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大量医疗废物的产生,医疗废物处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处置量激增同时也曝露出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置;新冠
2019年12月,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以往甚少有人关注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推至公众视野。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6月6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245.4吨/ 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 天,增加了1342.6吨/天。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各地医疗废物量增加,由于处置设施紧缺等,暴露出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2]。
我国现有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具有较高有毒性、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目前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以下5 类:
1)感染性废物,因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是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包括诊疗过程中人体切除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直接切除下来的人体组织、肝器、胚胎;医学实验动物的尸体、组织;病理室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能够扎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所有的针头、缝合针;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药品,如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3]。
二、醫疗废物的危害
由于医疗废物本身携带大量的致病菌、病毒等,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性;部分医疗废物具有物理放射性和化学毒性,对人体及环境危害极大,一旦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及处置不当,会直接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等污染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医疗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进入土壤,便会与土壤逐渐结合,造成土壤污染。有害物质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原生动物会产生不利影响,破坏土壤生态平衡;有毒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不可逆且很难处理;同时许多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会在植物体内富集,由于生物累积作用,最终在人体内积聚,对人体造成危害。
医疗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威胁饮用水安全;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一旦进入水体,会迅速引起传染性疾病蔓延,破坏生态平衡;有毒物质及重金属也会随生物富集进入人体。
医疗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反应性和可燃性,在医疗废物焚烧中会释放大量的二噁英,可致癌。[4]
三、存在问题
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的法规、标准等,作为开展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指导。但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环节存在管理规范缺乏或是不明确等问题,例如:缺乏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疗废物的实施细则,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参差不齐;《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与《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存在部分内容分类不合理,如大量易处理一次性卫生用品被统一纳入感染性废物,增加了处置压力;医废暂存间储存条件、转运路线等要求不明确,增加了医疗废物流失风险。医疗废物回收利用制度缺乏,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经无害化处理后可转化为再生资源利用,但由于相关制度、规范、标准不尽完善,医疗废物回收利用一直搁浅。
2、主管部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对于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存在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及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和生态环境部门分别负责监管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的疾病防治、人员卫生防护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这三项监管内容看似独立,实际工作中又存在交叉部分,难以明确划分界限,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形成监管漏洞。加之,各个主管部门监督执法任务繁重,基层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目前仅采取人工监督,未充分利用网络追踪等信息化、高科技监管技术,致使监管手段单一。
3、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根据目前处置现状,一般一个地市仅有一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不能全方位辐射管辖范围内几千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及时转运,处置设施陈旧,技术落后等无法保证处置中心稳定高效运行,疫情期间大量产生医疗废物导致部分处置中心超核准量接纳医疗废物,最终形成医疗废物积压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为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提供指导性政策;细化医疗废物的分类,优化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与《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进行统一。近期十部委虽然联合发布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强调要做好输液瓶(袋)回收利用,需对具体回收细节的相关制度、规范、标准等进行完善。
2、多部门联动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医疗废物管理,需要加强各部门协作,联动执法,确可保将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全部纳入政府监督范围内,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加大监管力度,各主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相应考核细则,将例行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于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创新监管机制,可运用导航定位、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构建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跟踪系统。
3、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政府提供相应政策扶持,必要时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全面保证辖区内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统一无害化处置;医废处置中心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处置技术,满足实际需求。
五、结语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体制近年来逐步健全,但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大量医疗废物的产生,同时反应出医疗废物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进一步保障医疗废物能够得到有效无害处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医疗废物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2019(8).
[2]刘光富,田婷婷. 基于ISM 解释结构模型的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影响因素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6(35):13-14.
[3]王瑞臣,郭丽敏,杨又力.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过程质控[C]/ /第三届全国卫生质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二届编委会论文汇编,2007.
[4]唐传慧. 有关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山东工业技术,2015(16),242-243.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置;新冠
2019年12月,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以往甚少有人关注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推至公众视野。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6月6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245.4吨/ 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 天,增加了1342.6吨/天。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各地医疗废物量增加,由于处置设施紧缺等,暴露出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2]。
我国现有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具有较高有毒性、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目前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以下5 类:
1)感染性废物,因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是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包括诊疗过程中人体切除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直接切除下来的人体组织、肝器、胚胎;医学实验动物的尸体、组织;病理室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能够扎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所有的针头、缝合针;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药品,如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3]。
二、醫疗废物的危害
由于医疗废物本身携带大量的致病菌、病毒等,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性;部分医疗废物具有物理放射性和化学毒性,对人体及环境危害极大,一旦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及处置不当,会直接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等污染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医疗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进入土壤,便会与土壤逐渐结合,造成土壤污染。有害物质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原生动物会产生不利影响,破坏土壤生态平衡;有毒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不可逆且很难处理;同时许多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会在植物体内富集,由于生物累积作用,最终在人体内积聚,对人体造成危害。
医疗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威胁饮用水安全;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一旦进入水体,会迅速引起传染性疾病蔓延,破坏生态平衡;有毒物质及重金属也会随生物富集进入人体。
医疗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反应性和可燃性,在医疗废物焚烧中会释放大量的二噁英,可致癌。[4]
三、存在问题
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的法规、标准等,作为开展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指导。但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环节存在管理规范缺乏或是不明确等问题,例如:缺乏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疗废物的实施细则,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参差不齐;《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与《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存在部分内容分类不合理,如大量易处理一次性卫生用品被统一纳入感染性废物,增加了处置压力;医废暂存间储存条件、转运路线等要求不明确,增加了医疗废物流失风险。医疗废物回收利用制度缺乏,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经无害化处理后可转化为再生资源利用,但由于相关制度、规范、标准不尽完善,医疗废物回收利用一直搁浅。
2、主管部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对于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存在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及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和生态环境部门分别负责监管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的疾病防治、人员卫生防护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这三项监管内容看似独立,实际工作中又存在交叉部分,难以明确划分界限,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形成监管漏洞。加之,各个主管部门监督执法任务繁重,基层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目前仅采取人工监督,未充分利用网络追踪等信息化、高科技监管技术,致使监管手段单一。
3、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根据目前处置现状,一般一个地市仅有一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不能全方位辐射管辖范围内几千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及时转运,处置设施陈旧,技术落后等无法保证处置中心稳定高效运行,疫情期间大量产生医疗废物导致部分处置中心超核准量接纳医疗废物,最终形成医疗废物积压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为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提供指导性政策;细化医疗废物的分类,优化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与《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进行统一。近期十部委虽然联合发布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强调要做好输液瓶(袋)回收利用,需对具体回收细节的相关制度、规范、标准等进行完善。
2、多部门联动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医疗废物管理,需要加强各部门协作,联动执法,确可保将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全部纳入政府监督范围内,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加大监管力度,各主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相应考核细则,将例行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于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创新监管机制,可运用导航定位、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构建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跟踪系统。
3、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政府提供相应政策扶持,必要时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全面保证辖区内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统一无害化处置;医废处置中心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处置技术,满足实际需求。
五、结语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体制近年来逐步健全,但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大量医疗废物的产生,同时反应出医疗废物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进一步保障医疗废物能够得到有效无害处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医疗废物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2019(8).
[2]刘光富,田婷婷. 基于ISM 解释结构模型的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影响因素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6(35):13-14.
[3]王瑞臣,郭丽敏,杨又力.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过程质控[C]/ /第三届全国卫生质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二届编委会论文汇编,2007.
[4]唐传慧. 有关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山东工业技术,2015(16),242-243.