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正面临着内容与形式、效率与公平、评价与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浙江省慈溪市坚持实证性、过程性和公正性原则,以“教育大数据”的视角构建评价系统,搭建平台,统一框架,开放接口,逐级细化,通过行政推进和教研引领,强化以评促学,跟进结果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主流发展趋势是更加多元、实证、开放和高效,所以还需要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结果应用。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实践;初中
随着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被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迈出了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一步。毫无疑问,小学和初中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必须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高中段进行衔接,其中初中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推行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浙江省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地区之一,在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过于强调标准统一而忽视了地区与学校的差异
例如,对于评价结果,《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各维度评价等第A、B、C所占的比例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实行总量控制。由于不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一刀切”式统一所有学校的比例,就很难从实际情况出发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就难以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2.过于强调评价结果而忽视了评价的过程性与形成性
部分学校只是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仅仅作为一种终结性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形成综合素质的过程。事实上,只有立足学生的成长过程,在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3.过于强调量化转换而忽视了“招分”与“招人”的区别
当前,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于高中段招生的部分方案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四个维度的等第转換为相应的分数,然后将其与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分数相加,作为高中段学校的录取依据。这种最终又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转换成分数的做法,未必能够真正实现学校由“招分”到“招人”的转变。
二、区域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浙江省慈溪市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始于2006年,市教育局发布了《慈溪市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高中段学校在招生中开始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依据。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方案不断完善,规范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至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已被明确列入高中段招生的前置条件,如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必须达到2A2P(A为优秀、P为合格)及以上,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也被学校作为面向特长生招生的重要依据。
1.基本思路
(1)以“教育大数据”的视角构建评价系统
由于评价所需要的相关依据往往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附加工作,从本质上说,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然而,当需要采集、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过多时,则需要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如对典型材料进行审核等。而此时若能够从教育大数据的视角来认识和处理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素,构建符合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要的系统,就能从全局的高度提升工作效率。
(2)统一框架,开放接口,逐级细化
教育部规定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初中学生课程修习记录表》《浙江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表》《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表》三张评价结果呈现表格,宁波市教育局研制了《宁波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由此形成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框架。在操作层面上,各县(市、区)一方面要遵循这一统一框架,不得更改;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此框架基础上逐级细化具体内容。由此看来,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框架是统一的,最终的数据出口是一致的,但是最底层一级的源头框架是由学校自定义的。这样,既为学校提供了直接进行设计操作的接口,又有利于逐级细化,提高了实施效率。
(3)谁使用谁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者除了初中学校,还有高中学校。因此,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要分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尽管二者评价时使用的是共同的数据源,但各自也会有不同的考量视角和不同的评价方法,因而可以相互参考,甚至共用一些结果,但不可以相互干扰。
(4)教研引领,行政推进
忽视评价的诊断、导向等过程性作用,是当前此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而实际上,要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又需要结合不同维度的特点,分类区别加以深化。另外,因为最终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招生升学挂钩,所以只有由行政推进,方可确保与业务形成合力。
2.实践探索
浙江省慈溪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历了从试点到试行再到区域推进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理念不断提升,评价方案不断完善,评价手段不断更新,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方案的不断明确细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区域推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1)搭建统一平台
慈溪市历时两年研发了教育大数据平台,并且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原有的学业水平评价系统加以整合,开发了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此作为大数据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慈溪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涵盖了全市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学段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其中,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与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整合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其他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应用,从而使大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除此之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衔接。例如,三个学段的评价方案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其测评框架、内容、标准和方法也各有不同,不仅体现了学段的特点,而且在数据结构上又充分考虑了统一的使用需求,实现了数据的全程跟踪。因此,三个学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既相对独立,又整体统一(见图1)。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用户涉及所有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数据量大,流程复杂,系统开发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符合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慈溪市经过充分的研究与讨论,多次反复调整、修改与优化方案,现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系统创造性地采用模型定制的方法,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通过简单的个性化设置,即可生成符合个性需求的操作系统,从而避免了“千校一面”的现象。另外,在操作上力求简单化,不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强化以评促学
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招生升学进行挂钩,既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为了改变学校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把教育引导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轨道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为了提升以评促学的实效,慈溪市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做到三个“随时”,即“数据随时采集”“评价随时反馈”“结果随时共享”,由此将评价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对于最终的评价结果,则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会由公开透明的流程、写实性为主的记录和高频次、快反馈的评价保证其公正、公平。
(3)推进结果应用
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慈溪市始终坚持“科学、渐进、充分”的原则。“科学”,即在坚持国家和省、市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细化和不断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方案,使之经得起科学、公正、公平的考验;“渐进”,即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工作推进的进程,积极稳妥地逐步加大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充分”,即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在确保科学、公正的前提下,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而不能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从表面上去迎合改革。
例如,在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初期,慈溪市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段录取的前置条件。对此,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如普通高中要求全P及以上,一级特色示范高中要求2A2P及以上。同时,在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中期,慈溪市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列为中招录取的实质性要素,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被作为排名的依据。从2017年开始,除了在“三位一体”招生时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条件以外,拟将录取分数线改为投档分数线,由高中段学校根据自身的评价方案,并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在投档线以上的考生。
三、思考与展望
1.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新课程理念和国际先进教育潮流的引领下,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向着更加“多元、实证、开放、高效”的方向发展。
(1)多元
多元,主要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结果的多元。例如,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学生和教师,与学生相关的家长、社会和机构等均可以通过开放的系统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和細致。另外,按照“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不同评价主体产生的评价结果也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个性化的评价。
(2)实证
实证,即用证据说话,让证据成为评价结果的有力支持。包括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形式,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有标志性和典型性意义的经历固定下来,使之形成具有严密逻辑对应关系的证据链。
(3)开放
开放,是指评价系统的开放。评价系统是一个建立在严密数据安全保障基础上的可控的开放平台,学生作为系统的主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和互相促进的局面。
(4)高效
高效,是指评价工作的高效。随着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分析的智能化转型的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效率将大大提升。届时,教师不但不会将此项工作视为一种负担,而且将乐于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整合优势,更高效、快捷地完成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在内的大量相关工作。
2.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级部门职责
当前,尽管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已先行一步,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之中,但小学阶段尚未全面跟进。因此,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看,需要有更为清晰的整体和分段设计,以便全面推进不同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另外,尽管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但各地对于政策的把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应该承担哪些具体的职责、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哪些需要自主细化,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2)进一步挖掘评价本位功能,加强结果应用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首先要充分挖掘评价的本位功能,使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如此,才能做到不为评价而评价,才能确保育人和选人的统一。
(3)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借助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当今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利用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以教育大数据的思路,在系统、策略、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4)进一步加强研讨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基本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要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还需要加强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设计、操作、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研讨,相互借鉴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思路和做法,并使之得到推广,从而充分发挥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此,方可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实践;初中
随着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被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迈出了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一步。毫无疑问,小学和初中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必须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高中段进行衔接,其中初中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推行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浙江省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地区之一,在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过于强调标准统一而忽视了地区与学校的差异
例如,对于评价结果,《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各维度评价等第A、B、C所占的比例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实行总量控制。由于不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一刀切”式统一所有学校的比例,就很难从实际情况出发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就难以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2.过于强调评价结果而忽视了评价的过程性与形成性
部分学校只是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仅仅作为一种终结性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形成综合素质的过程。事实上,只有立足学生的成长过程,在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3.过于强调量化转换而忽视了“招分”与“招人”的区别
当前,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于高中段招生的部分方案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四个维度的等第转換为相应的分数,然后将其与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分数相加,作为高中段学校的录取依据。这种最终又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转换成分数的做法,未必能够真正实现学校由“招分”到“招人”的转变。
二、区域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浙江省慈溪市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始于2006年,市教育局发布了《慈溪市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高中段学校在招生中开始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依据。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方案不断完善,规范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至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已被明确列入高中段招生的前置条件,如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必须达到2A2P(A为优秀、P为合格)及以上,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也被学校作为面向特长生招生的重要依据。
1.基本思路
(1)以“教育大数据”的视角构建评价系统
由于评价所需要的相关依据往往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附加工作,从本质上说,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然而,当需要采集、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过多时,则需要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如对典型材料进行审核等。而此时若能够从教育大数据的视角来认识和处理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素,构建符合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要的系统,就能从全局的高度提升工作效率。
(2)统一框架,开放接口,逐级细化
教育部规定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初中学生课程修习记录表》《浙江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表》《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表》三张评价结果呈现表格,宁波市教育局研制了《宁波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由此形成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框架。在操作层面上,各县(市、区)一方面要遵循这一统一框架,不得更改;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此框架基础上逐级细化具体内容。由此看来,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框架是统一的,最终的数据出口是一致的,但是最底层一级的源头框架是由学校自定义的。这样,既为学校提供了直接进行设计操作的接口,又有利于逐级细化,提高了实施效率。
(3)谁使用谁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者除了初中学校,还有高中学校。因此,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要分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尽管二者评价时使用的是共同的数据源,但各自也会有不同的考量视角和不同的评价方法,因而可以相互参考,甚至共用一些结果,但不可以相互干扰。
(4)教研引领,行政推进
忽视评价的诊断、导向等过程性作用,是当前此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而实际上,要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又需要结合不同维度的特点,分类区别加以深化。另外,因为最终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招生升学挂钩,所以只有由行政推进,方可确保与业务形成合力。
2.实践探索
浙江省慈溪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历了从试点到试行再到区域推进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理念不断提升,评价方案不断完善,评价手段不断更新,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方案的不断明确细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区域推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1)搭建统一平台
慈溪市历时两年研发了教育大数据平台,并且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原有的学业水平评价系统加以整合,开发了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此作为大数据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慈溪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涵盖了全市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学段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其中,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与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整合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其他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应用,从而使大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除此之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衔接。例如,三个学段的评价方案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其测评框架、内容、标准和方法也各有不同,不仅体现了学段的特点,而且在数据结构上又充分考虑了统一的使用需求,实现了数据的全程跟踪。因此,三个学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既相对独立,又整体统一(见图1)。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用户涉及所有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数据量大,流程复杂,系统开发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符合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慈溪市经过充分的研究与讨论,多次反复调整、修改与优化方案,现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系统创造性地采用模型定制的方法,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通过简单的个性化设置,即可生成符合个性需求的操作系统,从而避免了“千校一面”的现象。另外,在操作上力求简单化,不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强化以评促学
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招生升学进行挂钩,既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为了改变学校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把教育引导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轨道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为了提升以评促学的实效,慈溪市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做到三个“随时”,即“数据随时采集”“评价随时反馈”“结果随时共享”,由此将评价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对于最终的评价结果,则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会由公开透明的流程、写实性为主的记录和高频次、快反馈的评价保证其公正、公平。
(3)推进结果应用
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慈溪市始终坚持“科学、渐进、充分”的原则。“科学”,即在坚持国家和省、市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细化和不断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方案,使之经得起科学、公正、公平的考验;“渐进”,即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工作推进的进程,积极稳妥地逐步加大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充分”,即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在确保科学、公正的前提下,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而不能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从表面上去迎合改革。
例如,在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初期,慈溪市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段录取的前置条件。对此,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如普通高中要求全P及以上,一级特色示范高中要求2A2P及以上。同时,在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中期,慈溪市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列为中招录取的实质性要素,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被作为排名的依据。从2017年开始,除了在“三位一体”招生时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条件以外,拟将录取分数线改为投档分数线,由高中段学校根据自身的评价方案,并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在投档线以上的考生。
三、思考与展望
1.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新课程理念和国际先进教育潮流的引领下,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向着更加“多元、实证、开放、高效”的方向发展。
(1)多元
多元,主要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结果的多元。例如,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学生和教师,与学生相关的家长、社会和机构等均可以通过开放的系统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和細致。另外,按照“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不同评价主体产生的评价结果也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个性化的评价。
(2)实证
实证,即用证据说话,让证据成为评价结果的有力支持。包括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形式,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有标志性和典型性意义的经历固定下来,使之形成具有严密逻辑对应关系的证据链。
(3)开放
开放,是指评价系统的开放。评价系统是一个建立在严密数据安全保障基础上的可控的开放平台,学生作为系统的主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和互相促进的局面。
(4)高效
高效,是指评价工作的高效。随着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分析的智能化转型的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效率将大大提升。届时,教师不但不会将此项工作视为一种负担,而且将乐于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整合优势,更高效、快捷地完成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在内的大量相关工作。
2.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级部门职责
当前,尽管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已先行一步,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之中,但小学阶段尚未全面跟进。因此,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看,需要有更为清晰的整体和分段设计,以便全面推进不同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另外,尽管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但各地对于政策的把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应该承担哪些具体的职责、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哪些需要自主细化,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2)进一步挖掘评价本位功能,加强结果应用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首先要充分挖掘评价的本位功能,使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如此,才能做到不为评价而评价,才能确保育人和选人的统一。
(3)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借助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当今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利用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以教育大数据的思路,在系统、策略、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4)进一步加强研讨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基本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要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还需要加强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设计、操作、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研讨,相互借鉴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思路和做法,并使之得到推广,从而充分发挥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此,方可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