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由于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
笔者在《紫藤路瀑布》一文的教学中,尝试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系统播放配乐课文朗读时,学生被繁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与逼真的语音所征服,陶醉于之中。在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中,学生每次都是提前来到教室,上课专心致志,下课依依不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极佳。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创新教育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未来学习化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的人将来必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获取知识、选择信息、积极探究等自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更大的程度上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如在讲《游褒禅山记》这首诗时,笔者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王安石的材料,借助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同时这些内容集成在PowerPoint课件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网上与同学、老师交流,查找资料等)自主点击鼠标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控制的齐头并进、一刀切,学生不仅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更深层次地了解王安石,而且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和个性自由也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开发了潜能,培养了学习责任感,激发了主动性、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中,学习不再是麻木受灌输的苦差,而是一件充满想象、发现、创造、快乐的事情。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信息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放了一段话剧《皇帝的新装》的精彩片段。看多媒体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请他们仔细观看,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改编的目的。看后,学生争先举手说,老大臣怕皇帝说他不称职,为了看到本来不存在的布料,竟然掏出放大镜,且放大镜由碗口大换到坛子口大,甚至换到脸盆那么大。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具有幽默感,增强了讽刺意味,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看到学生情绪高涨,笔者又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到讲台前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小片段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宽越好、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或干扰。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第一中学)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由于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
笔者在《紫藤路瀑布》一文的教学中,尝试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系统播放配乐课文朗读时,学生被繁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与逼真的语音所征服,陶醉于之中。在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中,学生每次都是提前来到教室,上课专心致志,下课依依不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极佳。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创新教育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未来学习化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的人将来必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获取知识、选择信息、积极探究等自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更大的程度上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如在讲《游褒禅山记》这首诗时,笔者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王安石的材料,借助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同时这些内容集成在PowerPoint课件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网上与同学、老师交流,查找资料等)自主点击鼠标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控制的齐头并进、一刀切,学生不仅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更深层次地了解王安石,而且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和个性自由也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开发了潜能,培养了学习责任感,激发了主动性、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中,学习不再是麻木受灌输的苦差,而是一件充满想象、发现、创造、快乐的事情。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信息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放了一段话剧《皇帝的新装》的精彩片段。看多媒体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请他们仔细观看,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改编的目的。看后,学生争先举手说,老大臣怕皇帝说他不称职,为了看到本来不存在的布料,竟然掏出放大镜,且放大镜由碗口大换到坛子口大,甚至换到脸盆那么大。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具有幽默感,增强了讽刺意味,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看到学生情绪高涨,笔者又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到讲台前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小片段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宽越好、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或干扰。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