑,使学生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教学重点】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途径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
期刊
摘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守法。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巧妙渗透法制教育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在教学中,我不但没有刻意回避这些
期刊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
期刊
摘要:新课标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体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新课标施行后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落实与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改革初期教师应着重从教材、教学及考评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实践中应对新课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 思考 教材 教学 考评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
期刊
情趣教学的创造性是指情趣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创造性素质不外就是思维的新颖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而要发展学生的这些思维品质,没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心境和情感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创造力是情感和理智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的贫乏与创造力的萎缩是有内在联系的。情趣教学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及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深厚的基础。  情趣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物”激“趣”,以“景”激“趣”,
期刊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情。动态生成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动态生成教学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师生的思想情感更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这样的课堂更富
期刊
数学教学就是教师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律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一些创新实用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利用教师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受教育者,吸引受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牢牢抓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教学艺术的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艺术是教师熟练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对话。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阅读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阅读教学的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作了具体化明确的规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然而在农村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