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课是教师面对其他教师或学生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讲述该课程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的过程,是一种新创的教学研究形式。本文结合英语“说课”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A Good Heart to Lean On》从七个方面、六个教学环节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说课 反思性教学 限时背诵法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面对其他教师或学生,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教材的某个课题的具体特点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讲述该课题的教学设想(如作课方法、目的、意图等)和理论依据。英语“说课”与其他学科的“说课”一样,也包括这四个要素: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课”在于把隐性的内在的思维过程化为显性的外在的表现活动。它从偏重个人的单一的思考和钻研发展到集体的注重于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达到了丰富个人思想资源的目的,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领域,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说课”应该是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的教研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英语“说课”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A Good Heart to Lean On》进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3 《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主要讲述一位残疾的父亲总是扶着儿子行走,以求身体上的平衡,为此儿子总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难堪。等父亲去世后,儿子才发现原来在他成长的道路中是父亲的善心一直引导着他,让他得到了心态上的平衡。全文围绕着善心与平衡展开叙述,是一篇语言学习和道德教育方面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用不同的时态来叙述故事的发展进程; ②学习对照和比较的写法;③学习强调句型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叙述和对比情况表达的技巧,拓展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英语应变交际能力。
(3)思想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善心,尊敬长辈,关爱残疾人。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运用比较句型和不同时态来表达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2)难点:解析多种强调句型的表达。
四、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入校的大一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心灵纯净。作为老师,不仅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使他们的品德修养得到提升,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五、教学方法分析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育理念。由于本文在理解和分析上难度并不是很大,笔者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主要以“讨论话题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长文短教,运用启发式、指导点拨式、限时背诵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warming-up(导入新课)
上课步骤:
(1)PPT展示话题:
How do you feel if your disabled father appearing in your class?
(2)4~6位同学为一组,彼此开展讨论。
(3) 教师选择若干组代表陈述其看法,供全班分享。
构思意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紧扣主题,引起共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形成互帮互助和口语表达的习惯,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上课步骤:
(1)PPT展示话题: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w the son felt about his father when he was younger and how he feels now?
What caused the change of the son attitude about his father?
(2)学生自发地迅速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以上话题,培养口语复述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3)教师下到各小组进行指导与辅助,也可参与小组复述与分享。
(4)选择若干组代表陈述其看法。
(5)对于文章精髓部分要求进行限时背诵。
构思意图: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点拨;复述和背诵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环节三:Language study(重点词汇、句型讲解)
上课步骤:
(1)PPT展示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型:
词汇 :
Coordinate、precise、reluctance、envious、 lean on等。
比较对比句型:While somebody is/does…, somebody else is / does… ;
Unlike sb.else is/does…,sb. is /does…等等。
强调句型:
How sorry I was, how unworthy I was, how I regretted it.
It is...... that(who)......
(2)教师解释、举例说明,学生举一反三并加以运用。
(3)教师总结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比较和强调句型,提供例句翻译参考供学生对照学习,以提高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构思意图:
在学生了解本文大意后,集中精力和时间重点学习本文的词汇和句型,并举一反三,加强口语锻炼;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自己的翻译,加深对新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运用,培养翻译能力。
环节四:Summary(课文总结)
上课步骤:
(1)PPT展示小组讨论话题:
What is a good heart?
(2)请若干学生代表发表看法。
构思意图:语言的掌握在于不断操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机会和情境,鼓励学生建立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自信心,并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五:Reading and listening(听读)
上课步骤:光盘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读。地道的发音朗读有助于学生语音语调学习。
构思意图:
朗读可以使学生容易领会课文的思想大意,并进一步去欣赏其深刻含义,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自信心。
环节六:Homework(作业)
(1)要求背诵课文最后两个段落。
(2)写一篇作文:Father, I want to tell you。
构思意图:
背诵是学习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培养语感,对于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七、教学尝试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笔者主要进行以下的教学尝试:
(1)转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发展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采用限时背诵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以掌握本文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要素与方法[J].科技资讯.2007,(04).
[2]王希宝.试论英语说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王淑芳.试论英语说课教学模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4).
[4]刘旭.高中英语说课[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3).
[5]罗晓杰.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J].课程.教材.教法. 2002,(04).
[6]苏剑芳.英语教师的说课与行为研究──英语“说课”大赛所想到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7]罗晓杰.多媒体辅助英语“说课”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3,(06).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关键词:说课 反思性教学 限时背诵法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面对其他教师或学生,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教材的某个课题的具体特点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讲述该课题的教学设想(如作课方法、目的、意图等)和理论依据。英语“说课”与其他学科的“说课”一样,也包括这四个要素: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课”在于把隐性的内在的思维过程化为显性的外在的表现活动。它从偏重个人的单一的思考和钻研发展到集体的注重于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达到了丰富个人思想资源的目的,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领域,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说课”应该是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的教研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英语“说课”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A Good Heart to Lean On》进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3 《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主要讲述一位残疾的父亲总是扶着儿子行走,以求身体上的平衡,为此儿子总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难堪。等父亲去世后,儿子才发现原来在他成长的道路中是父亲的善心一直引导着他,让他得到了心态上的平衡。全文围绕着善心与平衡展开叙述,是一篇语言学习和道德教育方面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用不同的时态来叙述故事的发展进程; ②学习对照和比较的写法;③学习强调句型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叙述和对比情况表达的技巧,拓展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英语应变交际能力。
(3)思想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善心,尊敬长辈,关爱残疾人。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运用比较句型和不同时态来表达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2)难点:解析多种强调句型的表达。
四、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入校的大一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心灵纯净。作为老师,不仅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使他们的品德修养得到提升,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五、教学方法分析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育理念。由于本文在理解和分析上难度并不是很大,笔者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主要以“讨论话题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长文短教,运用启发式、指导点拨式、限时背诵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warming-up(导入新课)
上课步骤:
(1)PPT展示话题:
How do you feel if your disabled father appearing in your class?
(2)4~6位同学为一组,彼此开展讨论。
(3) 教师选择若干组代表陈述其看法,供全班分享。
构思意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紧扣主题,引起共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形成互帮互助和口语表达的习惯,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上课步骤:
(1)PPT展示话题: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w the son felt about his father when he was younger and how he feels now?
What caused the change of the son attitude about his father?
(2)学生自发地迅速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以上话题,培养口语复述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3)教师下到各小组进行指导与辅助,也可参与小组复述与分享。
(4)选择若干组代表陈述其看法。
(5)对于文章精髓部分要求进行限时背诵。
构思意图: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点拨;复述和背诵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环节三:Language study(重点词汇、句型讲解)
上课步骤:
(1)PPT展示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型:
词汇 :
Coordinate、precise、reluctance、envious、 lean on等。
比较对比句型:While somebody is/does…, somebody else is / does… ;
Unlike sb.else is/does…,sb. is /does…等等。
强调句型:
How sorry I was, how unworthy I was, how I regretted it.
It is...... that(who)......
(2)教师解释、举例说明,学生举一反三并加以运用。
(3)教师总结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比较和强调句型,提供例句翻译参考供学生对照学习,以提高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构思意图:
在学生了解本文大意后,集中精力和时间重点学习本文的词汇和句型,并举一反三,加强口语锻炼;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自己的翻译,加深对新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运用,培养翻译能力。
环节四:Summary(课文总结)
上课步骤:
(1)PPT展示小组讨论话题:
What is a good heart?
(2)请若干学生代表发表看法。
构思意图:语言的掌握在于不断操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机会和情境,鼓励学生建立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自信心,并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五:Reading and listening(听读)
上课步骤:光盘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读。地道的发音朗读有助于学生语音语调学习。
构思意图:
朗读可以使学生容易领会课文的思想大意,并进一步去欣赏其深刻含义,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自信心。
环节六:Homework(作业)
(1)要求背诵课文最后两个段落。
(2)写一篇作文:Father, I want to tell you。
构思意图:
背诵是学习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培养语感,对于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七、教学尝试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笔者主要进行以下的教学尝试:
(1)转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发展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采用限时背诵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以掌握本文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要素与方法[J].科技资讯.2007,(04).
[2]王希宝.试论英语说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王淑芳.试论英语说课教学模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4).
[4]刘旭.高中英语说课[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3).
[5]罗晓杰.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J].课程.教材.教法. 2002,(04).
[6]苏剑芳.英语教师的说课与行为研究──英语“说课”大赛所想到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7]罗晓杰.多媒体辅助英语“说课”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3,(06).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